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2017-11-10 12:28陈澜
商情 2017年35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策略

陈澜

[摘要]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找准毕业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改进就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与策略,完善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测评和咨询,增加就业实践的机会并进行反馈、评估和再指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实力,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关键词]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策略

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在就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给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提出了挑战。另外,就业市场中存在的“隐量”、“存量”和“增量”,让大学生在求职时,要面对更大的压力。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实力,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存在的不足

(一)自身定位模糊,职业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高中期间,缺少职业方面的指导与教育,学生在选择和填报大学及专业时,是茫然的,对自身的评估过于主观化和片面化,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缺乏独立思考,存在跟风的现象,不考虑自身的综合情况,也没有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填报的专业,而是凭借主观臆测来填报热门专业;再或者是,听从父母的意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学习的能动性,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老师传递的课程内容,没有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甚至有部分学生只知道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或者适合什么专业,毕业后也频繁跳槽。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心是封闭的,学习效果较低,还导致了工作中缺乏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驱动力和能力。

(二)專业能力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在专业及行业知识方面,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市场的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适应,才能负责自己岗位上的工作,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另外,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忽视了深入学习的必要性,意识和体会不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哪些知识将来可以应用到工作中去,只是学习老师提到的重点知识,希望考一个较高的分数,获得一个好看的排名,拿到相关的证书。因此,学校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学生应多了解相关的行业及专业行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在专业知识推陈出新的就业市场中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的潜力。

(三)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工作环境

毕业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注重记忆重点知识,对于知识后面的原理及前人提出来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思路并不关心,这导致毕业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职场中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缺乏分析现实情况的能力,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另外,学生还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快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往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金钱和人力去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导致企业并不愿意雇佣应届毕业生。

(四)职业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职业责任心

职业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等等。相较于其他素质,学生更关注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而政治、思想、道德等素质,关注度很低,但这些素质却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另外,功利观的蔓延,让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认知受到了不良影响,更看重短期利益,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特别是在团队合作中,对于人际关系和利益分配的处理不够成熟。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及责任心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学习动机功利化,对于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重视度不足

目前,社会上及校园内,对基础课、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程不够重视,但却对考证很痴迷。这是学生求学的一大误区。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问:学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在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时,往往期待教师能帮助他获得某项证书或者社会上的认可。然而,对于考证相关课程,却缺乏真正的兴趣,为考证而考证。同时,对于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的重视度则远远不足,学习动机有些浮躁和急功近利,缺乏稳扎稳打的精神。而这对于长期的职业发展而言,是不利的,会制约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策略

(一)强调就业课程的整体性,关注就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不仅包括求职的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与学生的专业及知识能力背景密切相关。在求职及就业后的职业发展中,学生需要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对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能力、综合多种学科知识的能力和人际及获得资源的能力等等,强调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就业和职业能力相融合。课程体系设置融入就业能力的培养。

从课程规划上,应根据大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设置。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一、大二):主要达到学生自身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及素养,制定大学学习及能力培养计划;第二阶段(大二、大三):了解专业课程及自己的求职方向,拟定职业发展目标,培养职业专业技能和其他综合素质;第三阶段(大三、大四):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参加与自己拟定求职方向一致的企业进行实习的阶段,体验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不是适合自己,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培养途径多样化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这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不只包括课程内容的学习,还应改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实现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学长和企业的讲座,去行业内多家企业实地参观,与有需求的企业提供实习生,开拓学生在行业内的视野,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些什么,同时,还要避免为实习去实习,应鼓励学生多去思考,及时有效的调整自己的学习及职业规划。还有,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结果、学习内在驱动力、对个人的期待、兴趣爱好和性格都不一样,因此,在职业发展发面应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的特征,进行启发式教学及面对面交流,真正让学生具备就业与职业发展的能力与素质。

(三)职业目标的确定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

指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应该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正视和尊重自己内心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气质类型、职业取向、专业知识结构及掌握情况、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及可利用的有效资源等。利用职业测评工具、专业知识考核、在就业市场中去调查和实习、与行业内的前辈交流、不定期的进行就业咨询等,来调整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

(四)就业指导的更新与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

随着技术的更新、新兴行业的兴起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就业指导体系应顺应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不断调整更新,特别是在新媒体普及的现在,应利用好各种媒介和资源,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引,并掌握就业市场中的劳动力的结构及对劳动力的需求,让毕业生能够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具备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策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