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婚礼礼俗浅谈

2017-11-09 17:18茹克亚·吐尔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0期

茹克亚·吐尔逊

摘 要:文章详细介绍维吾尔族婚礼的过程,即媒人说媒、小订亲、大订亲和尼卡仪式,并简单阐述维吾尔族传统婚礼习俗和现代婚礼习俗的差别与变化。

关键词:维吾尔族婚礼习俗 小订亲 尼卡仪式 大订亲

“婚姻礼俗在一个民族的习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最能表现这个民族礼俗的特点。”①维吾尔族历来非常重视婚姻,因此,维吾尔族婚礼别具特色。笔者多次参加过维吾尔族人的婚礼。维吾尔人的婚俗非常隆重和讲究,结婚程序比较复杂,一般要经过媒人说媒、小订亲、大订亲、结婚仪式等四个阶段。

一、媒人说媒和小订亲(ki?ik?aj)

男方家请媒人(?l?i)到女方家提亲。媒人是联姻的双方之间来往传话的人。媒人一般是男人,媒人在婚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安排婚礼中的各种细节。因此,媒人一定要是一个在群众中德高望重之人。媒人与男方家一人去女方家提亲,给女方父母介绍男方的家庭情况并传达男方给女方提亲的愿望,听听女方父母对这桩婚姻的态度。女方一般不会马上答复的,女方父母说:“你们来我们家提亲我们真高兴,我们先跟自家亲戚长辈商量一下,考虑考虑后再给答复。”女方认真调查和了解新郎以及新郎家之后通知媒人是否同意这门婚事。女方家假如同意这门亲事,说:“结婚是两位青年的人生大事,只要他们同意,我们也没有意见。”如果不同意就说,我们已另有心仪之人或我们家女儿还小”,媒人得到确切的答复之后,会兴高采烈地将这则消息传送于男方家并马上安排两位年轻人见面,给他们一段时间,让他们彼此了解,两位年轻人决定结婚后,媒人安排小订亲的时间。

小伙子的母亲、女亲戚和女邻居等七八个女人,小伙子的父亲、男亲戚、媒人等三四个男人到女方家,带着宰好的一头羊、十个囊、八盘子干果、八块儿衣料和一些糖果点心等礼品表示自己的诚意。女方家也准备甜食招待他们,男方回去的时候,女方回礼送给他们四个囊、两块儿衣料、两盘子干果、糖果,还有羊肉。这叫小订亲或提亲。通过小订亲男女双方家长及亲戚直接见面并相互认识。按习俗,一般新郎和新娘不参加这个仪式。小订亲过后不久,媒人又去女方家听听女方父母对彩礼的要求并跟他们商量大订亲的时间。(现在大部分维吾尔族青年自由谈恋爱结婚,虽然他们彼此相爱已经决定结婚,但他们按维吾尔族的婚礼礼俗一定要通过派媒人、小订亲、大订亲等一系列程序才结婚。)

二、大订亲和婚礼仪式:

(一)大订亲(t?o t?aj)

大订亲仪式是维吾尔族婚俗中一个重要的仪式。结婚日期临近时,一般在婚前的一个星期之内在女方家举行大规模的订婚仪式,这叫大订亲或“送茶”。“送茶”当天男方父母带着彩礼(彩礼必须按女方的要求准备)和亲朋好友到女方家,女方的许多亲戚朋友也参加这个仪式,女方盛情款待来客。男方把带来的彩礼在大众面前有力有序地呈给女方。彩礼包括两只活羊和一只宰好的羊(羊是由专门的人牵去)12块高级衣料、20个囊、20盘子干水果、一块砖茶、糖果、清油、一袋大米、两袋盐、一袋黄萝卜。还会送现金,大致在10000~30000元(如果新娘有工作,现金25000~50000元人民币)之间,具体数额视男方家庭经济条件而定。女方接受并向男方回禮,在大订亲女方送给男方的每一个人一块毛巾。双方的代表商量结婚日期。

大订亲结束后,小伙子的父母、姑娘和她的朋友或姨妈一块去集市,给姑娘买衣服和金银手饰;然后,姑娘跟小伙子商量定某一天,姑娘和她的朋友、小伙子和他的朋友一块儿去集市,姑娘给小伙子买衣服。婚礼前,姑娘和他的父母、小伙一同去买家具。一般按男方的要求买沙发、茶几、大立柜、梳妆台、席梦思床、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和窗帘、床上用品、碗碟等。婚前新娘的三四个朋友到新郎的家和新郎的几个朋友一起布置新房;正式婚礼之前一周,新郎和新娘会一起去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为了避免男女双方在彩礼方面不满意,一方反悔而破坏婚礼,维吾尔族一般小订亲、大订亲结束后去民政局领取结婚证。)

(二)婚礼仪式

1.“尼卡”(nikah)宗教仪式

婚礼仪式从“尼卡”(nikah)开始。当天,晨礼结束后,新郎的父亲邀请阿訇与伊玛木以及一些宗教人士,带着新郎和伴郎,还有一些男亲戚到女方家举行“尼卡”(诵经)宗教仪式(虽然现在很多婚礼在宴会厅举行,但是尼卡仪式都在女方家举行)。尼卡,是宗教上的证婚礼。新娘、她的知心朋友和她的父亲以及男亲戚也参加这个仪式。尼卡仪式上阿訇先看结婚证,然后念尼卡经,阿訇问新郎:“你是否愿意娶**为妻”,新郎回答:“我愿意”。然后转向新娘:“你是否愿意嫁给**做妻子”,新娘害羞,经过三四遍的询问才会用“ho?”一词代替“愿意”。然后,“新娘和新郎吃泡在盐水里的囊块儿,意为酸甜苦辣咸都应在一起。”最后在伊玛木的监督下,新郎给新娘“mihri heqqi”(情意费)101~401元人民币,通过尼卡仪式新郎、新娘正式成为宗教意义上的“合法夫妻”。

2.迎亲

男方和女方家庭分别举行结婚庆典。然后自己宰羊,做抓饭招待客人。中午女方热情招待男方。“迎亲队伍来到女方时,女方的姑娘们把门锁上,向男方索取羊胸脯肉。这主要是以胸脯肉象征着新人的结合,以增加喜庆气氛。”②新郎激动又高兴地将手中的鲜花献给爱人。新娘出门前有一位年长的阿姨手捧包有两个囊的布块,在新娘头上从右向左绕三圈,然后阿訇把古兰经面对新娘的脸翻开三次,父母流泪送自己心爱的女儿,亲朋好友为这对新人送上衷心的祝福,新娘上车时,由舅舅或哥哥抱着新娘上车,这个情景非常动人。迎亲队伍带新娘出村口时,女方这边的小伙子们拦路,这时新郎和伴郎下车跳舞,还有给大家一定的钱。然后新郎、新娘和他们的朋友到郊外去游玩并照相、摄像留影做纪念。把新娘接到男方家时,新娘要过火盆,铺长条红毯子,新娘踩着长条红毯进屋后,小伙子们抢红毯子撕掉。新娘到新家时,男方铺专门为新娘做的褥子,下面放石头,通过放石头,他们希望一对新人永远在一起。新娘到新郎家后不久,她的父母、亲朋好友都到新郎家。男方非常隆重地接待他们。盛宴之后开始对唱揭面纱歌谣。(揭面纱歌谣是一种以对唱的形式来揭开面纱的仪式歌谣。)揭面纱仪式结束后新郎的母亲揭开新娘的面纱,并给她戴上华丽的头巾,在右手的无名指上套戴戒指并亲吻她的额头,表示对她的欢迎和祝福。这时新娘的父母和亲戚祝福他们,离开新郎的家。

晚上专门为年轻人举行宴席。按传统的习俗,新娘、伴娘白天穿艾提莱斯裙(一般新娘穿红色,伴娘穿绿色或其他颜色的),戴花帽,盖头纱;晚上新娘、伴娘穿上婚纱(一般新娘穿白色的,伴娘穿绿色或其他颜色),新郎、伴郎白天、晚上都穿西装,戴花帽。

晚宴结束后新娘回去新郎家,同时由一名已婚妇人和伴娘陪送,这个已婚妇人叫“嫂子”(j?g?),“嫂子”和伴娘在新郎家一块做饺子让新郎和他的几个朋友吃。然后“嫂子”专门负责教导给新娘有关的性教育,还有给她教怎么做贤妻良母。婚礼第二天早晨女方家做包子,派去两三位女士带着刚做好的热气腾腾的薄皮包子到男方家去。这叫去请安。“嫂子”和伴娘跟他们一块儿回去。婚礼第三天女方请男方家,婚礼结束后男女两方的亲戚纷纷请新郎和新娘来他们家做客,以及给他们送礼物,经过这些礼仪后婚礼完全结束。

三、维吾尔人的传统婚礼习俗和现代婚礼习俗的差别

婚俗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产生变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文化的交融,维吾尔人的婚礼也有所变化。婚礼仪式以前在男女方自己家举行,现在许多人在宴会厅举行晚宴;现在送“茶”(大订亲)时给女方送去的现金越来越多;以前用一辆卡车和几辆小车去迎亲,现在迎接新娘的彩车日益高档,有些有经济能力的人就租卡特莱克、林肯等进口名牌汽车,迎亲队伍中的轿车数量达十几辆,卡车一般都不用了;“在传统婚礼过程中,新娘和新郎都会穿着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新娘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艾提莱斯绸裙子和羊皮马夹,戴着小花帽,头上披着白沙做成的盖头,新郎则穿着绣有花边的衬衫、皮靴、用布把头缠起来。”③现在,新娘白天穿艾提莱斯裙,晚上穿白色婚纱,新郎都穿西装戴花帽;迎亲时新郎给新娘赠送鲜花是婚俗现代化的表现;以前,维吾尔族的婚礼仪式举行三天,现在一天内结束所有程序;现在,新娘离开娘家时由舅舅或哥哥抱着新娘上车的习俗基本上被淡忘;以前,拦路时,“男方给大家手绢、毛巾、糖果等纪念品。”④现在新郎和伴郎下车跳舞,给拦路的青年一定的钱;还有一些新增婚俗,如:到影楼去拍结婚照,新娘挑选最好的十位朋友组成伴娘团;婚礼仪式的整个过程要摄像;在晚宴跳迪斯科;现在如果男方买房子,女方得买车或装修房子或承担装修费用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婚礼结束后去国内外的旅游景点度蜜月。

改革开放后的3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维吾尔族的思想也更加解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些原因与婚俗变迁有很大的联系。总而言之,维吾尔族的婚礼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斷地丰富与前进。

注释

① 热米拉·阿卜力克木.新疆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与发展现状[J].艺术论坛,177.

② 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维吾尔民俗学概论[M].维吾尔文版.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266.

③ 田振江.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变迁及其保护[J].许昌学院学报,2011(1):143.

④ 阿达莱提·塔伊尔.城市维吾尔族婚俗文化变迁[J].新疆大学学报,2008(6):82.

参考文献

[1] 热米拉·阿卜力克木.新疆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与发展现状[J].艺术论坛,177.

[2] 吐鲁番地区统计局,吐鲁番地区2009年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吐鲁番地区政府网.

[3] 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维吾尔民俗学概论[M].维吾尔文版.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266.

[4] 田振江.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变迁及其保护[J].许昌学院学报,2011(1):143.

[5] 阿达莱提·塔伊尔.城市维吾尔族婚俗文化变迁[J].新疆大学学报,200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