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时民
诞生于1899年的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典老药,它不但具有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还具有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等作用,可谓“一专多能”。因此被很多人称为“万能药”。
最近,还网传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需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救命。那么,阿司匹林真的那么“万能”吗?并非如此。其实,“万能药”阿司匹林不能随意服用,应遵医嘱或在药师的专业指导下服用。否则,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潜在的风险,这是很多人并未引起注意的问题。为图省时省事,有些患者不愿上医院,而是擅自服用阿司匹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刊登一项涉及6.8万名患者的新研究发现,超过1/10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不当。
“万能药”并非万能
为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發生,临床上有许多中老年人都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诚然,低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起到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作用。但是,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服用阿司匹林有个对症下药的问题。如阿司匹林对房颤患者并非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尽管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治疗的常用药物,但是药理作用是抗动脉血栓,而房颤时心房内血栓与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机制相似,静脉系统血栓侧重抗凝治疗,常用口服抗凝药物是华法林。临床研究证实,规范有效的华法林治疗,可使血栓形成的危险降低68%,而阿司匹林只能降低36%,功效相差悬殊。临床试验结果也证明,华法林对于房颤导致的血栓的预防作用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作为“救命药”,阿司匹林用于心肌梗死急救时,可使死亡率下降20%~30%。欧洲的胸痛指南中建议,怀疑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呼叫急救,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但非专业人士对心脏病缺乏鉴别知识,消化道疾病或主动脉夹层情况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建议怀疑心脏病发作时首先呼叫急救,在急救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
“万能药”有潜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若服用不当,会对胃、肺、肝、肾等脏器产生危害作用。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生率高。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护胃。可增加胃黏膜保护剂或胃酸抑制剂,若不能缓解对胃黏膜的伤害,需要改用其他药物。
哮喘患者慎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是强有力的支气管收缩剂和促分泌素,部分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会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等过敏反应。由阿司匹林引发的哮喘临床上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在阿司匹林性哮喘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伴有鼻息肉、鼻窦炎、鼻炎等鼻部症状。诱发的药物有: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APC、非那西丁、扑热息痛、氨基比林、安乃近、安替比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保泰松、氟灭酸、炎痛喜康等。哮喘患者尤其是患有鼻息肉、鼻窦炎、鼻炎又伴有哮喘患者,应慎用解热镇痛药,一经确诊属于药物过敏者应绝对禁用,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一些复方制剂的成分,如银翘解毒片、平喘药(复方茶碱)内也含有解热镇痛药,应慎用。
阿司匹林对肝肾的影响主要是服用剂量关系,其不良反应多为可逆性。阿司匹林主要在肝脏代谢,某些情况下可能与肝细胞发生过敏反应。因此,肝功能严重障碍者应慎用。服药时最好定期对肝功能进行监测,必要时停药、换药。
长期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会出现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退等情况。但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毫克/天长期服用,并不影响肾功能。因此,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应遵医嘱,不要擅自加大剂量。
此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患者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
孕妇不能随意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在怀孕3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可致胎儿发育异常,之后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出血的危险。
还有一点是大部分患者容易忽视的。由于医生就诊量大,时间紧凑,可能不会主动询问患者平时用药情况。如果患者正在服用阿司匹林,就诊时应主动向医生说明,因为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有相互作用:阿司匹林与维生素B1同服,会增加患者的胃肠道反应;与抗凝药中的双香豆素合用,易致患者出血;与降糖药D860同用,易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与利尿剂同用,容易造成患者水杨酸中毒。
如果要进行手术或拔牙,更应该让医生知道患者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手术或拔牙会增加出血风险,通常医生会建议患者至少5天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是急诊手术,医生会评估手术的必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