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阳平
核心提示:“80后”接班人懂资本不懂成本,懂金融不懂产业,重规章轻人情。
无论在企业管理还是投资领域,“80后”接班人渐已显现出“中坚力量”。
“80后”接班人如何平稳接过企业经营的“权杖”,并在残酷的竞争中带领企业开疆拓土?他们会给企业和产业带来哪些新气象?我们特地邀请了3位嘉宾,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交流。
把握住时代机遇
《支点》:当前经济新常态下,“80后”接班人面临哪些方面的机遇?
周德文:机遇其实有不少,比如,“一带一路”、特色小镇建设等等。“80后”接班人要看清世界发展格局、中国未来前景,并发挥自身优势,把优势和国家机遇相结合,这样就能顺势而为。
叶青:“80后”接班人具有这些特点:一是多数人有海外留学经历,对市场经济运作比较熟悉;二是对新技术比较熟悉,包括互联网技术。把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是改造传统企业的重要路径;三是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善于把握机遇。这些都是十分可贵的。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他们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一带一路”建设,这给企业带来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二是转型升级,把新技术嫁接到传统技术上,开拓新的市场;三是海外人才回归,抓住了人才,就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机会。
《支点》:相比父辈创业时的情形,民企的少帅们更有机会接触到全球最新的技术和信息,视野更加全球化。这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新理念?
叶青:一是公开竞争的理念。市场经济越来越透明,过去的一些做法难以持续使用。二是依法经营的理念。国家的法制环境越来越健全,依法经营方显英雄本色。三是竞争与合作的理念。过去以竞争为主,现在以合作为主。
姚士锋:在我看来,“80后”接班人更接近资本市场,不少人有过投融资经验,乐于借力资本市场,而老一辈企业家以实业为主。同时,他们更能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技术及新的商业模式。
随着少帅们接班,企业的平台化思维或更加突出,企业也将拥有更多互联网基因。
处理好与创业元老的关系
《支点》:如果是在民企,若创业元老们还没完全退休,“80后”接班人可能面临企业文化融合和内部管理问题,比如,如何与创业元老们和谐相处。如果是空降国企,可能也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
姚士锋:“80后”接班人与企业元老之间的融合,是当前民企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据我了解,文化融合的成功案例很少。“80后”接班人大部分都会成立新的团队,当然,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批接班人在见识、格局、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和老一辈企业家有很大不同。
在实际操作层面,多数“80后”接班人会采取逐步更新的策略,这也是较好的处理方式。毕竟,一旦接班人与元老们产生较大冲突,将给企业带来阵痛,抑或衰败。
叶青: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如果是在民企,有几种思路:一是创业元老完全退出或退休,由下一辈接班。比如青岛的红领服装就是这样,由传统服装企业升级为定制服装企业,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瞬间改变。二是逐步过渡。传统的业务板块仍然由老企业家掌管,新的领域由年轻人开拓。比如武汉和平科技集团新开拓的O2O家居业务,该新业务由黄崇胜董事长的女儿负责,公司形成新老业务并驾齐驱模式,两种企业文化也会保存一段时间。三是最终由年轻企业家全盘接班。实践证明,考察年轻企业家是否具备经营能力,这是有必要的。
如果是“80后”空降到国企接班,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在人才市场上寻找合适的职业经理人。一旦找到合适人选,管理问题就容易解决。
周德文:不少企业出现了老一辈企业家“离而不休”的现象。也就是说,虽然公司的控制权已经发生转移,但是不少企业家还待在新公司,并继续“指点江山”。
在我了解过的企业接班案例中,“80后”接班人与老一辈创业者总是存在天生的不信任,有的接班人成了父亲的秘书,而不是企业管理者,尽管他们担任总经理,但父辈仍然不放心放权。这样一来,“80后”接班人与创业元老们之间自然存在矛盾。
我的建议是,老一代企业家要开明,“80后”接班人也要尊重父辈,学习父辈们的开拓精神。
《支点》:与父辈干实业不同,不少“80后”接班人喜欢金融领域,热衷投资,他们需要弥补哪些 “经验短板”?
姚士锋:“80后”接班人的“经验短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懂资本但不懂成本。他们做事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相对较弱。二是懂金融不懂产业。他们从事投资后,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事实上,他们的认知与整个产业链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对父辈从事的产业领域都没有完全理解透彻。对他们而言,最好的建议是由一名投资人变成产业投资人,进行资本和产业的双重融合。三是重规章轻人情。他们的父辈靠“三个兄弟打天下”,他们则看重企业管理制度,人性化内涵开始淡薄。企业看起来一团和气,但遇到艰险时向心力不强。
叶青:一是要了解中国国情、湖北省情、武汉市情,很多接班人从国外回来,有国际视野,却不一定熟悉中国的情况。二是了解父辈创办企业的艰难,珍惜这一份家业。三是虚心向成功者学习,不要自高自大。四是尊重一线的劳动者,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周德文:一是要有冒险的精神。干企业一定要有冒险意识,无知者无畏。二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学会应对风险。第一代企业家经历过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应对市场风险有足够经验。
与职业经理人共生
《支点》:娃哈哈集团董事局主席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开始接班时,行事风格强势,用美国人的话说,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我给你多少钱,你给我干多少活,不行就滚蛋。宗庆后对女儿说:在中国办企业,要用中国的文化,要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把企业做好。“80后”接班人该如何应对危机呢?
周德文:當前经济还处于调整期,“80后”接班人可能面临经营危机的压力。如果在企业经营良好时接班,谁都乐于接手。但是,目前接过来了还有“压力”,所以,“80后”接班人需要加强对风险处置的经验,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叶青:“80后”接班人其实面临不少压力。一是自己很想把企业经营好,自身期望值很高,但企业越来越难做;二是自身缺乏对企业方方面面的了解,难以服众;三是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缺乏企业经营的实践与积累。
《支点》:有的“80后”接班人虽然行事风格强硬,但有了与父辈们之间相互的充分信任与尊重,他们顺利地渡过了公司的交接期。
叶青:顺利接班的,大都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从基层做起,哪怕在每个层面熟悉一个月的时间也好。二是尽快熟悉公司的业务板块,掌握公司实情。三是要有一个好的咨询班子。
姚士锋:这一批接班人对公司的控制权,是由父辈放权的程度决定的,放不放心、尊不尊重是关键。一旦父辈们充分放权,他们基本上能够做得很好。有的父辈在放权的同时还会做一些辅助工作,让他们顺利渡过交接期,最后接好班。
《支点》:在“80后”接班的企业中,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一旦企业治理失效,我们如何去及时挽救?
姚士锋: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旦企业出现治理失效,根本就没有翻身的机会,所以到了挽救的地步就已经晚了。我认为对“80后”接班人来讲,最好的原则是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要未雨绸缪,提前用制度流程控制总风险。
叶青:一是在关键时候,要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定海神针式的作用;二是年轻企业家要听得进去建议,不要过于特立独行;三是经理层要有所作为,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脱虚向实”。
《支点》: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早就说过,并不需要王思聪来接班,未来万达可以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王思聪可以当董事。在公司治理方面,“80后”接班人与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能否并列平行发展?
周德文:我认为是可以平行并列发展的。根据中国的国情,企业完全用职业经理人代替企业管理者是不现实的。最初,我是职业经理人的鼓吹者,还写过大量关于职业经理人的文章,但最后发现是错误的。这种企业管理制度并不适应中国国情。
我们可以把职业经理人与中国家族企业管理制度结合起来,“80后”接班人不可能完全靠自己打理所有的事,他也需要职业经理人来配合。
姚士锋:其实,近些年来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越来越完善,且越来越先进,职业经理人越来越成型。上一代的企业家明白,如果自己的子女能力不强,那还不如直接交给职业经理人管理。我认为,企业未来发展主要靠职业经理人来打理。
叶青:当董事相对比较轻松,当总经理很辛苦。企业不大,年轻企业家就只有亲力亲为,等企业长大了,比较稳定了,就可以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自己再去开拓新天地。
要冒险,但不能盲目投资
《支点》:永不过时的是敢闯敢试的精神。有人说,“80后”接班人缺少一些冒险的勇气,一点血性。
周德文:可以说,“80后”接班人不如父辈们创业时那样富有冒险精神。“80后”接班人要敢于亮剑。面对当前国内与国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要敢于走出去,开拓更多的国际化市场。 比如“一带一路”建设,这是大的机遇,“80后”接班人要敢于去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叶青:“80后”接班人要敢于创新,可以把企业经营朝定制化方向发展,如服装定制、家具定制等。比如,在秦皇岛,出现了全国首个“无人水饺工厂”,生产线全面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且生产效率惊人。智能化的到来,涌现出大量技术变革的机会,企业要敢于去尝试。
同时,“80后”接班人一定要加强学习,精耕细作。有的接班人缺乏主见,喜欢跟风,见到什么就投什么,最后把企业搞垮了。
《支点》:如何给“80后”接班人上“紧箍咒”,避免出现重大投资失误?
姚士锋:严格来讲,我觉得现在“80后”接班人总体上不太适合做投资。他们确实在投资领域有一定的资源、见解和认知,接受新鲜事物快,但是大部分领域特别是与实业相关的领域,他们并不适合做。实际上,他们更适应做一些与互联网相关的早期投资项目。
葉青:看准一个项目,要做好论证工作。从市场、自身条件、合作关系等方面加以考察,才能够加强投资的准确性。(支点杂志2017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