□贾小漪 王长新 梁 勇
撑起群众健康的保护伞
——记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聊城市疾控中心主任赵金星
□贾小漪 王长新 梁 勇
10年,他奋发图强,将一个亏欠近200万元的疾控中心,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全省名列前茅的疾控中心,连续多年实现重点传染病“无暴发流行”目标;他站位高远,建起全省疾控系统首个院士工作站,填补了全省公共卫生领域的空白;他精益求精,创新的免疫规划精细化管理被称为“聊城模式”,经验在全省给予推广……
他就是以“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的创新创业精神弄潮疾控,走出一条以服务求生存、练内功求发展、抓管理求提升之路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聊城市卫生计生委党委成员、聊城市疾控中心主任——赵金星。
2006年,时任聊城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赵金星,突然被调任聊城市疾控中心主任。当时的聊城市疾控中心基础设施破旧不堪,仪器设备总值不足百万,且多为老旧残缺,连基本的检验检测都勉为其难,更别提积极应对、高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了,工作人员作风拖沓、业务水平不高、工作纪律松懈。
亲戚朋友们都说他“是往火炕里跳”,赵金星却说:“正因为疾控中心不景气,扭转被动局面不容易,组织才让咱来。再说,难做的事,总得有人去做啊,越是困难,越要闯一闯,拼一拼。”
新官上任,赵金星没有“烧火”,而是直接“下药”。他认准一个理:做好疾控工作需要一个高效团队。为此,赵金星首先从职工的精神面貌抓起,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把“规矩”立起来、把“纪律”严起来,让令行禁止成为工作新常态;确立了“整体工作上水平,部分工作创一流,单项工作争第一”的宏观布局,大胆提出了123456的发展思路;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细化工作方案,完善规划措施,健全以市疾控中心为龙头,区县级疾控机构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网底的疾控体系;精简机构,竞争上岗,将中心80多名副科级以上的干部,缩减了一半。这“四管”齐下的“四剂猛药”,提振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精气神。
做人做事,品德为先。为建设高素质的疾控队伍,赵金星不但自己抓紧点滴时间学习,而且要求全体职工修身立德。为此,他利用疾控大讲堂带头讲优秀传统文化,用个人言行带动身边人;将道德文化固化到物、美化到景,举手投足间,让道德文化基因无声无息地融入职工心灵深处;以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助人为乐教育为切入点,多次邀请省市各类专家宣讲;利用网站、微党课、现场教学等,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开展赴焦裕禄纪念馆接受党性教育、知识竞赛、党员示范岗等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爱心,以实际行动服务百姓健康。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为提升疾控服务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赵金星与中国传染病防控顶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及其团队达成共识,建立了全省疾控系统首个院士工作站,填补了全省公共卫生领域的空白。建立畅通的聊城疾控专业人员赴院士团队培训渠道,已派出9人次赴国家疾控中心进修学习,发挥了院士团队的指导作用。依托院士工作站引领了一大批合作和自主项目高效推进,去年已有4个课题入围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新突破。建成山东大学、泰山医学院和济宁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山东大学、聊城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和科研技术等优势,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他还安排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清华、人大、浙大等高端学府的管理培训,首创的“ABCD”培训模式成为全省疾控系统的亮点工作之一。
“仅有人没仪器设备不行,没有技术支撑,仅凭肉眼没法干好疾病预防控制;仅有仪器设备,没有人才更不行,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当聊城疾控快速发展的时候,赵金星反变得更加冷静。聊城疾控的发展不仅仅是指标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机制的转换,他思考着聊城疾控的持续性发展。
为从根本上解决因仪器落后、设备陈旧老化等因素导致检验检测能力低下的问题,赵金星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上。争取政府投资2200万元,建起9400平方米的新检验检测大楼;先后投入3500余万元,购置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高精尖仪器,不仅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检验能力也居全省领先水平;建立全省第三家PulseNet China网络实验室,建成一系列省级区域中心实验室,连年承担全省特异性检验项目。在2016年酱香饼中毒事件中,准确测定了呕吐物、分泌物甚至血液中的痕量钡离子,在全市率先确定为钡中毒,为临床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目前,聊城疾控可开展176大类2782个参数的定性定量检验,可开展致病微生物的核酸检测、分子生物学等检验,可对2000余种细菌进行分型鉴定,在全国率先具备72小时鉴定320种新病原的能力,撑起了全市人民的健康保护伞。
赵金星反复强调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细化了任务目标,初步形成了聊城疾控的特色和优势。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全省拥有省级公共卫生重点学科最多的地市级疾控机构之一。近年来,中心承担的国家公共场所监测项目质量位居全国第2名,4个科研项目入围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疾控业务核心竞争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为提升聊城疾控品牌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赵金星亲自调研撰文,主编专著及培训教材4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多项科研成果,获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先在门口的电子叫号机上取序号,然后坐在宣教留观区看电视”“如果要给孩子哺乳,还可到挂着黄色布帘的专用哺乳区”……人性化的设施,细致周到、精益求精的服务,让赵金星在全省率先打造的“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大放异彩;接着在全省又率先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项目经费单独列支,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免疫规划管理新模式,让全市“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3.89%,超出省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有效地解决了全程接种率不高的难题。王随莲副省长对此专门批示,并称为“聊城模式”,省卫生计生委将这一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
……
“精益求精是决定成功的关键,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要求。成功源于对‘精’的追求。有了‘精’的理念,就会有‘精’的追求、‘精’的目标、‘精’的行动、‘精’的成果。”赵金星对精益求精有深刻的理解,并将其作为聊城疾控人最硬的工作作风,促使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精益求精,让新媒体影响力进入全国疾控系统先进行列。2016年7月,聊城疾控以122.7的综合影响力指数连续三个月位居全国第二名。在聊城疾控有一项制度,凡是中心层面的大事要事必须在当天网站、微信和微博上刊发。因此,为保证稿件质量,他们精益求精,加班加点,整理汇总;为提高传播效果,他们反复推敲,时常沟通,据理力争。当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看到下午6点才结束的活动,晚上8点就从朋友圈里看到微信报道,深有感触地说:“聊城疾控宣传工作做得这么好,从中看到了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工作作风。”
为确保项目管理出实效,提升质量和效能,赵金星实行领导班子“每周一碰头,每月一调度,每季一总结,每年一梳理”的调度机制。他带头每月与所有科所长交流,每季参加三分之一的科室总结会,每年参加一轮所有科室的总结会。其他班子成员则每周与分管科室科长碰头,每月对分管科室进行调度,每季度参加所有分管科室的季度总结会并提出要求,每年对所有分管科室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讨论下年度工作计划。高效的调度机制密切了班子与职工的联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起到积极作用。
▲ 现场调研实验室建设
▲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现场
在赵金星的带领下,聊城市疾控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三八红旗集体、省理论宣教基地等荣誉称号;赵金星先后被省荣记二、三等功各一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塑造聊城形象十佳优秀人物”,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更是在最近获得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