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警察

2017-11-09 05:36李钢
现代世界警察 2017年11期
关键词:警员新加坡

文/李钢

新加坡警察

文/李钢

新加坡共和国(英语为Republic of Singapore)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国土总面积约719平方公里,人口554万(2015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加坡经济上取得高速发展,被誉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除了大力发展经济外,为建设一个秩序井然的国家,新加坡也用心良苦,花费时间,投资巨大。严厉、独特的治安办法,让人不敢犯罪;严密、得当的防范措施,让人不能犯罪——在全体警察的出色工作下,新加坡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已成为世界上罪案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警察的高效服务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2002年曾被授予“国家素质奖”。他们是公共部门中第一个获得此项国家荣誉的单位。在《世界竞争力报告》上,新加坡警察多年来名列前五。

新加坡警察(Singapore Police Force, SPF)隶属新加坡内政部,前身为新加坡共和国警察(RSP),法人资格为政府执法机构,属民事警察范畴,司法管辖权限为新加坡全国,使命是维护新加坡法律、维持国内的秩序以及和平,座右铭为“忠诚与服务”。SPF总部位于新加坡城中心地带新凤凰公园伊洛瓦底(Irrawaddy)路28号,毗邻内政部所在的双子大厦。

警察历史

新加坡警察机构可以说与现代新加坡国同龄。1819年,新加坡组建了11人的警卫队,其中包括一名亚洲裔警官、八名巡逻警察、一名狱警和一名马来西亚裔的书记员,由威廉 ·法夸尔(William Farquhar)将军的女婿弗朗西斯 ·詹姆斯 ·伯纳德(Francis James Bernard)指挥,这就是新加坡警察的雏形。威廉 ·法夸尔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03年到1818年期间派驻马六甲,随后于1819年被委任为新加坡的第一位驻扎官(British Resident and Commandant of Singapore),并担任该职位直到1823年。尽管当时每月预算只有300美元,且人手有限,但是警卫队全体人员不得不执行多种任务,迫切需要与居住在城市里的各个民族社区的头领们合作,取得他们的帮助来维持街头秩序。

1.执勤的新加坡警察

2.工作服

3.夏季制服

4.位于巨荣西大街5号的巨荣警察署大楼

新加坡樟宜机场执勤的协警

这种合作关系符合殖民者的愿景。当时,新加坡这块蒸蒸日上的殖民沃土主要由当地社会结构体自我管控,而英国殖民者只是通过间接管理来统治。但是,随着外来移民大量涌入新加坡,他们形成的团体开始试探这种体制管理的空子。于是,英国人不干涉组织管理的方法使得新加坡的秘密社团(帮会)不断发展壮大。尽管组建的初衷是为了加强社区联系、为移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这些团体逐渐形成一股股颇有势力且争强好胜的组织,越来越多地从事不法活动,如勒索钱财、经营赌场,以及在合法的商业行为中进行走私活动,以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

利益的争斗在各种帮派中逐渐升温。在新加坡殖民地成立后的40年里,谋杀、骚乱、绑架、纵火以及其他重大犯罪活动司空见惯。面对成千上万人参与的暴力活动——例如1846年爆发的“葬礼骚乱”,羽翼未丰的新加坡警察机构毫无能力控制局势,经常被迫向军队呼吁援助。参与严重犯罪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需要执法部门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新加坡首批死刑就是在1828年6月第一次刑事审判后产生的。当时有两人被认定犯有谋杀罪判处死刑。

早期新加坡警察队伍是由欧洲人领导的,大多数警员是马来人和印度人,而华人社区传统上鲜有民众涉足军队或成为治安行业人才。1843年,整个新加坡警队由一名治安官兼任主管,共有三名欧洲籍高级警官、一名本地助理高级警官、14名警官和110名警员。由于全部警力不足150人,警队不得不避免直接处置大规模暴力行为。1851年,新加坡爆发一场针对华人天主教徒的骚乱,导致500名华人死亡。在平暴过程中警方只得再次向军队求援。1854年,帮派之间的贸易纠纷引发了一场持续12天的暴力事件。同年7月8日,“新加坡步枪队”组建,这正是今日新加坡武装部队“人民防卫军”的前身。

暴力犯罪频发等因素促成新加坡于1823年3月通过了第一部《武器法》。此后,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限制武器的法律不断得到加强,使新加坡社会逐渐摆脱频发的涉枪案件。

组织结构

SPF由警察总监领导,总部机关下设17个部门,分别是内务办公室、人力资源局、警务督察室、计划和组织局、行政管理和财务局、公共事务局、商业事务局、刑事调查局、治安情报局、治安科技局、国际合作局、行动局、许可证管理局、后勤管理局、全职国民服役局、服务供给局以及志愿特警团。全国划分为六个警区(每区有一个警署),下设宏茂桥警署、勿洛警署、中央警署、克莱门蒂警署、巨荣警署和东陵警署,共管辖31个邻里警局(派出所),69所邻里警岗(社区治安室)。此外,还有一些直属总局的一线执勤力量或警务单位,如机场警察局、廓尔喀人警察团(由新加坡警察总局雇用的尼泊尔廓尔喀人组成,平时作为新加坡警察的后备力量,主要负责监狱等重要部位的安全警卫工作)、刑事侦查学校、海岸警卫队、公共交通安全部队、保安局、特别行动指挥部、交通警察局和训练局等。

SPF还建有水上俱乐部、内政联篮球俱乐部、内政联足球俱乐部、警官俱乐部、波维尔合作社、警察体育协会、警察福利部、高级警官餐厅、新加坡警察合作社有限公司等,为警员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

SPF现有警力主要分为常规警察、非制服人员(文职人员)、全职国民服役警察(每一位年满十八岁的新加坡公民都必须参加国民服役,每年都有一部分国民服役人员被分配到警察部队服役)、战备警察(每年只从事两个星期的警务工作)和志愿警察。这支队伍略看起来人数不少,但真正能到一线执勤的警力只有11700人,警民比例约为1∶400,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财政预算

SPF年预算拨款在内政部各部门中是最高的,约占全部预算的50%。如在2013财年,新加坡内政部系统全部预算拨款为38.9亿新加坡元,其中47.8%即18.6亿元拨给SPF。2013年SPF实际开支20.4亿元,其中18.8亿元用于执法支出(预算为17.9亿元)、1.591亿元用于发展支出(预算为7183万元)。2013财年SPF工资成本为11.6亿元,处于SPF预算支出的主导地位,占治安行动支出预算的61.7%、总预算的56.9%。2014财年SPF预算为21.38亿元,其中工资成本为13.6952亿元。2015财年SPF预算为24.7亿元,占内政部系统整个预算(50亿元)的49.5%(当年新加坡的军费预算为131.2亿元)。其中,治安行动预算为22.6亿元、发展预算为2.1093亿。2015财年发展预算主要用于警署办公楼房建设、为海岸警卫队购买巡逻艇,以及在居民区和多层停车场安装治安监控探头等。

警力

自2014年3月31日至今,SPF共有警力41599人,其中15031人为全职人员。近年来SPF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如表1所示。

表1 2007年及2012-2014年新加坡警察人数变化情况 (单位:人)

常规警察

常规警察,即制服警察、全职警员,占SPF人员总数的20%左右。加入警队的基本要求是标准体能水平、良好视力、具有技术教育学院颁发的普通教育合格证书或国家技术等级文凭(优先)。晋升高级警官则需要大学学历,少数优秀警官也可以通过考核直接提晋高级警官。全职国民服役警察也被纳入常规警察系列。警员的基础培训在新加坡内政群英学院进行。该学院隶属新加坡内政部,为警察、民防部队、中央缉毒局、监狱管理局、移民局和内部安全保卫机构以及其他政府机构培训人员。该学院坐落于蔡厝港路501号,由政府投资2.66亿新元建造而成。2006年4月开始启用,同年9月正式招生。新警培训时间为六个月、警官培训时间为九个月。

通常情况下,SPF警员的工资与其他公务员的薪水大致相同,警员的总起薪从1820新元到2480新元,而高级警员为3400新元到4770新元。

新警员入职衔级为“警察中士”(具有普通教育证书A级或毕业文凭)或者“警察下士”(其他资格证书获得者);高级警员为“助理警司”(持有二级或以上荣誉学位)或“督察”(获二级以下荣誉学位)。每年对警员的表现进行年度评价,以确定是否晋升。1995年警方开始逐渐淘汰晋升某些衔级的面试工作。一般说来,警员晋升下一个衔级约需五年的时间。不过,优秀警员根据相关规定可破格提拔。

目前在新加坡,尽管加入警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决定,但是,华人传统文化历来不提倡本族人选择警察职业。这导致新加坡警察机构在其早期历史上一直被非华人所掌控。这种现象在军队也普遍存在。不过,目前在多元民族的新加坡,警方通常将不同种族资源混合交融,并不断加强沟通以减少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偶尔会影响新警员的数量和职级。在警察系统,受紧张的劳动力市场影响,2004年到2007年之间的辞职率高达50%。2008年内政部有关机构开始研究警员人数短缺、压力过大等问题。

征募新警的数额,虽说一直以来保持相对稳定,却不能满足整个警队对数量不断增长的需要。为了留住专业人才,警方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提高警员起薪点和高级警员的工作津贴、给即将毕业的警校学员发放高达三万新元的“留才红利”以鼓励其毕业后在警队工作八年以上(通常警校毕业生加入警队最少服役五年)。

全职国民服役警察

全职国民服役警察制度是1967年引进警察系统的,完全按照新加坡武装部队的模式构建。1974年以前,新加坡鲜有紧急治安事件发生,警方并不急于增加全职国民服役警察员额。但是这一年发生了震惊世人的拉裕事件(1月31日4名武装分子袭击了新加坡乌敏岛上的壳牌炼油厂,后来还劫持了拉裕渡船)。新加坡警方意识到:需要组建一支能短时内快速集结、处置突发事件的专业预备警队。1975年,新加坡警方大幅扩充了国民服役警员的人数,当时主要任务是警卫重要设施,同时担任警察预备队。陆续的人员扩充、不断增长的安全需要以及保卫重要设施的使命使得这支队伍的功能不断拓展。目前,从行政管理到案件调查乃至一线执勤,随处可见全职国民服役警察的身影。

战备警察

根据新加坡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都要服兵役,时间两年半,他们中的一部分会被分配到警察部队。这些服役者虽然没经过警察学院的正规训练,但和正规警员一样执行各种任务,他们退役后成为警察战备人员,即战备警察,每年只从事两个星期的警务工作。

志愿警察

SPF志愿警察也叫“志愿特警团”(Volunteer Special Constabulary,VSC),组建于1946年,是新加坡警方重要的组成力量。VSC由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编成,从商人、蓝领到公交车车长……,共同的志愿将他们结合在一起加入警察队伍为国服务。VSC被赋予新加坡警察同等权力,在新加坡执法、维持秩序。志愿警察与常规警员穿着一样的警服,在大街上巡逻、参加缉毒行动,有时甚至参与海上缉毒和追捕行动。志愿警察行政机构设在SPF总部大楼。

文职人员

SPF系统中的文职人员主要从事技术、后勤、人力资源、行管、财务和犯罪调查、计划和情报等工作。新加坡警察文职人员计划被纳入新加坡公共服务署总体公务员发展计划,包括商务官(CAO)计划、内政群英(HTS)计划、内政高级主管(HASE)计划、管理支持官(MSO)计划、行政辅助员(CSO)和技术支持官(TSO)计划。

近年来,SPF非核心功能的作用得到加强,腾出额外的专业人力部署在治安一线。其他变化包括通过财政部雇佣合同雇员,通过新加坡技术与网络安全署获取技术支持等。

协警

在上述警察力量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协警。根据新加坡《警察法-2004》第92款第1条和第2条之规定,协警(APF)主要担负治安任务,并被赋予同级警员的执法权和豁免权,在履行职责时允许携带武器。

APF系全职付薪协警,但并不直接归SPF管辖。他们大多隶属新加坡艾托斯安全管理私人有限公司、策安保安私人有限公司和新加坡机场管理集团(SATS)协警公司,归其管理并派出。只有参加并完成新加坡警方安全监管部门设置的脱产学习课程,他们才可以接受新加坡警察总监签发的委任状成为协警。

2004年,SPF组建了安全监管部门管理保安业。近期,由于警力短缺,SPF协警的作用得以扩展和加强。他们主要是从事与道路相关的工作,如协助处理交通事故和公路治安巡逻。有时他们也和常规警察一起并肩战斗。

警察装备

警服

SPF警员配着深蓝色制服,这种颜色在1856年引进警队,多年来基本没有改变。1969年警方正式将警服由“卡其”布料更改为“的确良”,并以此纪念新加坡警察组建150周年。警服包括深蓝色鸭舌帽、衬衫、裤子、黑色腰带、皮鞋和袜子以及蓝白色勋带。其他配饰有三大四小的金属纽扣、金属领花、金属帽徽以及黑色塑料姓名牌。金属警衔标志钉缀在袖口(警员)或肩上(警官)。1972年勋带改为金属链。1985年,警方将制服的底料从75%涤纶25%棉变更为100%涤纶,以便于日常清洁保养。

还有一些深蓝色制服配发给专业警队,而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警员也有相应的制服。交通警察穿着与全蓝警服有所不同,通常选用白色短袖夹克衫、深蓝色马裤、黑色萨姆布朗皮带、马靴(执行机动任务的特勤中队)。在骑行中佩戴白色头盔,而在静态执勤活动中佩戴深蓝色帽,这种帽子的周围装饰有白蓝相间方格图案。治安队员也穿着白色类似常规警服的短袖衬衣、金色钮扣和徽章以及深蓝色贝雷帽。

SPF特别行动指挥部和海岸警卫队(PCG)麾下的专业警队除常服外也配发作战服,这种服装通常使用塑料钮扣替代金属扣子。

1990年代以来,警服有一些微小变化,如鞋子的升级、一线执勤的警员的帽子由鸭舌帽改为棒球帽等。

过去,SPF警员穿着标配的训练靴,但是在巡逻和追赶犯罪嫌疑人穿这种训练靴并不舒适。2012年,警方开始选用国际上高端的“玛格南”(Magnum)“蜘蛛-8.1”作战靴。2015年底,警方和内务精英部队推出可与“玛格南”作战靴媲美的“先锋-8”战术靴。

2008-2009年,警服上黑色塑料姓名牌更改为环氧基树脂姓名牌。由于姓名牌背面用于固定作用的金属别针在与嫌疑人搏斗中有刺伤警员的隐患,姓名牌逐渐改为尼龙搭扣以易于装卸,也更为安全。

警衔

SPF使用一套标准的警衔结构,尽管某些特别机构的衔级可能有所不同。

警察下士的衔级在1972年一度废除,但在1976年又得以恢复。1997年,除了廓尔喀人警察团外,SPF警员所有警衔标志从袖口移至肩章上。同年,驻署警长的警衔标志从脖领移到肩章上,新的衔级标志和警士长的衔级标志类同,同时增加了高级驻署警长的衔级。1998年,设置了二级高级驻署警长衔级。2002年上等警的衔级取消。2006年,廓尔喀人警察团将作战服上的衔级标志改为刺绣在右前口袋上。

SPF的衔级分为警员和警官两大类。警员衔级从低到高为新警(PC)、特别警察(SC)、警察下士(CPL)、警察中士(SGT)、警察上士(SSGT)、警士长(SSSGT)、驻署警长(SI)、高级驻署警长(SSI)、二级高级驻署警长(SSI2);警官衔级从低到高为督察(INSP)、助理警司(ASP)、副警司(DSP)、警司(SUPT)、副助理警监(DAC)、助理警监(AC)、高级助理警监(SAC)、副总警监(DCP)和总警监(CP)。

武器

在例行着装巡逻和便衣执勤行动中,SPF下属各警种单位的警员须按规定佩带武器。取决于任务的性质,不同单位的警员佩带不同的武器。一般警员的标配武器有:

1.弹容五发.38子弹的弹匣;

2.Taurus(巴西金牛座国际枪械公司)-85型左轮手枪(装弹五发、沙法利兰枪套);

3. Smith & Wesson(美国史密斯·威森枪械公司)手铐一副;

4. Monadnock(莫纳诺克,美国)PR-21 T型警棍/ASP伸缩警棍;

5. Motorola(摩托罗拉)MTP6550便携无线电台;

6. TaserX26(泰瑟电击枪,常规警察使用)。

Taurus-85型左轮手枪装弹量为五发口径.38子弹、枪管长三英寸、装配激光瞄准镜。这种手枪是SPF警员(佩在腰间)的随身武器,通常携带十发子弹。为加强警员自卫能力,配发美国产非致命性武器Monadnock PR-21 T型警棍。

一些警种单位如安保警备司令部使用伸缩警棍,而胡椒喷雾器专门配发给警察海岸警卫队和警察战术部队,手铐在抓捕和制服犯罪分子时使用。

TaserX26电击枪是警员的武器装备之一,也是制服犯罪嫌疑人的另一种非致命武器。尽管国外同类警队在使用这种武器时发生过安全事故,但是新加坡警队认为它适合经过专门训练的警员使用,所以在全职国民服役警察部队中广泛配发。

Heckler & Koch USP(德国武器制造商黑克勒-科赫半自动手枪)装备给特别行动指挥部、警察战术部队、犯罪调查局和安保司令部下属部队或作战单位。海岸警卫队特别任务部队配发Glock 19半自动手枪,而特种战术和救援部队(STAR)装备瑞士产Sphinx 3000手枪,以此替换以前使用的Glock手枪。

除了手枪外,SPF行动部队也使用Heckler & Koch MP5冲锋枪和Remington 870霰弹枪,而其他特种武器专门配发给STAR等部队,包括Sphinx3000、G36C、M4S1、M16S1、SIG-522、G22和SAR-21 步枪, MATADOR 反装甲武器系统以及多种狙击步枪系列。

装备

警员携带的主要通信工具是普通的数字无线电装置。在21世纪的初期,主要依靠马特拉北方电子通信公司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提供专用数字集群技术。2013年新加坡警方与美国摩托罗拉电子公司签订合同,选用其陆地集群无线电技术,并于2015年装备警队首批执勤单位。对于二级通信,警员选择使用移动数据终端(MDT)或个人数字助理。这样,警员和指挥中心或作战室之间可以直接进行实时信息沟通。

1823年新加坡颁布反武器法,一直以来严格执行禁枪法案。这使新加坡成为一个相对解除武装的社会,涉枪犯罪很少发生。因此,警员在履行常规治安勤务时不需要穿戴防弹背心。不过,防弹背心、头盔和盾牌通常放置警车上。一旦需要,可以快速取用。此外,化学防护装置,如服装、手套、靴子和核生化面罩等,也能迅速到库房领取。2004年开始,警队引进一种新型多用途背心,可用于防范手枪火力、匕首划刺,当警员落入深水中也可充当救生衣使用。

车辆

SPF配备有性能优异的警车。20世纪80年代以来SPF一直使用Mitsubishi Lancers(三菱)、Mazda 323(马自达)和Toyota Corollas(丰田卡罗拉)作为警用巡逻车;在本世纪之初,也购入Nissan Sunnys(尼桑阳光)、 Subaru Impreza(斯巴鲁)系列轿车。而交通警察通常使用Subaru Impreza WRX(斯巴鲁翼豹),2012年开始购入Volvo S80 T5(沃尔沃)系列轿车。

通信部门、行动部门以及医疗部门均有相应车辆用于通信联络、设置路障、开展行动和提供急救。化学洗消保护装备、警用盾牌和防弹背心也都由相关车辆运载。

2002年在SPF主办的年度工作计划研讨会上,警方公布了“加强巡逻车辆之工程”,对Volvo V70 AWD XC, Mitsubishi Space Wagon和Mitsubishi Chariot进行了实用性的评估,并购置了一批上述车辆,却遭受公众的质疑。有人公开批评警方没必要使用如此“豪华”车辆进行治安巡逻。2004年SPF引进新的“快反车辆”(FRV),包括较便宜的改进型Toyota Hi-Lux多用途车(丰田工具车)。这些车辆使用柴油作动力,为警方提供更高效机动能力。它们较大的内部空间也可以装运更多装备。

SPF使用的典型车辆还有摩托车和小货车。自行车目前已经很少见了,但社区治安警队(CPU)中仍在使用,特别是在庞大的私人住宅区开展日常巡逻中使用自行车更便于开展工作。在“2007国家发展计划”中,新加坡警方公布了为特别行动指挥部所属单位购买多辆Tenix S600 APC (装甲运兵车),而2015年警方也宣布购入多辆Terradyne装甲车辆。

处置群体事件范例

多年来,新加坡警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形象,以廉洁和正直著称于全岛。此外,新加坡警方卓有成效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质也堪称一流。尤其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

2013年12月8日坐落在新加坡中南部实龙岗路的印度族群社区“小印度”发生骚乱。起因是当晚21:23,一名印度劳工醉酒后在“小印度”跑马场路(RaceCourse Rd)和汉普夏路(Hampshire Rd)的十字路口被一辆私人巴士撞倒后当场丧命,引发工友及路人不满,聚众包围并袭击了肇事车辆以及随后赶到的警车和救护车,共造成39名警察、四名民防部队成员和一些协警受伤,多辆车被毁,其中五辆被烧毁(含三辆警车)。

警察海岸警卫队制服

这是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二起骚乱,也是自1969年种族暴动后40余年内的首宗骚乱。事件发生后,新加坡政府和警方果断采取措施,不仅很快控制现场,也有效掌握舆论场,事件调查也快速跟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依法处置:第一时间迅速平稳控制事态

车祸刚发生,新加坡警方依照交通事故来处理,进行伤员救治、事故调查等。不过,当事件演变为骚乱时,新加坡政府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迅速沉着应对事态,依法果断采取武力升级的应对措施,使得骚乱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平息,避免了事态的升级和扩大。这种果断“依法应急”的观念和行为不仅表现在现场处置上,也体现在对有关人员的后续处理上。

事发后,两名警员、数名医护人员和民防部队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试图将受害人从车底搬离。此时,两名劳工带头闹事,事件迅速演变成骚乱。一些暴徒向警察和民防部队人员投掷石块、酒瓶及垃圾桶,还将警车和救护车推翻,并且纵火烧车。逾400名外籍劳工参与了此事。政府紧急调动300名警力、民防部队人员,警方全副武装的“镇暴队”成功驱散骚乱者并逮捕涉案人员,在两个小时内控制了局面。为防止事态“死灰复燃”,截至午夜,现场被封锁,防暴警察仍在现场巡逻。

12月9日凌晨,警方召开了记者会,通报事件进展,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宣布逮捕27名涉嫌参与骚乱的人员(其中印度裔24人、两人为孟加拉国国籍,还有一人为新加坡永久居民),还将查找其他逃逸的暴徒,严厉和公正地调查案件。10日就将24人起诉至法院,并且又逮捕另8名嫌疑人。截至2014年1月,共有25名印度籍男子被控参与骚乱,另有57名外籍劳工因参与骚乱被遣送回国。

尽快沟通:有效引导舆论和社会情绪

骚乱发生后,新加坡社会各方面出现了很多传言和谣言,特别是社交媒体充斥着各种负面信息与评论,很多外国媒体也对新加坡的外来劳工待遇、贫富差距、社会稳定等提出了种种质疑和批评。为此,新加坡政府和高层官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声明、领导人公开讲话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不仅迅速平息了骚乱现场,也牢牢掌握了舆论场。

一是及时发布事件信息,表达官方的态度和立场。骚乱次日凌晨1时30分,新加坡警方召开记者会,将事件定性为“持武器的严重骚乱”。新加坡政府通过社交媒体等安抚外来劳工、慰问应急处突力量。凌晨3时许,政府总理在facebook(脸书)留言,表示将严惩肇事者。当日,总统和多名内阁部长也留言呼吁人们保持冷静,不要散播谣言。9日下午,总理向媒体发出声明,宣布内政部将成立事件调查委员会,呼吁国人保持冷静,向警方提供相关信息、照片或视频。11日,外交部负责人与40余名印度籍劳工进行了半小时的对话。在圣诞节前夕,总理还与一线警员进行早餐交流会,提振他们的士气。

二是将事件定性为孤立事件,呼吁社会保持冷静。新加坡共有100万外籍劳工。骚乱发生后,有人在网上批评外来劳工、发表排外或针对种族的情绪化言论。对此,新加坡官方呼吁民众秉持平和、负责任的态度,不要煽动排外情绪。官方表示,“小印度骚乱”是一个孤立事件,人们不能因少数劳工骚乱而认定所有劳工都有问题。“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劳工遭苛待。这起骚乱属于突发性质和局部性。迹象显示酒精是导因之一”。

三是有力回击和澄清国际媒体的不实报道。骚乱发生后,印度Sun TV Network电视台进行了错误报道,新加坡驻印度最高专员立即致函交涉;电视台在10日晚黄金时段新闻报道中播放了事件的正确版本。28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有关骚乱是因外籍劳工不满薪资和居住环境所致的报道,30日又在《国际纽约时报》重新刊登。新加坡驻美国大使致函报社阐述新方观点,但《纽约时报》却并未刊登这封信函。对此,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事后发表声明,批评《纽约时报》的做法。

独立调查: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提出改进措施

骚乱刚一结束,事件的调查工作便迅速跟进。警方在骚乱后派出500多名警员,在全岛各地询问了将近4000名劳工,将400多人带回警局协助调查。警方还委任一名独立专家重建车祸经过,以提供多一方的意见。

骚乱第二天,内政部迅速成立调查委员会,数次开会商讨,包括对部分证据进行审查;在57名涉案的劳工遭遣送回国前与当中20名涉案劳工进行面谈,还与警察机构、民防部队人员、“小印度”的居民以及涉及意外的巴士司机和协调员沟通交流等。调查全程接受国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调查委员会在2月19日举行公开听证会,邀请公众在听证会上陈情或者供证,调查结果在听证会上呈堂。

在调查工作紧张有序开展的同时,当局开始采取一些临时或长期性改进措施。临时性措施如实施“禁酒令”,规定“小印度”每逢周末、公共假日和公共假日前夕禁止人们在公共场所饮酒;餐厅、酒店、酒吧和咖啡馆等场所周末可以售卖酒精饮料,但顾客只能在店内饮用,不允许外带。当局还检讨了“小印度”私人巴士载客服务,决定逐步增加巴士数量。同时,新加坡也开始考虑如何提高外籍员工的归属感、提高社会公正水平、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等根本性问题。■

猜你喜欢
警员新加坡
聪明的警员阿灵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