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杨效忠,刘 惠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健康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开发模式研究
李慧芳,杨效忠,刘 惠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以健康旅游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健康旅游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对健康旅游概念全面认知的基础上,将健康旅游分为恢复健康、延续健康和丰富健康三大类,梳理出健康旅游产品体系,并总结出健康旅游的生态性、区域性、康复性、复合性和文化性五大基本特征以及“原生态化”“一区一品”“互联网+健康+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四种开发模式。
健康旅游;基本特征;开发模式
随着亚健康、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逐渐加重,人们对健康越发重视。由于旅游具有放松和愉悦的功能,在改善身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旅游活动,寻求改善健康,健康旅游由此发展起来。伴随着旅游者健康需求的不断高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和产品,因此,如何促进健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内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健康旅游概念、类型、产品、健康旅游对象、市场分类以及开发模式等,国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健康旅游概念、市场、实践、产品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简要梳理国内外健康旅游发展历程,讨论健康旅游概念、分类产品和市场,提炼健康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开发模式,为健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国外健康旅游发展的雏形是Spa旅游[1]。最早的Spa旅游活动可以追溯到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古代欧洲人认为去温泉和河流中沐浴,可以洗涤、净化身体和心灵;古罗马和英国人在英国的巴斯小镇泡温泉,巴斯成为英国社会的养生保健度假区[2](P28);18世纪和19世纪,类似巴斯这种小镇在大西洋两岸非常流行;1939年,美国RanchoLaPuerta健康中心前身“17.5美元一周,给你Spa和健康的隐居生活”的创立,开启了健康旅游新时代[3];1979年,Tucsons Canyon Ranch开张,提供塑形健康项目;21世纪初,健康农场出现,塑形和健康饮食逐渐被重视[3]。随着经济和出境旅游的发展,人们意识到锻炼、健康饮食和休闲放松对获得健康生活的价值,健康旅游度假开始盛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设有健康旅游设施和度假区。
国内健康旅游真正意义上的兴起仅有十年左右[4]。但类似的健康旅游活动早在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及达官贵族已经开展,如泡汤池、游山玩水等。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健康旅游逐步发展起来。2001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体育健身游”并发布相应方案,标志着健康旅游作为一种独立的旅游业态被确立。快速的发展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各省份纷纷开展与“健康旅游”有关的旅游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4]。2005年健康旅游的概念首次被引入中国[5],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2012年国家旅游局推出“欢乐健康游”旅游宣传主题。2014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旨在促进中医药旅游发展。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第一次把“健康中国”写入政府报告,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把“健康中国”写入党的文件报告。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推动“健康”主题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外研究学者Borman、Jonathan认为健康旅游是传统旅游与医疗保健设施设备相结合的旅游产品[6];Elenia和Panagiotis认为健康旅游是处于医疗和旅游之间的产品,兼具两者的功能[1]。2008年Smith与Puczko以及2010年RobynBuwell和Pauline J.Sheldon提出健康旅游是涵盖医疗卫生、美容、体育、冒险等可以提高旅游者生命质量的旅游活动,但是内容上从医疗和旅游结合扩展到更多方面与旅游的结合[7](P8),[8](P17)。Henderson在研究中将现代健康旅游分为温泉浴及选择性治疗、医疗旅游、整容手术[9]。Mueller和Kanfmann从旅游者目的角度认为健康旅游是人们以获得身体和内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前往目的地进行治疗并在旅行和停留的环境中所发生的所有关系和现象的总和[10]。Finnicum和Zeiger则从系统论角度对身体、智力、社会、精神、环境五方面的影响诠释健康旅游的含义[11]。
国内研究学者郭鲁芳认为健康旅游是一切能消除现代人第三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12];郑利通过分析多学科知识,提出相关旅游健康概念并初步构建旅游健康学[4];陈静等、李东等都认为健康旅游是一个系统概念,指一系列对人身体健康有益的产品、资源、环境、服务管理等相结合的产物[13,14];王艳等从过程说角度定义健康旅游,强调健康旅游是在旅游过程中能够增强旅游者的体魄,改善旅游者健康状况的旅游活动[15];薛群慧和白鸥从广义和狭义层面定义健康旅游,广义层面上强调健康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维护和提升健康为目的,以健康休闲活动为主题,提倡健康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专项旅游产品,狭义层面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和休闲中利用可以提高健康状态的技术和手段,以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为目的,追求原生态、高端品位服务与科技结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一种休闲、度假旅游活动[16]。
目前健康旅游的定义主要围绕功能形态、目的、系统等方面进行界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健康旅游并不是“健康”“旅游”的简单相加,应该是两者深度的融合。本文结合研究现状和政策环境,提出以下对健康旅游的认知:指在社会生态、自然生态、人体生态等生态全要素健康的背景下,以改善和提升人体身、心、德、灵全要素健康为目标,融合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放松、心理疏导以及文化艺术等形式的现代旅游活动。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健康战略课题组专家黄明达在2016年安徽省首届健康旅游论坛会议上提出的大健康四层面、四内涵(身、心、灵、德全要素的健康;生、长、壮、老全周期的健康;衣、食、住、卧、行全方位的健康;社会生态、自然生态、人体生态全生态环境的健康)理念(选自2016年安徽省首届健康旅游论坛会议发言内容),本文从人体机能的不同健康状态(疾病、亚健康、健康)[17]结合旅游动机将健康旅游分为恢复健康、延续健康、丰富健康三类(表1)。
表1 健康旅游分类及对应产品汇总表
部分学者将保健旅游等同于养生旅游,认为是中西方不同的称呼,本文认为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针对处于亚健康的健康旅游者,后者是针对处于健康状态的健康旅游者[18]。因为亚健康和健康状态非常接近,所以两者的产品范围会存在一定的交集[19](图1)。
图1 健康旅游各类产品关系图
依据上文的概念分析和类型分类以及对应产品的细分,本文从健康旅游者角度出发,结合旅游目的、旅游者年龄和职业等因素,将健康旅游消费群体分为“健康养生银发族”“时尚美丽年轻族”“渴望释放白领族”三类[20](图2)。
图2 健康旅游市场分布金字塔
3.2.1 健康养生银发族
截至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4 434万人,后续几十年老年人口仍会持续增加,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诉求强烈,同时让老年人过上健康的晚年生活是所有子女的共同愿望。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和设施逐步完善,老年人有闲也有钱,子女们愿意并有能力去完成老人们的心愿。因此银发族将成为健康旅游稳定的基础市场。
3.2.2 时尚美丽年轻族
年轻一族具有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共性。面对新兴发展的健康旅游,他们追求时尚,成为背包族,享受自然、挑战极限,实现自我;成为乐活族,骑行、徒步、健康饮食,追求低碳健康;成为文化传播族,体验各国文化风情、感受禅宗道法,追寻心灵洗涤。他们追求美丽,远赴异国,享受按摩、微整、美体、温泉带来的快乐和自信,他们将不断为健康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引领健康旅游的发展。
3.2.3 渴望释放白领族
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家们和上班者们每天都需要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据慈铭体检提供数据显示,国内在颈椎异常、血脂异常、脂肪肝、血糖增高等调查指标中,企业家发病率超标于全国人口平均发病率,脂肪肝、血脂异常和肥胖三个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20%。精英人群和企业高管人群的健康透支现象最为严重,亚健康比例分别为91%和86%。因此,白领族是存在健康隐患最普遍的一族。受教育水平影响,他们对健康疗养有着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要求,将会成为健康旅游市场的中流砥柱。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在参考薛群慧等学者[16]的研究基础上,创新地提出健康旅游具有生态性、地域性、康复性、复合性、文化性等五大基本特征。
环境是健康的保证,健康是环境的反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进行健康旅游活动的基础。无论是恢复健康类,还是延续、丰富健康类,各类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健康旅游产品都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由于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利于病人的恢复,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选址会倾向周边环境良好的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如新加坡中央医院,它采用社区模式,在宽而长的走廊里以及各个角度营造绿意盎然的景象,墙壁上装饰精美油画等艺术品,给患者一种关怀与温馨[21]。同样在保健旅游和养生旅游中,生态性占据首要地位。优质的森林资源和泉水资源是森林旅游类产品、水体海滨类旅游产品、温泉类旅游产品、山地类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22]。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健康旅游发展状况与当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紧密相关。众所周知的温泉大国——日本,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去养生、观光度假。日本温泉旅游业的发展,除了特殊的地理条件能够提供优质的温泉水以外,日本村民习惯温泉洗浴并举办洗浴节的传统习俗和日本独有的温泉旅馆和温泉酒店,对其发展都起到助推的作用。中国的中医药旅游因传统的中医医术和5000种的动植物中药药材以及中药治疗的缓和性,使其成为健康旅游的重要类型。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中医药疗养逐渐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以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为代表的诸多运动员选择拔火罐以提升技能状态。印度的瑜伽[23]、冥想、按摩,泰国的泰式精油传统按摩,韩国的美容旅游业,美国的CCRC社会养老模式都受本土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共同影响。
健康旅游在改善旅游者亚健康状态和治疗部分慢性疾病的效果方面,已得到医学界的证明。据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对森林浴的研究表明,吸入杉树、柏树的香味,可降低血压,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科学验证,在森林中散步可以降低血压和抑制荷尔蒙含量,实践案例有德国的克奈普治疗法[24]。温泉健康旅游运用相似的原理,进行产品开发。中国传统的武术、气功、四季饮食等养生方法,在增强人的体质、提高免疫力方面已经得到医学的认可。医学实验表明,中医药旅游通过实行整套的健康管理方式可以治疗包括糖尿病在内的部分初级慢性病。
健康旅游概念认知和实践表明,健康旅游的具体操作必须结合餐厅、酒店、景区、休闲农业、林业等机构设施,因此健康旅游具有产品复合性、资源复合性、管理复合性[13]。产品的复合性是指将健康产品添加到旅游过程中,如Spa旅游;资源的复合性是指健康旅游项目需要融合多方面资源、多方面服务,如养生旅游,它是旅游业与养老服务业、中西医疗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等多产业相融合的结果;管理的复合性是指健康旅游的管理受到政府、安全管理局、医药管理局、消费者、投资、景区等多方交叉管理,正因如此,健康旅游在管理方面需要兼备健康服务和旅游服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人才[25]。
健康旅游产品的设计、形象主题的确定、宣传策划的方式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都与养生文化、健康理念密切相关。从养生文化、健康理念角度来看,尽管研究的对象都是人的健康和长寿问题,但是健康和长寿问题的研究不仅只针对个体,而是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哲学艺术等大环境紧紧相关。健康旅游的文化性还体现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健康意识、健康观念、健康习惯的改变。从思想层面唤起公众对健康的重视,影响和改变行为方式,达到增强公众健康意识、加快建立良性社会健康环境的目的。健康旅游产品和项目向公众传达着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旅游,旅游者对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和生命周期方面的态度得到提升,实现教育意义[12]。
纵观健康旅游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结合健康旅游特征,本文提出以下四种健康旅游发展模式。
生态是健康的基础,生态环境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健康旅游产品质量的优劣。在健康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依托和利用原有的生态环境,开发和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产品和建筑,注重旅游项目周围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外在环境受限时,可以创造内部生态环境,如养生馆内采用无甲苯等无害物质的装修材料和使用低碳环保物品,种植绿色植物,播放山林、海滨音乐,创造轻松健康的养生环境。健康旅游商品研发过程中,坚持“原生态化”,设计健康绿色的商品[26]。
健康旅游具有区域性和文化性特征,每个区域都会有本土独特的健康旅游资源。日本的温泉、法国的庄园、瑞士的抗衰老保健医疗技术、美国的社区养老、韩国的美容等。中国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形成的特有的瑰宝,从老子《道德经》到《庄子·内篇》,从《周易》到《吕氏春秋》,从《黄帝内经》到《千金要方》,从《神农本草经》到《茶经》,中医药研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因此中国健康旅游的发展,应当重点发展中医药旅游,从治未病开始到慢性病的康复,从健康管理到养老养颜,将一系列中医的治疗手段、理念植入到旅游的六大要素中,加速中医药与旅游的融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旅游品牌。
科技的发展促使互联网的触角已经伸入到各行各业。健康旅游具有康复性,利于旅游者健康的恢复,但是每位健康旅游者的健康状况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因人而异。“互联网+健康+旅游”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科技,在健康旅游过程中,旅行社和当地医疗护理机构或者景区为每位游客进行健康测评,建立电子档案[27],依据每位游客的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集预防、治疗、康养、休闲为一体的健康管理计划,当旅行结束时再进行健康测评,数据计入电子档案,待游客返回常住地后将电子档案发给游客。旅游目的地、医疗机构保存电子档案,后续根据电子档案适时联系游客,给予相关健康建议。
健康旅游资源丰富且区域性明显,诸多区域根据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健康旅游,导致拥有相似资源的区域的健康旅游产品大同小异,进而导致区域间相互竞争而彼此孤立,形成一座座“健康旅游孤岛”。所以各区域间需要相互交流,深度整合资源,促进各区域间优势互补,打造健康旅游圈,依托特有优势产业,培养区域增长极,引领区域发展。资源深度融合后,需要进行资源深度开发。健康旅游产品应响应市场需求和公众对健康与旅游的要求,延伸与体育业、农业、林业、文化产业等合作,延长健康旅游产业链,丰富健康旅游产业下游产品。如法国庄园养生以农业为依托,逐渐向旅游、文化、商业等多领域渗透,以乡村、庄园为载体,将香草种植业、香料加工业、葡萄酒酿造、文创产业、养生美容业与旅游业相融合,吸引大量游客。
随着都市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向乡村的不断蔓延,健康成为全民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愿意将健康旅游作为出游的首选。健康旅游是一种以强生健体、修身养性等为目的,融合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放松、心理疏导以及文化艺术等形式的现代旅游活动,同时,健康旅游属于绿色经济,需要以保护环境,注重生态为前提。健康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开发模式,决定了健康旅游将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融合方面以及对旅游者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改善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健康旅游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多产业和多领域融合的方向,有利于加快实现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从国内外健康旅游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研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薄弱地方,为进一步促进健康旅游的发展,本文结合中国的健康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第一,进一步深入研究健康旅游概念,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建立系统的健康旅游研究体系;第二,多学科融合,多领域深入,延伸健康旅游的产品内容;第三,研究方法上,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研究的可信度;第四,健康旅游对象研究的同时注重健康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由于健康旅游内涵和外延较为广泛,本文的研究难以涵盖全部内容,诸如健康旅游的管理体系、评价模型、经济价值等,这些将是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1]毛晓丽.国外健康旅游发展进程研究[J].学术探究,2012(11):47-51.
[2]Lee Sonja Sibila. Eurpopean Spa World: Chances for the Project’s Sustainability through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M].Knowledge Shar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Noel scottand and Eric Laws).Philadephia: The Haworth Press, 2006.
[3]白鸥.健康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0,2(3):44-49.
[4]张英英.国内外健康旅游研究综述[J].合肥经济与科技,2013,11(55):6-8.
[5]陈永涛.养生旅游概念探析[J].产业观察,2014(7):131-133.
[6]Borman Edwin. Promoting Good Medical Care [J].European Joumal of Intemal Medicine,2004(8):005-014.
[7]Smith &Puczkol.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M].Oxford:Elsevier,2009.
[8]RobynBushwell& Pauline J.Sheldon.Wellness and Tourism:Mind,Body,Spirit,Place[M]. Elmsford,N.Y: Cognizant Communication,2009.
[9]Henderson J.C.Health Care Tourism in Southeast Asia[J].Tourism Review International,1992,7:111-121.
[10]Mueller H&Kaufmann E.L.Wellness Tourism:Market Analysis of a Special Health Tourism Seg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Hotel Industry[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2001,7(1):5-17.
[11]Finnicun.P,Zeiger.J.B.Tourism and Wellness a Natural Alliance in a Natural State[J].Park& Recreation,1996,31(9):79-86.
[12]郭鲁芳.健康旅游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63-66.
[13]李东.论健康旅游的类型、市场和概念[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6(1):70-73.
[14]陈静.旅游健康与健康旅游——基于旅游主题的视角[J].旅游研究,2009,1(4):23-28.
[15]王艳.健康旅游概念、类型与发展展望[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6):803-806.
[16]薛群慧,白鸥.论健康旅游的特征[J].思想战线,2015,41(6):146-150.
[17]单亚琴.国内健康旅游研究综述[J].牡丹江大学,2015(7):171-174.
[18]杨荣斌.健康旅游论初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27(3):74-76.
[19]周波.国内养生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2,5(1):40-45.
[20]薛群慧.健康旅游研究对象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4(6):78-92.
[21]Chew Ging Lee. Health Care and Tourism—Evidence from Singapore[J].Tourism Magaement,2010,31(4):486-488.
[22]肖建珍,肖光明.对国内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5(1):35-38.
[23]Valorie A. Crooks,Leigh Turner,eg. Promoting Medical Tourism to India:Messages,Images,and the Marketing of International Patient Travel[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1l,72 (5):726-732.
[24]朱金悦,薛群慧.基于亚健康状况改善的中国森林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J].旅游研究,2013,5(3):15-20.
[25]朱金悦.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科技广场,2016(6):139-143.
[26]马继刚.从低碳旅游到洛哈思旅游:可持续旅游理念的又一次深化[J].人文地理,2012(3):93-97.
[27]薛群慧.健康旅游的若干思考——以浙江为例[J].经济问题论坛,2011(10):85-89.
TheBasic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ModelsofHealthTourism
LI Huifang, YANG Xiaozhong, LIU Hui
(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Taking the health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articl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tourism comprehensive cognition, health tourism market is divided into three models, which were the wellness seniors, the fashion young people, the business people of hoping relaxing. Then,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the paper summarizes fiv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 tourism, which were ecological, regional, rehabilitation, complex and cultural.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er put forward four development models including “original ecology”, “one district one product”, “net + health + tourism” and “deep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Health Tourism; Basic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model
F590
A
1009-9735(2017)05-0122-06
2017-0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旅游拥挤视角下的世界遗产地空间冲突特征、机制及调控研究”(41471129)资助。
李慧芳(1994-),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科研助理,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管理;杨效忠(1969-),男,安徽六安人,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管理;刘惠(1994-),女,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