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韩 旭
写意精神的坚守与回归
——孙成刚大写意花鸟画赏评
文 / 韩 旭
孙成刚 扇面作品
孙成刚先生是齐鲁画坛颇有影响力的画家。他主攻大写意花鸟绘画,画里画外处处体现着一脉清纯的传统笔墨的书写精神。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空灵的小品,还是繁复的巨作,似乎都均衡地蕴含着一种昂扬的生机和对生命的无限憧憬。读他的画,是快乐的、向上的、自由的,是饱含希望的,他的画作里充满了我们这个时代日渐稀薄的阳光意识和阳刚气象。
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讲,中国传统绘画驶至近现代,写意精神与现代思潮可以说是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有融合亦有抵牾,有互补亦有相悖。在这场持续百年的中西文化的博弈中,我们会很遗憾地看到在西方艺术的不断剥蚀下,传统绘画过早地呈现出早衰之态和疲软之势,继而丢盔弃甲节节败退。比如当下盛行的写实主义,造型至上、制作泛滥……那些舶来的西方艺术认知已然“反客为主”,大行其道,致使传统绘画本质的东西特别是写意精神逐渐消失殆尽。
孙成刚 扇面作品二
在当代美术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对“西方改良”和“与世界接轨”喋喋不休,最后蜂拥而上,都在对“拿来主义”摩拳擦掌甚至挎篮剜菜。这固然是艺术视野的拓展,但又何尝不是因为自身文化的萎靡而导致对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呢?当然,在热闹之中也不乏冷峻和冷静的人。孙成刚先生是一位能够沉下心、静下气、坐下来的画家,完全不像那些善于钻营取巧、惯于向市场俯首、甘于向西方称臣的艺术“大师”们。与之相反的是,他的绘画中始终表现出对写意精神的膜拜和对西方艺术中“去中国化”的警惕。早在几十年前,李可染先生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有过一段精到的论述:“传统对我们来说是血缘关系和继承关系,外来是营养关系。二者万万不可倒置……假若我们丢掉了自己的传统而扎根于外来,或是企图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文化,不仅有害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有害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孙成刚先生倘若读到这段文字必有同感。青年时代的孙成刚曾经负笈北上,游走于京华,出入于名门,先后师从于著名国画家郭石夫、秦天柱先生学习花鸟绘画,并得到汤文选、姜宝林、赵宁安、王涛、孙志钧、朱理存、祝焘、马振声、陈政明等诸位名家的亲授。这段严格而又正统的学习经历对一位虔诚的从艺者而言,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多年以来,孙成刚先生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始终保持不偏不倚,并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持续深入着对传统绘画的研修和体悟。
从画技画风上看,孙成刚的绘画很明显地受到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一脉的影响。这也证明他对传统经典的用功之勤和对笔墨精神的体悟之深。多年以来,他一直对历代大家心存敬畏,终日临摹,虔心研习,在“似与不似之间”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内涵。古人讲求“师古不泥”,从某个层面说,我认为孙成刚已成功地跨出了某种程式化的樊篱,逐渐呈现出个人的艺术面目。比如在他的笔下很少见到画谱中竹叶的“个字”“介字”等程式化表现手法,他画竹杆善于以纵向取势,竹叶则是横向取韵,满纸生风,凌然袭人,真有动人心魄的气势。欣赏他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每一幅画都显得有条不紊、端庄大气,都是那么水墨滋润、富有质感。他还有意让自然物象适当地夸张、变形,在自然生动之间尽得“不似”之“似”。
我们常常在追问,在现代语境之下大写意花鸟画的生命力何在?我认为不仅仅是体现在客观物象的形象中,更多的还在于画中的线条、色彩、墨色、点皴的承载与呈现。按照大多数人的经验,欣赏一幅书法或者绘画作品往往要先看大的气象,然后会近距离仔细观察作品线条、用笔及用墨等,因为这些尤其是线条更能体现出传统笔墨的书写性。孙成刚的绘画善用隶、草笔意入画,他的作品线条显得苍茫、老辣,用笔遒劲厚重,力透纸背,有一种雄健古拙的艺术张力。再一个就是造型的问题。一直以来,造型的问题始终困扰着花鸟画审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石鲁说:“造型当以神造型,以神为魂,以形为貌。”在孙成刚的绘画中,既有构成因素形成的现代意识,又有在对鸟类形象化的刻画中所体现出的写意精神。他往往把三两只鸟布置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与大面积的花草构成强烈的空间对比,营造出天真烂漫之趣。这样一来,整幅作品更显得不做作、不刻意,不拘谨、不夸张,自然随意,格调高雅。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那些以素描训练出身的画家是很难理解这种来自于造型的艺术魅力的。因为在他们的画笔之下,造型是“技”而不是“道”,是冷冰冰的程式,没有生命和温度。
古人说,道技不可偏废。但我们已经越来越难看到那种“道技合一”的精品力作了。我想,最大的桎梏应该是写意精神的迷失和没落。写意是中国文化脉流中一个独特的基因符号,只有当传统写意精神的大旗重新鼎立并尽情招展的时候,中国的传统绘画才能健康发展下去——孙成刚先生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从他的创作实践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他的担当与坚守,同时也清晰地看到写意精神的回归与重现。
韩旭,青年作家、诗人,书画评论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孙成刚 富贵图 136cm×68cm
孙成刚 傲霜图 136cm×68cm
孙成刚 悬崖小栖图 180cm×45cm
孙成刚 回眸 248cm×129cm
孙成刚 悬崖小栖图 180cm×45cm
孙成刚 悬崖集鸣图 136cm×68cm
孙成刚 秋荷 180cm×45cm
孙成刚 塘趣图 136cm×68cm
孙成刚 玉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