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路阳
【摘要】强化金融监督,加大对于金融风险的化解以及防范措施,是当前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以及职责之一。按照财政部门所公示的數据,我省相关部门近些年组织并且开展了关于对部分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专门研究。通过研究之后发现,在经济常态之下,仍然有许多企业的金融风险较高,同时在爆发金融风险之后非常有可能对财政形成威胁,从而间接形成财政风险。对此,为了更好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防范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风险 财政风险 转换 预防对策
0引言
金融是现代化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经济不仅是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安全是国家发展稳定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同时这一环境也必须依赖于经济的支撑。对此,探讨防范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对策具备显著经济意义。
1我省经济发展现状
整体来看,我省近两年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各项经济业务也在适当的发展当中。截至2016年末,我省的资产、负债等状况较为理想,基本上,每年的增长率可以达到3.5%以上。整体而言,经济发展现状具备以下几项特点。
1.1资金来源稳定
银行领域的金融机构近些年加大了对于存款组织的能力,提高了资金的来源稳定性,特别是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企业的存款、财政存款仍然存在普遍性的负增长态势。一方面,各项存款处于平稳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同业或同系统内资金增长速度相当快。
1.2信贷投放有适当提升
近两年,银行信贷处于稳中求进的态势,基本可以保持合理的增长。但是,因为经济困难以及产能政策的实施,这一年间信贷投放有明显的减少,整体而言仍然处于增长态势,相对于前一年信贷投放增长了10%。通过分析之后,信贷投放发展速度的减少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导产能存在过剩现象,尤其是钢铁、生产类等产能,部分项目处于停建、缓建等现象,产能相关政策不明确,银行无法贸然放贷。另一方面是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方面的可供信贷项目并不多。对于银行的信贷投放发展形成了明显的阻碍性效果。对此,银行垫款同比减少了30余亿元,这也就是贷款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
1.3盈利能力逐渐减缓
我省近两年经济运行处于较为困难的环境。与此同时,因为人民银行降息和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线等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净利息差以及离析收益率存在明显的下降,同时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也在不断提升。因为不良贷款核销以及拔出增提等现象的影响,银行的经营能力有所减缓,导致盈利效果不理想。
1.4不良贷款处置效果有明显改进
从银行领域的经营状况来看,当前我省的经济运行仍然处于一个下行的阶段,同时银行信贷资产的环境变得越发恶化,假设无法及时给予适当的控制,很容易形成拨备提取大量的现金,对于金融领域经营会形成严重的影响。根据化解存量以及严控增量等措施改进之后,银行机构可以借助贷款核销、清收、转让等多样化的方式,提高不良贷款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2当前金融风险现状及其转化为财政风险的趋势
2.1金融风险现状
虽然当前我国还没有发生严重性的货币危机或者是大范围内的银行倒闭现象,但是我国的银行资产状况以及发展长远性并不是非常理想,这一现象和银行的经营、风险的形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本身的资本不足。金融机构本身的资本数量将会决定经营损失的抵抗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资本的补充方式来展现。这一项指标主要是指资本的净额、加权风险的资产比率等等。因为计算资本的充足性必然需要对金融机构的资产根据风险的等级方式进行加权,而这一方面可以应用的数据并不多,所以一般只能够应用相近的指标来代替。以我国国有银行在2001年的所有者权益在总资产的占比当中可以发现,其占比仅为3.97%,信贷类型的金融机构只有4.95%,相对于巴塞尔协议中提出的关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率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因为我国金融领域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再加上本身的积累能力并不强,这也是资本风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其次,资产的质量较差。对于资产质量而言,其主要是体现在不良贷款的占比比较高这一方面。在前些年,根据四级分类的方式,我国独资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占比高达25%,同时根据五级分类之后,这一占比超过了30%,其中需要通过核销的不良贷款占比约为10%,这一种不良贷款高占比现象相当严重,对于金融风险的衍生和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推动作用;再次,经济效益比较差。虽然我国遭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并不明显,同时我国的各大银行在金融危机阶段仍然具备较强的经济发展成效,但是这和我国大量资金刺激之下的政策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潜在的风险也更加明显,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2.2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趋势
因为金融问题的国有独资、公共性以及控股金融企业在金融领域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想要解决金融风险其必然会需要政府的财政帮助,但是在这一帮助过程中,也会存在金融风险转向于财政风险的问题。
首先,最为突出的便是股权的无偿划转。因为我国金融领域在2000年前存在一段时间的混业经营现象,同时国有的商业银行具备一定数量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的股权,为了更好的控制混业经营所呈现的风险,我国政府对于财政、信托、银行以及保险等实行了分业经营,同时将银行所持有的其它金融机构的股权实行了无偿划拨的处理方式,从而将其转换为了财政风险。
其次,省内重点领域负债经营普遍,运营困难明显。近些年,市场的需求不断下降,产能过剩的现象突出、结构性矛盾等许多问题更加突出,主导领域之下这一产能过剩现象更加突出。以我省为例,除了电力领域以外,生产类、以及冶金行业产销均存在下降现象,同时价格下行,最终将会导致运行效益遭受影响。endprint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省虽然存在支柱性的产业,但是该行业贷款在银行发放贷款当中的占比比较高,当前生产类领域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了80%,根据当前市场领域的严峻发展形式,偿债的能力会逐渐下降,同时信用兑付一旦无法支撑,其导致的信用风险便会衍生成为财政风险,这也是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重要风险之一。
3防范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对策
目前,我省的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以及挑战,经济发展在全国水平中排行并不靠前,产能过剩的风险非常明显,银行风险的水平在我国较为突出,不良的贷款现象非常明显。经济金融相互影响,所引发的区域性风险不断提高。
3.1实行精准政策,预防信用风险
守住一条底线,那就是不让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发生,要严格紧密的防止信用风险过高。首先要做到严格控制担保圈和担保链的风险,并且要做好替代担保的方案措施,尽量做到保全,除此以外还要事先计划好企业的信贷违约事件的风险处理方案措施和风险阻隔的方法。其次要严格紧密的防止去产能风险过高。主动去跟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实时准确的掌握去产能政策的具体动态和实施进度,并根据尽可能多的推动促进企业进行兼并和债务进行重组以及尽可能的少的破产清算这些原则,来进行预先计划,指定策略,来防范去产能风险以及风债权人险出现时化解风险。第三个是要构建一个债权人委员会。以此来推动促进整个省内233多户金融企业构建债权人委员会,大家齐心协力,一起行动来降低风险。第四个是要抓紧处理不良贷款。运用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手段,及时处理市场上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资产的占比,促进市场的规范化。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加强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风险防控。要定期对融资平台进行风险监测,并对还款能力进行评估,促进政府融资平台的工作顺利进行。
3.2定期监测政府的融资平台,对其还款能力进行评估
首先要将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到期和其贷款的偿还情况台账进行完善,监督促进各个银行或者相关金融机构拟定具体详尽的还款方案措施,并对每笔贷款的还款金额数目、和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以及还款的日期进行逐一标定,以对信息进行明确掌握。其次要严格把握融资平台的运营现况以及债务偿还的进度,定期检查制定的还款方案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分析其中的风险,最好每季度进行一次风险分析。最后要对交通方面和城市投资建设方面的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进行重点严密监测,并且着重对风险较突出的行业中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融资平台进行监测,关注它们的到期债务的偿还状况。
3.3对融资平台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改善,严格控制融资机构平台贷款的金额总量
首先要对融资平台的监测台账进行完善,使其更加专业靠谱,并增强对融资平台的信用贷款和非信用贷款的监管力度,监督相关法人机构等。要将整个融资平台的贷款金额总数目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日常运营中不能超过这个总数目的范围。其次要把握融资平台自身拥有的现金流状况,并以此科学调整现金流对债务本息的覆盖情况,准确把握住关于全口径的负债统计报送信息。最后要监督鼓励各个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单位,要将整个平台的全口径负债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落到实处,并事先分析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把握政府经济情况,地方政府的债务率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等指标,并构建一个全面的专业的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评估并按级显示,级数较高时则发出警告的预警体系。
3.4对财政金融的各级主体之间的协调制度进行完善,同时也完善风险联动防范管理机制
金融机构,是预测未来金融风险以及想办法防患于未然的主要操作者,其需要与政府共同分享一些有用资源信息,比如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这样的信息。金融机构还要密切地关注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两者之间的转化,并尽可能地减少带有盲目性色彩的財政政策的产生。除此以外,政府财政部门也可以在财政风险管理的相关条例框架中引入对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管理事项,以此来做到实时地监测金融体系的运营情况,观测其是否出现了金融风险,并在事先做好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
3.5构建政府隐性债务监控体系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只关注了政府的直接显性债务,而忽略了政府的隐性债务,这实际上是忽略了隐性债务中存在着的非常大的财政风险。而现在为了防控财政风险的发生,就必须得建立起政府隐性债务的监控体系,实时监控,观测隐性债务与显性债务两者之间的转化,并做好风险应对方案措施的准备。
3.6进行去产能,与此同时对一些生产类类似的较大型企业进一步降低税务减轻负担
防控企业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以及两风险间的转化的最有用的措施莫过于增加企业的活力,特别是较大型企业。因此在进行企业去产能的时候,对于生产类方面的企业、钢铁方面的企业等,这些大型企业,应该给他们降低税务减轻负担,来增强大型企业的活力。另外要坚定不移地对进行生产类行业的税费进行综合性的革新,我省生产类很早以前到现在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将这个纳入考虑范围进行生产类行业改革,首先是对我省生产类企业运营过程中比全国其他工业企业的平均增值税多的部分,制定了阶段性的定额返还或是定率返还的政策。其次是国家出资金来承担职工安置的费用以及大型生产类企业退出产能任务太重的国有性质的企业集团所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可以是出台一些政策,规定带有国有企业性质的生产类企业合并利润来缴纳企业所得税,以此来减轻企业负担也减轻对衰老矿井的掠夺。再一方面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想办法来减少开采矿石的时候的排水资源费用,同时也力图在生产类资源上降低税率以及折合率等等。除此以外还要及时分离企业办社会这样的社会职能和相关工作。最后在企业的物流成本方面,也要实施相关措施来降低成本,以此增强企业活力。
4总结
综上所述,就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来看,我国的金融风险仍然较为突出,同时其转化为财政风险的可能性、风险性也比较高。对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处理措施,并根据金融领域的发展环境和闲杂混个采用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真正将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有效的划分开,从而提高对财政风险的防范效果,确保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