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继平
江苏:由生态实践到生态引领的生动诠释
文|赵继平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如今,“两个上台阶”理论在江苏大地的裂变已经开启,成为破解各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共生问题的“发展之匙”。
如果把江苏的发展比作“一杆秤”,老百姓幸福指数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定盘星”。过去,把招商引资、GDP增长速度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评价指标,如今,绿色发展成为新的秤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省委书记李强在参加苏北发展大会上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来推进。”在全省深入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既解决老百姓身边突出的环境问题,又倒逼绿色转型,激活生态自觉,抢抓新的率先。“在绿色发展大潮流中,谁能够率先实现发展的绿色转型,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谁就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站稳脚跟,就能吸引集聚更多的高端资源要素。把生态保护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竞争优势。”李强书记的这些话语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苏新要求的决心。
在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中,省委省政府赋予宜兴、武进一个特别的任务:创建生态保护引领区。先发先行,在生态建设中争当示范,树“样板”,做好 “加减法”,一方面抓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治理污染源;一方面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环保促进产业战略转型。
“腾笼换鸟”心不能再软,更不能手再软,没有过去“伤筋动骨”的决心就不会有今天的绿色转型,实践证明,推动绿色转型就是保护生产力。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宜兴三山两水五分田,三氿穿城似珍珠,48公里太湖岸线风光旖旎,20万亩竹海郁郁葱葱。凭借独特的生态禀赋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如今“大美宜兴”已经成为当地干部群众乐不思蜀的口头禅和“代名词”。谈起这些,宜兴人归功于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铁腕治污的决心和信心。“十二五”期间关停琉璃瓦企业275家,淘汰水泥落后产能600多万吨、造纸能力10.5万吨/年、印染生产能力1500万米;2016年未出现重污染天气,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30.6%,下降幅度全省领先;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建设管理等城乡公用事业一体化。近3年仅市财政投入环保经费就超过50亿元,年均增长34%;将污染防治资金由每年2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过去5年,宜兴累计投入35亿元用于太湖治理,保障了太湖连续10年安全度夏。共有12座污水处理厂,城区和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6%和86%。投入35亿元,实现城乡污水治理全覆盖。2018年年底前,宜兴要争取在太湖西岸太湖一级保护区建成“无化区”。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快速度,努力把宜兴打造成“生态优先、治理当先、成效领先、全省率先”的生态保护引领区。治污减排是减法,转型升级则是加法。宜兴近两年已有1200多家传统企业进行工艺升级和清洁生产,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5.1%。目前,以高端电缆、节能环保、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等构成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块正在宜兴快速崛起。西门子在中国兴建的唯一燃机叶片工厂在宜兴开建。东方环晟总投资50亿元的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签约,技术水平达到全球光伏行业顶尖水准。总投资18亿美元、年产10万辆的底特律电动汽车项目落户宜兴。今年13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927亿元,将为宜兴创建生态保护引领区筑牢坚实的产业基础。“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而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形成更高端的产业集群,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才能根本解决污染问题。”宜兴市委书记沈建这样阐述生态保护与产业兴市的关系。
如果说宜兴的“腾笼换鸟”在江苏是个缩影,素有人杰地灵、文脉厚重的“阳羡状元地,周铁教授乡”美誉的周铁就是典范。周铁历史上是“化工之乡”,化工产业一度占全镇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在太湖水质危机爆发以后,全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浴火重生”的勇气主动推进化工专项整治,倒逼落后产能淘汰。累计关闭化工企业109家,中止污染严重的化工产品40余个类型,居全宜兴、全无锡、全太湖流域之首。通过综合整治、“腾笼换鸟”,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优质产业集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大力培育精密机械、粮食干燥机械、过滤设备、环保装备等机械装备制造企业,逐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为主体的支柱产业,行业产出占据全镇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周铁的成功“突围”,走出了一条具有周铁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造致富新路子呈现出周铁的又一条新路径。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2亿元,完成“三资”投农3060万元。周铁蔬菜产业园初具规模,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培育了颖丰生态农业等12个现代农业项目,现代高效农业面积近3万亩,新增部级无公害蔬菜产品126个,洋溪村(洋溪萝卜)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全镇“三大合作”组织规模达76家,入社社员1.5万户,入社率超90%。精心打造蔬菜、苗木、水果等特色农业基地,1.7万亩蔬菜产业园实现集约化经营,亩均产值达1.4万元,成为无锡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竞争新优势。五年累计完成服务业投入42亿元,2016年,预计实现流通应税销售14亿元,比2011年增长70%。
周铁在共建共享中的精彩诠释无疑是个典范。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普惠于民,突出共建共享,集聚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发展生态文化产业,让老百姓享受改革成果。建成村级文化广场17个、休闲公园6个, 历史文化街区、竺山湖湿地公园等人气指数持续上扬,古镇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被誉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镇敬老院成功创建全国模范敬老院,周铁已成为最和谐稳定的乡镇之一,推动绿色转型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论断在周铁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为绿色发展留出空间,实现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城乡协调之美。“四美融合”,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就是发展生产力,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载体。
与宜兴其他板块相比,位于太湖西岸的丁蜀镇水域范围广阔,全镇现有河道328条,长达420多公里,25公里太湖岸线,境内有4条入湖河道,在治水问题上丁蜀人秉承总书记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注重资源统筹,整治一个点打造成一个景观式样本。治藻打造芦滩湿地,脏乱鱼塘变身生态农场,如今成为太湖沿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莲花荡”生态农场的华丽转身真实写照足以验证丁蜀人绿色发展理念。莲花荡位于丁蜀镇三洞桥村,处于入太湖河流乌溪港的上游,这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入湖水质。 “这一片原来是大片鱼塘,脏乱不堪,村民们怨言不少,也很少踏足。”当地人说。2012年起,丁蜀对这块地方进行重整,做生态农场,改善莲花荡水环境。农场主打“生态牌”,将大片鱼塘回填成土地,种上了350亩水稻、100亩“水八仙”和蔬菜等农作物。每年6月至10月,稻田中便铺开新的“画卷”,彩色稻米种植出各种动物式样;11月,结束水稻收割,地里便会种上紫云英、红花草等肥料植物,来年4月就会绽放成一片花海……农场四季呈现不同的景象。
刘瑶是土生土长的三洞桥村人,谈起家乡的变化滔滔不绝:“以前的脏乱差没有了,河里的水清了,晚上来这散步的人还不少。” “263”专项行动以来,原来在这周边的7家畜禽养殖场,目前全都拆除到位。细算下来,从2014年至今,丁蜀镇已前后投入1.3亿元,拆掉160座畜禽养殖场,退养生猪3.2万头,为水环境整治清除了大批污染源。对莲花荡进行清淤过程中,将50万立方米淤泥逐渐堆砌成湖心岛。岛上种满了桃树、梨树等各种树木,木头砌成的栈道在岛上蜿蜒而过,不时还有几只白鹭停在岸边休憩……如今,她凭借独天得厚的环境在生态农场里开起了三间茶舍,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据当地政府领导介绍,丁蜀镇还制定了莲花荡生态农业景观设计方案,在莲花荡农场里建设环湖自行车道、生态树屋、采摘园等,将其打造成多功能生态景区。
谈到宜兴就不得不提及素有“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天世界”之美誉的湖㳇镇。以竹海公园和陶祖圣境、优美灵谷等现有景点为载体,以竹、茶、洞、山、水为内涵,充分利用人文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引进高科技游乐设施,开设新、奇、特游乐项目,在山水上做文章,打造出融自然山水风光、特色娱乐、宗教朝拜、科普教育、野营体育、休闲度假、避暑消夏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度假胜地。
经过前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大加快了山区开发的步伐。至今,已逐步形成了百合、吊瓜、药材、杨梅、早园竹、茶叶、毛竹等经济特色基地和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吊瓜、百合、佛手等名特优新产品,更是以其丰富的药食用价值看好市场,并相继被评为无锡市农业科技发展开放项目。花卉苗木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湖㳇镇现有花卉苗木面积2500亩,产品远销全国,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花卉苗木繁育基地。湖㳇镇发展特色种植业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价值,小镇环境指数PM10常年保持为“0”,PM2.5为个位数,还换来绿色发展“新活法”:靠绿水青山赚回金山银山。
控污截流消灭黑臭水体,既算长远账,也算整体账,为的是使城市变得更美,体现的是社会责任。
环境治理民生工程。走进常州武进区西湖街道仕尚村,这里绿草茵茵,生机盎然。而在半年前,这里还堆积了一万多立方米草菇废渣,腐烂气味扑鼻,群众深恶痛绝。
同样作为生态引领区的武进地处苏南、濒临太湖,在经济发展上是大区。靠什么引领?用什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留给武进常州武进区区长戴士福的既有慢不得的紧迫感,更有坐不住的责任感,他心里明白,武进历史上化工企业很多,经过2006年以来的3轮专项整治,已经关停化工企业900多家。晚转不如早转,局部转不如全面转。咬定一个目标决不放松,全面、超前、超额完成省“263”行动计划分解到武进的任务,切实发挥出生态保护引领区的作用,让省委省政府放心首先得让老百姓满意,否则引领区就是一纸空文!全区现有的390家化工企业关停214家,用三年时间削减化工行业50%以上的排污总量。靠精心编制了生态保护引领区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31项具体指标,计划实施产业绿化、能源清洁等7大类工程102个具体项目,总投资达到202.8亿元。
在武进大小河流(湖泊)855条覆盖全区,保护母亲河责任尤为重大。一场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解决困扰在老百姓身边环境隐患攻坚战正在凸显成效。一些企业率先响应“263”专项行动,主动出任“企业河长”,担当保护环境责任,认养河道,投入资金、人力整治河道,为河道整治注入有生力量,逐步实现从原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者、破坏者,转身蜕变为现在的生态环境参与者、保护者,开创中国历史先河。
湖塘镇目前拥有4条区级河道,26条镇级河道,51条村级河道,沿河的化工、印染等企业众多,环境治理压力大。作为重要的入太河道(支浜)所在地,该镇选择了16条主要河道及支浜支流,将有关河道治理工作需求和信息告知了镇商会。镇商会积极行动,确定了由重视环保投入和污染治理的镇商会会长单位国茂减速机集团有限公司、广宇花辊机械有限公司等24位企业负责人担任16条河道的企业河长,投入资金,共同担负起水环境治理的责任还创立了全区首个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家园共建光彩基金,每年筹资200万元,鼓励社会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全镇污水支管网建设和黑臭河道的整治与管护。“企业河长”的诞生,强化了企业的自我觉悟、自我担当、自我治理意识。国茂减速机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再次投入约350万元新建了一套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周边水环境质量。武进广宇花辊机械公司,今年投入约600万元对雨污分流、喷漆废气设施、废危规范化处置等进行提升改造,厂容厂貌得到大幅提升。江苏瓯堡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已投入630万元对雨污分流、污水预处理、废碱液回收、6S现场管理等进行改造,还将对中水回用进行投资约250万元。
如果说“以企治水”体现的是环境管理方式的转变,那么从“制污”到“治污”,让内行监督内行绝不仅仅是企业环境自觉,是回报社会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
国茂减速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塘镇商会会长徐国忠担任兴隆河河道河长。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武进人,创业发展都在武进,对家乡的每一条河、每一片水都有着天然的感情。企业响应各级党委政府号召,走绿色发展道路,反哺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一位乡里乡亲的呼唤。”他们把总书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要求,作为回报社会的具体承诺。
为子孙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是最大的民生,要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获得感”,这是江苏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动力所在。
打赢青山绿水保卫战,既要下猛药除沉疴,更要开良方促长效。处于苏南经济发达片区的溧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保护好天目湖这“一缸清水”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水源地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该市通过多方论证,科学编制《关于实施天目湖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方案》,制定了一套“一二三四五”发展规划,彻底扫除近80万溧阳人民“大水缸”的环境隐患。
按照《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完成2300亩退耕还湿工程、1000亩浅滩湿地建设工程、700亩河流生态修复工程、650亩湖滨带建设工程、三道生态拦水堰建设工程,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优化调整,整个湿地公园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全年新增退耕还林190亩,改造补植面积350亩,回收茶园80亩,建设生态缓冲区260亩,修复洙漕河河口湿地200亩,修复矿山宕口3处。
优化库区渔业种群结构,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以鱼净水,有效降低水体藻类和浮游生物等物质对水质的影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2015年共放流生态碳汇类白鲢18万尾、鳙鱼20.6万尾、黄尾密鲴17.8万尾。
在天目湖流域茶园集中区下游建设生态缓冲带和沟塘湿地综合氮磷拦截工程。把保护生态环境的视角钉在脚下,但触角延伸在上游。依托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做好与上游安徽广德县的跨省协调,出资修建污水处理厂,构建生态合作共享机制。全市修建两个大规模生活垃圾处理厂,200多辆垃圾回收车辆穿梭在城市和农村的大街小巷,梳洗打扮着溧阳这颗全年旅游收入过150亿元的灿烂明珠,成为华东地区闻名遐迩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并且催生出一系列绿色品牌产品,拉动地方绿色经济持续发展。如今,这里的库区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创造自己的幸福家园,
位于天目湖风景区10公里外的戴埠镇蛀竹颗村三年前是出了名的“空心村”。因为环境差,没有支柱产业,全村近3000名常住人口,90%青壮年外出打工。这几年,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房屋出新,道路硬化亮化,控污截污,垃圾集中收运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如今已经打造成服务于景区的特色小镇。两位返乡经营农家乐、生态种养的年轻人说“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够在自家门口做起了生意!”88岁高龄的朱富金老村书记谈起这些变化时,情绪显得异常激动,他告诉笔者,他每周坚持在村口黑板上出黑板报,目的只有一个,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实惠和福祉,让子孙后代铭记保护天目湖生态环境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263”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