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琼
摘 要:在市学讲计划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下,教改试验显得突出重要。基层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步骤、问题、效果。演示文稿除了课堂教学改革还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改革。
关键词:改革试验 经验总结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143-01
演示文稿是生动的,丰富的,给人印象深刻的幻灯片,形象具体地展示教学内容。它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中。我们教学中的每一堂课都可以使用演示文稿展示,是教学工作的好助手。
1 演示文稿课堂教学改革
对于演示文稿的教学,笔者总结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意图是寻找最有效果的方法实践。学讲计划方式中,教师要贯彻新教學理念,让学生会学、乐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要挨着座位,互相讨论互助。
教室或微机室里尝试的教学方法有:(1)用素材光盘播放,播放到重点内容讲解,学生讨论。(2)教师让小组演示自己制作的文稿讲解,其他组员进行补充。(3)教师设计演示文稿,学生对课本重要知识点讲解。教学成果是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同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改变,使课堂充满乐趣,激发师生中蕴藏的改革发展动力,共同改变课堂教学生态。
操作技能实践有:(1)小组内一位同学操作讲解,自主研究,其他同学协助。(2)小组内两同学合作操作讲解,两同学会有主次之分,会争着操作,也有协商解决,两位同学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主能支撑次起辅助。(3)教师不演示,口头表述说步骤,学生听口令进行操作,能很好完成。(4)先讲解软件知识点,小组学生再模仿设计好的幻灯片。视频,音频会给学生带来兴趣。(5)一种根据题目的要求制作演示文稿,这也是参加计算机考试的一种形式,会考到演示文稿的操作题目。加强师生活动的策划和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落实个别辅导。
2 演示文稿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培训
学生若是参加演讲,可以制作自己的课件,好的演示文稿能让演讲更加形象直观,清晰生动,深刻明确,能增强演讲的说服力。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使用演示文稿讲课互动也是教师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演示文稿的制作设计方法需要学生掌握。
不管是校本培训还是区县级培训、市级培训、省级培训,都会用到演示文稿。首先校本培训一般都是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有投影,会用到演示文稿。演示文稿体现会议的主题和会议的内容。如果参加区县级培训,有在多功能室使用演示文稿的方式,也有在电脑微机室里演讲人员使用演示文稿,教师使用电脑听讲。演示文稿在教师培训方面用处非常大,既节省人力物力,又能起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演示文稿教改是针对的全体教师和学生,促进教师和学生向前发展。他们是演示文稿的策划者,参与者,推进者。演示文稿的设计促进了人的发展进步,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得到适度调节,身心健康,心情愉悦,使教师快乐的工作,幸福的工作,积极的工作。
3 演示文稿和其他学科的改革融合
演示文稿的应用普及给各个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演示文稿跟语文学科的深度结合。语文课件很漂亮,很适合课文的内容,特别是应用课件朗读课文,方便简洁。语文学科字数比较多,学生看到会失去耐心。若用到表格和形象图片,学生很是喜欢。
有些数学老师反映说在黑板上把解题步骤演示一遍学生还不能掌握,仅仅用演示文稿播放一下根本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只是粗略的听一遍。很多数学教师依然沿用教材黑板这种传统教学。
英语课本中有很多情景动画,教师可以当堂播放,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朗读。还有很多英汉双字的视频短片可以播放,也可以直接播放微课视频。课件中可以设置练习题,学习当堂检测完成。
政治历史是文科科目,识记的内容比较多。政治知识点总结得比较醒目,学生完全可以摆托书本,只对演示文稿的重点掌握。历史不一定要照搬课本知识,文稿可以增加一些有趣小故事。
演示文稿对地理生物最大的帮助就是实验的考察,用演示文稿播放的实验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掌握。地理课本中各种地形地貌,各个国家的介绍,气候变化等可以用演示文稿展示给学生看。生物实验也可以在实验室让学生边看演示文稿边自己操作。
4 演示文稿的改革创新
师应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示文稿创新制作,突出演示文稿的表现力和演示效果,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有个性化的演示文稿,更好地表达设计主题,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创新就是旧的基础上有突破。要搭起创新的桥梁,让创新思维闪光。教学中备课组长应该带领组员设计制作一学年的教学演示文稿,每位组员可以平等享有此课件,教学中容易交流沟通。演示文稿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演示文稿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讲,需要的是充足的理解和积极的执行;演示文稿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讲,也需要的是勇敢的尝试和不断的创新。所以我们教师更要努力促进演示文稿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 子宜.教改实验,缘何永不言败[J].内蒙古教育,2005年09期.
[2] 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