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教精评导学

2017-11-10 09:06王芬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

王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169-01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我国教育领域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其主要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这九项内容。语文是小学阶段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的重要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有效结合,能够及时获取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通过精细化评价互动,准确校正教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方向,从而使学生扎实打牢语文知识基础,获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语文综合素质。

1 坚持以人为本,融合“教·学·评”差异性

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并以成绩量化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的评价过于简单,也缺乏人性关怀,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成绩的提升上,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不再是甄别、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设计更加合理的评价方式。

在提高教学评价的人文性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坚持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获得与自身相匹配的评价内容;其次坚持及时性,学生在互动讨论中,有时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这时应该及时捕捉学生的观点,并对有价值的想法给予鼓励和支持,例如在《小马过河》教学中,教师为活跃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对小马的行为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小马积极吸收他人的意见,并对自己的过河的行为进行深入思考,这种谨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的学生认为小马太没有主见,自己想过河,却不敢尝试,经常被别人的意见左右,不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这两种观点进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对司空见惯的问题进行创新思考;最后,教师要重视语言艺术,打破传统教学语言模板,切实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给予认真的评价,同时还要在语言中体现出语言的魅力,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学评价的重视。

2 坚持终身教育,突出“教·学·评”发展性

终身教育的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看成一个孤立的个体的情况,而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让其在学校的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要形成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完成独立学习。语文是语言教育的基础,语言的学习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语言抽象化,并探索其中的规律。

教师不能只将目光放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上,还应该放在学生的思想培养以及潜能的开发上。例如,在《壶盖为什么会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情感态度培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我们被我们忽视了的生活常识,这些常识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教师应该从文本延伸到生活,让学生深入深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如冰镇的饮料瓶身为什么“出汗”等,而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敢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3 坚持学生主体,提高“教·学·评”全面性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被一再强调,而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则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到评价中来,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新的评价主体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多元化的准则,以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保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察,让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体验中去,例如在《早发白帝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从生字、古诗内容等基础知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进行评价;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祖国山河的壮美。

4 坚持语文特点,显示“教·学·评”客观性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出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在阅读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并突出文本重点,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课外阅读素材,同时进行系统评价,以督促学生完成阅读积累,避免传统阅读教学中形式化的弊端,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真正有所收获。

特别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着重考察文章中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描写,以及所体现出的情感,同时鼓励想象、创新,以及有创意的表達。例如,在学习了《一件好事》这篇文章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写作练习,在写作之前,教师为避免学生胡编乱造,对写作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认真回想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并从小事着手,描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同时,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也应该对学生情感表达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在创作中得到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从知识储备还是从情感态度角度讲,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评”有效结合的聚合威力,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以评促教,精评导学,促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与运用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保华.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教学与管理, 2007(29).

[2] 辜伟节.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08(03).

[3] 尤炜.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访哈维尔·罗杰斯教授[J].基础教育课程,2008(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语言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