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在“核心素养”语境下,用生命化的视野关注习作教学的思维、语言、情感的高度融合,指向儿童主体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培育儿童言语交际领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乃是当前儿童习作教学改革提升的重要任务。
一、用好课本上的习作素材,撑起一个习作的支点
如何写好作文是一个较漫长的学习过程,习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因此,抓住课堂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的训练手段。
1.重视每学期的单元习作指导
让学生从作文本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其有一种“我会写作文”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真正爱上习作。写文章是要讲究章法的,哪怕是小学生的作文。因此,对于每篇单元习作,笔者都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一一指导,并辅以老师的下水文,力求做到班里每个学生在面对习作的时候都能自信地对自己说“这篇作文我会写”。
例如,六年级上册“习作3”中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习作前一周布置学生去品尝两种美食,其中一种必须是小笼包,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美食的样子,了解美食的做法,感受美食的滋味,查查和美食有关的历史典故;课堂习作时以小笼包为例,指导学生选材并拟好提纲,尤其关注段落之间的过渡,然后就小笼包的外形、做法、吃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细节描写,最后以老师的下水文,鼓励学生在完成习作草稿时模仿老师的范文尽量介绍自己品尝的另外一种美食,觉得自己习作有困难的可以继续写小笼包。这样的指导操作既给了习作能力较好的学生一个创作空间,也降低了一些习作有困难的学生的习作难度!学生们笔下的美食精彩纷呈,有江南特色桂花芋头,也有西北风味烤羊肉串;有名店佳肴北京烤鸭、无锡酱排骨,也有弄堂小吃牛肉线粉、酸辣汤。
下面是孩子笔下对美食看相的描写:
巨无霸馄饨,顾名思义,就是非常非常大的馄饨。回想我第一次吃巨无霸馄饨的时候可着实被它的外表给吓了一跳:每一个都足足有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又圆又大的身形,披着又长又宽的“披风”,晶莹透亮的外皮隐隐透出里面色泽诱人的馅。听服务员说,每个馄饨足有一两重,虽然每碗只有6个,但能独自吃下一碗的那可都是重量级的大胃王选手啊!(方同学)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小练笔资源
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练笔的资源,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有利于习作的训练点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
例如,在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学生认识了一株创造生命奇迹的高原柳,笔者要求学生以“我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为题,以自述的形式介绍这株柳艰辛的生长历程。孩子们用生动的笔触向笔者呈现了这株柳树艰辛而又壮丽的生命:
刚来青海高原,我就碰上了持久的干旱。每天,火辣辣的太阳总是不知疲倦地悬挂在空中,炙烤着大地,一天,两天……我等待着,等待着什么时候能下一场雨,哪怕是一滴雨。我感觉我体内的水分在一点点蒸发,我的叶子在一点点枯萎,我的生命在一点点流失,但我心里那个强大的声音却越来越清晰:“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我拼命地往下扎根,一寸又一寸,终于躲过了一劫。(陶同学)
在学习《爱之链》这篇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以“乔依醒来”为开头续写,要求关注乔伊的心理活动和周围的环境描写。孩子们用心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爱的传递和延续:
乔依醒来,他深情地凝视着还在熟睡的妻子,低下头,一个吻落在了妻子的脸颊。他蹑手蹑脚地穿衣起床,走出里屋……乔依拉开窗帘,外面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原本略显黑暗的小屋顿时明亮起来,满满的都是温暖灿烂的阳光,就如同他们的未来。(卞同学)
利用好语文课本上的一切习作资源,让学生多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就如帮助学生撑起一个习作的支点,让他们自由行走在属于自己的习作空间。
二、抓住生活中的习作契机,搭建一方习作的舞台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写作的源泉是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只有当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处场景、每一点变化都能触动学生的神经、撩动学生的情感时,习作才能自然变成一种表达的需要,那时的习作才真正是流淌自心灵的泉水,清澈,甘冽、涌流不息……因此,抓住生活中的习作契机,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爱的心,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又一个重要的训练手段。
1.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的习惯,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春天的时候赏赏校园的樱花,秋天的时候体验摇桂花的乐趣,节假日去美食街逛一逛,课余闲暇时做个小游戏,周末给父母一个爱的抱抱……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想一想、品一品,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生活,让习作变成一种诉诸笔端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下面这是班里种植小青菜时学生的习作片段:
第五天早晨,我还没到教室,就听到我们班的大嗓门荣一鸣兴奋的喊声:“青菜种子发芽了,大家快来看呀!”我赶紧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教室,只见早来的几个同学都围到了盆子周围,有的说:“它们好小哇,像个小婴儿呢!”有的说:“太好了,终于发芽了,快点长大吧!”有的說:“Yes,Yes,我们的小青菜一定可以去少年宫进行拍卖的。”我终于如愿以偿把脑袋挤了进去。哇,我不由发出了一声惊叹。这些小家伙长得真是太俊了,细细白白的小身板,挺着两片厚实饱满的子叶,如一个个初生的婴儿,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陶同学)
2.要抓住生活的亮点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精彩瞬间不断闪现,要利用这样的契机,点燃孩子们的习作火花,让他们把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变成自然流淌的文字表达。例如,学校的秋游活动因天气原因被取消,此时学生的心理体验经历了从最初对秋游的期待,到早晨下雨时的担忧和希望,到最后秋游被取消时的失望与难过的非常复杂的过程,笔者趁热打铁,以“一次夭折的秋游”为题,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丰富的心理活动。孩子们思维活跃,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跃然纸上:
我拉窗帘的手顿时僵住了,地上是湿的,天上还在不停地下着雨。我低声嘀咕:“昨天天气预报说有小雨,还果真下雨了。哎,人算不如天算,难道这次秋游真的要泡汤了?”我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盘腿坐着,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老天啊,不要再下雨了,让我们好好去秋游吧。”(蒋同学)
习作来源于生活,抓住生活中的习作契机,点燃孩子们的创作灵感,让习作成为心灵情感的自然流淌,就如给孩子们搭建了一方习作舞台,帮助他们演绎属于自己的习作生命。
三、重视习作交流与展示,播种一个习作的梦想
“展示交流”是生本课堂的核心环节,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展示学生自我探究成果的平台,通过交流达到认知。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笔者非常重视学生习作的交流展示,让学生不断地品尝成功习作带来的愉悦体验。
1.朗读展示
每一次习作都挑选一些作品在班里朗读交流,针对班里不同的写作能力层次,将展示范围扩大,其中有篇章的展示、片段的展示,甚至一些有亮点的句子和词语的展示,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习作上的进步与成功。
2.多种评价
每一次习作评价既有老师的批改和评价,也有同学的批改和评价,还有自己的批改和评价。
如同学的互评:
写得很感人,重点突出了克莱芒在哈尔威船长殉职时的悲伤和震惊,也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对克莱芒整个人生的影响。(卞同学)
如学生的自评:
这篇文章我很满意,突出了百米赛跑的扣人心弦,也写出了运动员、拉拉队的精彩表现,就是要注意少写错别字,用词要恰当些。(张同学)
这些评价既有对习作闪光点的发掘和赞美,也有对习作不足的指出,还有对习作努力方向的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完善习作。
习作教学永远在路上,它将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能力。习作的自由化、个性化、生活化、生命化,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核心素养在习作教学中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