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接花
在多年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着众多难题,其中之一是學生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原动力,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毕业后无法胜任岗位需求,缺乏社会竞争力。
一、中职生学习现状
中职生学习现状表现形式繁多,主要是对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上课不专心,身在曹营心在汉;迷恋网络游戏,无时无刻不做低头一族;课里课外玩手机,追看电视剧综艺节目,逛淘宝等。根据中职生对学习的态度及行为模式,大致可以将中职生分为三类,并呈现橄榄球形状分布。
(一)积极学习型
积极学习型中职生人数相对比较少,且多为学生干部、社团干部等,对学习积极响应,主动性强,有自身初步的职业规划,性格方面较为开朗活泼,人际交往良好。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学业学习都起着带头榜样作用,是教师教学管理的助手。
(二)迷茫中立型
迷茫中立型中职生在人数方面占大部分,主要特征是对学习被动接收,习惯填灌式教学;上课随机式认真听课,主要依赖于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习没有可持续性;课前不预习,课中不认真,课后抄作业,对知识一知半解,对学习没有欲望;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生活、学业或工作都处在比较迷茫状态。但在行为习惯和性格方面,能基本遵守校纪校规,从众心理较重,人际交往会拉帮结派,集体荣誉意识薄弱,注重个人权益等。
(三)厌学消极型
大部分班级都会存在几个或小部分的厌学消极型学生。厌学消极型学生完全无心读书学习,上课玩手机,沉迷于网络聊天、追剧或游戏;或上课时睡觉,两耳不闻学习事。对于教师的干涉教育,有些学生会置之不理,极少部分学生会公然顶撞教师,扰乱课堂秩序。
上述三种类型学生分布呈现橄榄球形状,积极学习型学生和厌学消极型学生处于两端,对于学习的态度、主动性、持续性等处于两种极端,积极学习型是教师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得力助手,教师适当引导即可取得较好的成果。而厌学消极型学生底子薄弱,无法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普众教育中,教师难免顾及不到,只能放流任之。
二、导致现状的原因
导致上述现状有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有社会风气、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家庭教育。主观原因有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等。
(一)客观方面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造成社会风气浮躁,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中职生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呈多元化的趋势。学生对教师和书本不再崇拜,而是更乐于挑战甚至质疑敌对。学校培养和教师教导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与日俱增。我们常用一个不等式5<2来说明学校5天教育不如社会熏陶2天带来的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负面影响是深远的。目前社会上存在就业难与劳动力准门槛入低的矛盾,众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不少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水平低的青少年却容易找到工作。只要肯出力气或者利用互联网等捷径赚快钱,不管物质上或精神上都表现出一定优越性,如此社会现状使不少中职生感到:学与不学照样找工作,学多学少同样有人要。因此,便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读书无用”等厌学情绪。
2.学校办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滞后,师资力量薄弱
一直以来国人对中职教育相对忽视或了解不足,学校办学理念相对落后,认为职校仅是分流差生的渠道,学生平安度过在读期间即可。另外现行中职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内容陈旧落后,脱离实际工作需要;理论教学多实训教学少,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能型教师,或在任教师专业技能相对缺乏。以上几点导致中职教育课堂与初中教育课堂没有区别,学生只是从一个课堂学习换到另一个课堂学习,课堂内容依然理论性强,缺乏创意与趣味性,对于本来基础文化知识底子薄弱的中职生毫无吸引力。
3.家庭教育缺失,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家长无法兼顾子女学习问题
目前中职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尤其在较为落后城市中,父母迫于生计多在外地打工,或者父母教育程度有限,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造成对其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使其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行为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学生主观方面原因
中职学校生源是参加中考失败后的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基础文化知识差,学习能力差,自律性不强,虽然职校开设各类实训课程,强调动手操作能力,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薄弱,仍对学习专业课程产生阻滞,容易受挫,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中职生对就读专业选择是极其盲目的,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或职业规划选择,而是迫于父母的压力选择在学校熬时间,因此毫无学习原动力。
三、应对策略
(一)学校革新办学理念,完善课程设置,营造良好校风学风
首先,认可中职生的可塑性,即使中职生基础文化知识差,学习能力不强,但中职教育有别于普高教育,更多强调技能学习,需要学生动手训练。中职生入学时年龄多为16岁左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次完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在专业课设置方面更多参考先进优秀的兄弟学校,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尤其理工科类专业,增添各种实训器材设备,增加实训课时,例如我校数控模具专业建设实训室,购买各种机床;玉雕专业增加各种雕刻机器;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财务实训室,购买财务工作软件和税控软件,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高度真实模拟,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实际需要无缝接洽。再次营造良好校风学风,创设校园文化。良好的校风学风是一种软环境,会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专业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派遣教师到企业中学习实际工作技能,结合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聘请有实际学科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为学生授课,以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一改过去理论性强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科专业动态,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例如可以通过关注专业公众号了解行业动态,通过网络职业教育培训视频学习专业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习原动力
改善中职生学习状态,需要家校配合,齐抓共管。家长应结合学生兴趣和自身性格爱好或特长,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就读专业。教师应在入学之初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及今后就业方向,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教师通过招聘网站向学生展现专业岗位招聘要求,让学生判断自身的职业技能达到什么水平,明确自己的短期训练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例如,我校每个学期组织一次校友分享会,让毕业学生分享成功工作经验与失败教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总之,要培养合格有竞争力的中职毕业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多管齐下。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中职教师,更要从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的闪光之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责任编辑朱守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