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世纪唯美主义大师奥斯卡·王尔德著《道林·格雷的画像》,通过幽默而富有哲思的话语为读者刻画了道林这一形象。道林从一开始的迷人王子到后来谋杀他人,走上“迷途”的王子,表面上是物质欲望步步引诱,但实质上自我掉轨才是实质所在。自我迷失,其内在是自我人性发展所面临的一种“断裂”鸿沟,所折射出的这种自我人格“断裂”在当下极具有超强的现实折射意味。
关键词:道林;人性“断裂”;审美舒展
作者简介:张梦(1995-),女,汉,四川广元朝天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我不知道该如何保护一种无声的生活/这丧失姓名与性别的生活/这如同包养的生活。”80后当代诗人郑小琼用一种朴实的文字,掂量起了这个青春加恋爱的时代里被隐藏的一种生活重量。如果说文学在精神的领域里能占据一个无上的制高点,那一定是因为它是对各个时代所潜在的精神病症的一种深刻呼应。自我如何丧失?灵魂如何安放?从种种追问中将视域投射到《道林·格雷的画像》里,就能找出回应的声响。王尔德通过一种传统的全知视角向我们讲述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道林如何从一个“迷人王子”走上谋杀的“迷途”。在这显性“恶”的背后,道林隐藏的自我人性意识的发展状况是一不可忽视的环节。而本文重在分析的正是道林自我人性的丧失,以及潜藏于内的悲剧艺术审美张力。
一、自我走向“断裂”
小说以道林为主人公和画家霍华德与亨利勋爵的故事逐步展开。道林一开始正如亨利勋爵所见:他脸上有种东西会让人立刻就相信他,那是年轻人的一切坦诚和纯洁的热情。你会觉得他远离了一切世俗的玷污。到后那双清澈的蓝眼睛成了狡诈的安居之所。这一现象背后,只有一个真相:道林不见了。这如此单纯美好,令旁人自愧不如的人性未能成为道林成长的基石,为何却成为了滋生罪恶的温床?首先,亨利勋爵拿着一颗充满欲望的糖果,放在他手里。其次,霍华德也无法卸下责任。但是,最重要的却是道林自身将自己推入欲望的深渊,虽然他挣扎过,悔悟过,却最终难挡欲望之手。与其说丢失,不如说是自我人性发展的“断裂”。亨利勋爵的话语对道林仿佛有一种天生的指挥权,道林完全就是其精辟言语的奴隶与虔诚的殉道者。就其道林自身的人格发展看来,在道林这一种自我“断裂”的轨迹之中,亨利勋爵所代表的物质欲望引诱下,道林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与生命考量,而是将他者的人生经验直接拿来裁剪了自己的现实。因而面对西比尔·文恩,画像扭曲,道林已然成为麻木的灵魂。
二、“断裂”下的审美舒展
道林的悲剧在于得到了他想得到的,更悲剧的却是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所应当拥有的灵魂。通过道林这一角色,王尔德为我们真实地勾勒了一位殉道者形象,当罪无可恕之时,想毁灭画像,最终毁灭的却是自身。道林是一位忠贞的殉道者,始终如一的坚守着亨利倾注给他的人生哲学,并将其发展到了一种极致。卡夫卡在《饥饿艺术家》中的饥饿艺术家也是一位虔诚的殉道者,他将饥饿视为一种艺术,尊奉着其神圣性与不可亵渎性。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别。饥饿艺术家在主观意识层面明白饥饿是一种艺术,具有神圣性与不可亵渎性,因而面临看守人的诱惑,他始终能保持对信仰的虔诚与忠贞。从人性维度来说,他是在自我意识的洞察之下选择自己的信仰。然而道林的享乐主义信仰选择却是在自我人性“断裂”的鸿沟之中作出。从初次见到亨利时,本应独立成长的生命自觉却开始用他人哲学为之填充,这种未经头脑过滤的信仰,无疑渲染了巨大的悲剧色彩。
三、结语
福斯特曾做出一个论断:“‘恶,在英语小说中一直不怎么敢正视,……小说家在认为有必要描写‘恶的时候,要么将其表现为性和社会的恶,要么就以某种特别的风格化出之,以一种诗意的方式予以隐约暗示。”王尔德的确使用了一种诗意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人性中所潜藏的恶一经调动,是如此的不可遏制。的确,人天生就是善与恶相结合的生物存在,我们可以允许恶的存在,却需要依靠自我的生命知觉去抑制它而非调动它。
我们和道林一样,年少时纯洁如玫瑰,也处处身处充满欲望的沟壑,我们身边同样有许许多多的亨利勋爵出现。当各种充满色彩的欲望理论超出了承受范围,那时我们不得不倾斜着身子去践行某种影响。而身子倾斜的一刹那,实则折射出思想也偏离了前方。我们会遇见无数个亨利是不可避免的,可我们最终要做的还得是自己。如何認识自己,如何才能坚守自我?帕斯卡尔说:“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苇草。”这是一个显著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关于人的命题。“人的实存都以被表明是依赖与我们今天称之为个性或人格的东西的。……它都是在客观上难以理解的东西,都是个体自我的始终独一无二的,不可取代的样式。”拥有一颗思维在旋转的头脑,我们才能保持个体自我的这种独特性。如此,当面对无数个“亨利”时,我们才不会变成“迷途”上的道林。
参考文献:
[1]黄孩礼《异乡人,广东外省青年诗选》花城出版社2007年,第38页。
[2](英)奥斯卡·王尔德著;孙宜学译《道林·格雷的画像》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17页。
[3](英)E.M.福斯特/著;冯涛/译《小说面面观》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第185页。
[4]雅斯贝尔斯著,王德峰译《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4月,第216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