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双
师宗一中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创建的丹凤书院。1940年,在原丹凤书院旧址创建师宗县立初级中学,1959年发展为完全中学,2014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
近年来,师宗一中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狠抓学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传承丹凤书院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进而激发学习动力,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校现有教职工189人,在校学生3 000多人。校党总支现设6个支部,有党员76人。
构筑堡垒明思路
怎样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怎样把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日常,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一直是师宗一中党总支深思的问题。为此,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建议,最终决定从师宗一中悠久的历史中寻找结合点、落脚点。
师宗名士、翰林院编修、曾担任过咸丰皇帝老师的何桂珍撰写了《师宗新建书院考棚碑记》,阐述他的教育思想,其中云:“教之不择,学于何明?学之不明,人才于何处?人才之不出,治道于何举?”意为书院要选拔优秀教师,精选教授内容;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成为传承儒家道统,承担社会责任的报国人才。通过认真梳理和挖掘,党总支把书院精神与现代学校的价值追求相结合,凝练了“择教明学,举才治道”的办学理念,意为学校要始终明确办学目标,牢记教育使命,锻造优秀教师,培养能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用之才。
同时,结合师宗楹联之乡的传统文化,学校党总支制定了“一个主题五个方法”的党建工作思路。“一个主题”就是“党建引领、楹联治校、书院传道”的工作主题。“五个方法”是支部+文化传承;支部+结对帮扶;支部+师德师风;支部+群团组织;支部+教研教改的工作方法。“一个主题五个方法”的党建工作思路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思想基础。
在有3000多师生的大学校,“支部做堡垒,党员树旗帜”的引领作用同样显得非常重要。
党总支秉承“把支部建在连队上”的优良传统,在学校6个年级分别设了6个支部,同时在学校各个区域设立了支部责任区,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能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個环节。
文化育人润心田
师宗一中党总支把文化作为治校育人的主线,以楹联文化、书院精神为重点,在学校全方面打造校园文化,为教育教学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制度文化”,把严格管理、积极引导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通过制度确立目标引领,明确精细理念,塑造教师精神,强化团队共识,搭建成长平台。各项制度注重内容上相互配套,思想上相互协调,价值导向上相互一致,共同服务于育人目标。注重建筑、道路、花草、墙体文化的育人作用,大到校园的规划布局,小到楼名、路名的选择,党总支都充分征求党员和教师的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逐步形成了“赏识共生、沟通协作”的管理文化,“以人为本、严而有情”的制度文化,“精进和谐、团队制胜”的教师文化,“自信自主、乐群善思”的学生文化,以及“洁、静、雅、和”的宿舍文化。
党群共建促发展
学校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凝聚发展共识,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方便党员参加活动、强化党员管理,经县教育局党委批准,党总支将党支部建在年级上,在年级中实行党员干部与普通教师的帮带活动,党员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及时收集师生中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向支部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化解思想问题。健全教代会、校务会、党员会、学生代表会、退休教职工咨询会“五会”制度,搭建管理团队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沟通交流平台,集思广益,共谋发展。
同时,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建设与党建深度融合,有机结合。发挥工会、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困难教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每一位教职工配置笔记本电脑,每年组织一次体检,每年举办教职工子女庆“六一”暨才艺展,设立教职工子女学业奖,帮助教职工子女解决中小学入学难等问题,得到了教职工的衷心拥护。在机制建设上从重视个体奖惩转变为重视团队建设,充分利用“三八”“五一”、教师节等节日,开展一系列以团队建设为主题的文体活动;每学期对工作出色的年级部、教研组进行奖励;举办课改知识竞赛、学校文化知识竞赛等,既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在学校团委指导下,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组建了26个学生社团。积极发挥学生会的作用,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英语演讲比赛、书画作品展等活动,为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提供平台和机会,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身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