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敏娇
对话国际执法联络员军训班外警学员
文/本刊记者 张敏娇
记者:孔蔚兰警官,你好!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邀请,能给读者先介绍一下你在老挝的工作情况吗?
孔蔚兰:接到你的采访邀请我很兴奋,因为在了解了杂志之后我知道贵刊可以帮助中国警察和公众了解国外警察的状况,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学习和生活。从超市里的电子支付手段到先进的警务理念,这里的一切从生活到工作学习都是全新的。虽然我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但这也是我选择来到中国的原因。我在老挝公安部国际刑警组织老挝国家中心局的技术部门工作两年多了。
老挝公安部下属有国家警察总局、打击经济犯罪局、交警局、火警局、环境警察局、缉毒局、后勤部门、人力部门、物证鉴定部门、刑事侦查部门、警犬部门、打击人口贩卖局等14个部门。公安部对老挝各地的警察有直接管辖权,也负责向世界各地派出警务联络人员。
孔蔚兰(老挝)
我的工作岗位是一个国际犯罪信息交流的中心,主要通过国际刑警组织I-24/7通信系统与各国联系,全天候观察犯罪情况。国际刑警组织著名的遗失护照数据库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如果收到走失人口等信息,我们需要将国际刑警组织官方语言翻译成母语,报告给部门领导,然后逐层汇报给国家警察和公安部领导,随后上级领导会逐层反馈处理意见。
我毕业于老挝警察学院,毕业后就成为了警察,我喜欢我的工作,因为只有这个部门才有跟外国沟通的业务。比如,如果国外警察发来禁毒协查要求,也要通过我所在部门传递给禁毒部门。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来中国学习?
孔蔚兰:我能够来中国学习很幸运,因为一共只有两个名额,竞争很激烈。在我的部门有很多职位比我高的人也竞争来华学习的机会,我一直努力工作,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在中国期间,我会尽可能地多看多学,这样才对得起这个宝贵的机会。
说到来华学习的原因,老挝有很多华人社区,有些人是来做生意的,有些是几代移民了,但很少有会说英语的,有些华人对老挝法律也了解较少。英语不能完全解释他们的问题,很难沟通充分,如果他们遇到问题,没有人能帮助他们。所以,我想学习中文,帮助在老挝的当地华人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很喜欢中国人的理念,以及公大的教官和师生。初到公安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想去超市买东西,但是不知道怎么走,我就问了一名公大的学生,她很友善地用英语和手语表达让我明白如何去超市,让我很感动。后来,我们成了朋友,最近每天都相约打羽毛球。
中国的治安很好,在北京,即使在晚上,我也敢一个人出门散步,但在有些治安比较差的国家我就不敢这么做了。中国人很勤奋,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记者:请问你对在公安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期待吗?
孔蔚兰:首先,当然是对语言能力的期待,我希望能够在中国学好中文。其次,我希望能够与来自各国的同学、公安部的同行保持联系。希望我们的联系不仅是工作上的,还能保持良好的友谊。回国后,如果我的中国同行和同学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都会尽我所能去帮忙的。
记者:几天的训练下来,你对军训感受如何?这些课程对你未来的工作有何作用?
孔蔚兰:我很感谢公安大学的教官和老师的耐心,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地让我们明白训练课程。正如我之前所说,我所在的国家刑警组织老挝国家中心局是老挝警察对外交往的唯一部门,因此这段海外学习经历对我十分宝贵。我相信有了这段经历,以后我会对老中两国国家中心局的合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外警学员与警用战术教官合影
付思和(安哥拉)
记者:付思和,你好!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邀请,请谈一谈你在安哥拉警察机构中的工作,以及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付思和:感谢邀请我作为采访嘉宾。我现在在国际刑警组织安哥拉国家中心局担任联络官,而在2013年之前,我曾在犯罪调查部门工作。担任国家刑警组织的联络官期间我也和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有一些工作上的往来和联系,有时当安哥拉警察部门的领导需要与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会谈时,我也会充当翻译的角色,虽然我的中文水平还不够好。
说到印象深刻的事,我想起几年前发生在安哥拉的一起绑架案,当时绑匪劫持了三四名人质,索要巨额赎金,而那时候安哥拉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绑架事件,于是内政部长亲自坐镇指挥,最终绑匪释放了人质。那次绑架案让我明白,随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犯罪也会随之发展升级,而警察必须跟上这个时代,任何时候都要比犯罪分子高明一分。
记者:我听说这是你第二次来中国了,这次来感觉和上次有何不同?为什么在培训过一次之后再次回到中国?
付思和:是的,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13年,我学习了一年中文之后返回安哥拉。中国的发展非常快,这次回来我又看到很多新的变化。说到第二次来华学习,得从我为什么要学中文说起。
安哥拉和中国有着广泛的合作,在执法领域,两国的合作也很多。在安哥拉有很多华人,他们在当地参与工程建设、经商,当地华人的安全需要安哥拉警察保护,如果能说流利的中文就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尽管我的中文水平还不高,我却是安哥拉警察中唯一会说中文的。我的部门领导认为,除了国际刑警组织的四种官方语言,在今后的国际警务合作中,中文一定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语言,因此他认为有必要派我学中文。在第一次学成归国后,我又一次找到我的领导,跟他说了自己想再回中国深造的想法,他也认为这对国际刑警组织安哥拉中心局是必要的,因此给了我第二次来华学习的机会。我下定决心要学好中文,不论花几年时间。
记者:你对此次培训有何感受,你认为培训会对以后的工作有何影响?
付思和:我非常感谢这次培训经历,我相信这段经历会对我以后的工作非常有益。
我记得在我选择职业时,我父亲曾问过我是否确定要当一名警察,我回答很肯定,而且我想做国际警务合作,因为我喜欢和外国人一起工作。五年后他问我,你觉得你的工作怎样?我回答,很好,我增长了很多阅历,甚至还有机会去中国学习。
通过几年的国际警务合作经历,我更切身感受到全世界警察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打击犯罪。然而,在国际警务合作中,各国的法律和工作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去了解和学习。我相信这次学习机会不仅会对我个人和我的部门有帮助,也会对安哥拉当地的华人有帮助。在安哥拉,我经常会碰到一些华人,有些还与我成了朋友,我每天晚上下班后都会去找我的华人朋友学习中文,他们有困难了也会打电话向我寻求帮助。
不过,日常学的中文在警务工作中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这次公安大学的培训就弥补了我的遗憾。通过军训以及和公大师生的交流,我学会了警用术语的中文表达方式,这都会对我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如果还有机会来中国学习,我会选择再一次来公安大学。
哈桑(约旦)
记者:哈桑,你好!感谢你接受杂志采访邀请,请谈一谈你在约旦警察机构中的工作。
哈桑:我在约旦警察的禁毒部门工作,现在是禁毒部门的警长。在约旦取得法律学士后,我加入了约旦国家警察,从警17年了。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中国。上一次是在2011年,我去了云南省昆明市,与亚洲代表各国一起参加了一场云南省公安厅举办的跨国禁毒的研讨会,并在当地学习了一些禁毒相关课程。在昆明我还参观了当地的康复戒毒所,我很欣赏中国政府对吸毒人员采取的康复戒毒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来中国学习?
哈桑:我个人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非常感兴趣,中国有着多样的文化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一切都让我很好奇,我希望多接触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来中国学习,也是我工作的要求。我所在的部门除了禁毒之外,还负责打击假币。在约旦共有三个中国城,有非常多的华人在那里居住、经商。在经商过程中,他们会有收到假币的风险,这时候就会前往我所在的部门报案,而接到报案后我们往往需要翻译从中沟通,非常不方便,那时候我就意识到我的工作不仅需要熟练使用英语,还需要学习中文。
记者:你对在公安大学的培训有何感受,这段经历会对你今后的工作带来什么影响吗?
哈桑:我认为这次国际执法联络官军训班非常好,我从中受益良多。从军训中,我了解了中国警察和约旦警察训练方式的不同。在公安大学我能学习到更多关于警务的知识,这对我更好地理解中国执法机构以及他们的工作方式很有帮助。
这次培训还安排我们观看了一些警察相关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中的情节跟我之前的工作非常相似,那时候我还是禁毒队的队长,经常要在一线禁毒,每天都面临很多危险,这部电影让我很有共鸣。
约旦和中国的执法合作越来越深入,约旦在北京、上海和昆明都有驻华外交机构,我希望一两年后我能够作为约旦驻华警务联络官再回到中国,为约旦和中国的警务合作做出贡献。
采访手记:
学员们每个人在军训期间都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在微信群里会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努力练习用中文对话,军训结束后也分享彼此在中国的生活点滴,表达思念。
在军训的第二天,我有幸和这些来自各国的国际执法联络员做了一场交流,介绍了杂志的历史和现状。当他们得知有一本中国警察杂志关注和介绍自己国家的警察时,都十分感兴趣,还与我探讨了一些国际警务合作中他们的困惑,希望能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中找到答案。
军训团中有几位女警,来自老挝国家警察局的孔蔚兰笑起来很有亲和力,乐于和队友沟通,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而来自安哥拉的付思和在第一天注册时就用自己几乎没有口音的中文口语在教官们面前惊艳亮相,平时的交流中他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练习中文口语,并且经常询问教官自己用词是否准确,他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可见一斑。哈桑则非常喜欢在班级的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分享培训班的学习和在北京的生活,还会在朋友圈表达对家人和孩子的思念。当得知他是一名缉毒警的时候,我对一名缉毒警为何会如此乐于分享生活点滴有些好奇,于是邀请他作为采访嘉宾。他告诉我自己其实是一个中国文化爱好者。的确,只需这一条理由,就能解释他为何乐此不疲地记录和分享在北京的生活了。
除了这三位采访嘉宾,私下里我还与其他学员都有过交流,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本国国内的职位各不相同,但经过几天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足球场上互相拼杀、摇旗呐喊,讨论课上开放地交流,他们之间以及与公大师生都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宝贵的经历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