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时代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017-11-08 14:31罗铭杰周芷如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网络传媒网络化社会化

罗铭杰 周芷如

美国学者C.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首次提出大众传媒具有“社会化功能”,即大众传媒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帮助人们习得社会技能和社会规范。而今,我们生活在网络化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兴起让更多新兴的大众传媒,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学生群体的规模是最大的,占比为25%,其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利用手机、iPad等移动网络客户端进行上网。随着他们与互联网的接触愈加频密,由网络化时代催生的新大众传媒也开始对学生群体产生各种社会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性质上是双面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厘清与明辨这些的性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使用网络。

网络化时代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1. 增强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足不出户便可知社会百态

在非网络化时代,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学生往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了解到有限的社会信息,这大大阻碍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区别于传统的社交方式,网络社交方式让学生有了超越时空的交友方式。大众传媒被赋予更多的信息化、电子化的内涵,使得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大众传媒与同学、朋友取得频繁的联系。除此之外,通过网络的平台,学生有机会结交各式各样的人,与本来素不相识的人建立联系,甚至可以跨越国界地结交外国友人。与他们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开阔视野,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类型新鲜的文化。在虚拟的社会交往平台中,学生能够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习得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同时,大众传媒利用网络给学生带来许多社会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之大、角度之多,与在非网络化时代的单方面信息相比,更能使学生思考社会现象,从只关心身边琐事到关注天下大事。网络化时代学生通过大众传媒逐步使自己与社会建立联系,学生渐渐作为社会一员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这样必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自己的社会化水平。

2. 增强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为社会建设出谋划策

网络化时代的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上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双向性。大众传播已经不再只是一个信息的接收器,同时也是信息的发送器。网络有利于国家决策公开化、透明化,学生能切身处地感受到政治生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同时,学生一旦拥有这样的大众传媒,便可以对平常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建议。言论自由是衡量个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是否能够得到体现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关切个人民主权利的主要内容。而网络化时代的大众传媒就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言论自由的空间,使得学生对于日常事件的诉求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回应。同时,如前文所述,网络化的时代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国家大事。现在不少政府部门都开通了官方的微博和电子邮箱,甚至一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开通社交工具来了解民意,学生便可以借此机会发表自己对政府部门的意见,提出建议,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用在社会建设当中,让自己从一个被动的社会角色转化为一个主动的社会角色。

3. 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传递优秀红色文化

社會化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红色文化是我国的优秀文化,对社会主义的建设起重要作用。但在过去非网络化时代下,学生只能通过书本、广播等媒介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虽然可以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但由于形式枯燥乏味和内容缺乏时代感,红色文化未必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导致红色文化的传递效果大打折扣。庆幸的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扭转这一局面。网络传媒在传播手段上能较好地兼顾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传播形式,从而使传播内容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例如2013年底,我国利用网络传媒技术设计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动漫形象,并以动画形式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之路。动画一经网络传媒播出后,便得到网民的点赞,还有不少网民表示动画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增进了他们对国家政治常识的了解。网络传媒把原本枯燥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得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大大提升,进而让学生主动认同、自我内化,更好地传递我国优秀的社会文化。

网络化时代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1. 过分依赖网络媒介交友,使学生缺乏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

前文已经提到,在网络化时代下大众传媒能够使我们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建立联系,使得个人也能足不出户广交朋友。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的社交活动更多还是通过冷冰冰的文字来传达彼此的信息,这与现实的社交是无法相比的,特别重要的是学生无法学习到一种重要的社会技能——察言观色。倘若学生从小缺乏这种社会技能的训练,当其面对现实的人际交往就难以有效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同时,过分依赖网络传媒还会淡化亲情。现在节日的家庭聚会时,家庭里往往会出现很多“低头族”,他们绝大部分是家庭中的学生群体,在家庭聚会时始终把手机拿在手上,放在眼前,缺乏与长辈的交流,甚至与同辈群体的沟通,这种情况在春节期间已经成了不少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网络化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如果学生缺乏与家人的交往,那么其社会化进程将会大受影响。

2. 身陷色情暴力信息的漩涡,阻碍学生社会行为规范的习得

网络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信息量无疑是巨大的,但是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齐,甚至混杂着各种色情暴力的元素。例如,网络上流传着一些相当低俗的网络语言,这些语言虽然被披上了其他字词的外套,但是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其“真实内涵”。然而,学生往往能够通过大众传媒习得这些网络用语,并且把利用大众传媒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当成是一种“酷炫”的行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上网过程中网页总会自动弹出带有一些挑衅、妩媚、敌意的字眼窗口。由于学生群体的心智往往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不足,他们在面对这些迷惑性和暴力性的信息时,容易受其影响、遭其渗透。色情与暴力的联姻使得以未成年人为主的学生群体的性犯罪率和暴力犯罪率逐年增加。这样一来,学生在网上非但没有学到正确的行为规范,反而把这些错误的网络规范搬到社会现实生活中来,这对学生的社会化百害而无一利。endprint

3. 沉迷手机网络游戏,使学生偏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学生沉迷电子游戏并不是新鲜事,但以往学生一般是通过电脑来进行网络游戏。由于电脑的移动性能较差,学生花在电子游戏的时间还是可以控制。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手机成为了不少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手机的移动性能较好,学生能随时随地玩网络游戏,手机网络游戏成为学生一种不可替代的新式娱乐方式。“阴阳师”“王者荣耀”等手机游戏以其吸引眼球的精美包装、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扣人心弦的游戏规则成功地俘获一大批学生。无论课堂内外,学生总是抱着手机高喊“搏斗、开黑”,称呼一起游戏的同学为“队友”,手机游戏已经成为维系双方“感情”的一个重要手段,游戏的胜利也成为了“友情”的见证。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由于学生微弱的自控力无法抵抗手机游戏的巨大诱惑,手机游戏成为了其生活的主旋律,而把学习这个主要任务被抛之脑后。学习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游戏当中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其艰苦奋斗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为了赢取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学生选择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便捷的方式完成學习任务,这就难免使学生之间形成互相抄袭作业的小团体。长久以来,隐瞒、欺骗的行为习惯必将阻碍学生诚实守信的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4. 缺乏统一的网络规范,不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社会化的一项任务就是将一致的社会文化价值传达给个体,使个体接受与维持社会规范,保证社会的运行。但如前文所述,网络所建立的社会毕竟是一个虚拟社会,并不像现实社会一样拥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它。纵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的办法,但网络是一个独特的平台,它具有公开性一旦有人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就能够对这些网络管理进行破解。其造成的后果是发布虚假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网络谩骂的成本降低,诱发部分心智未成熟的学生网民触碰网络社会规范的底线,开始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这种无法无天的自由在他们为其高声欢呼的同时也使自己培养出任性、放纵、不负责任、不守规矩的陋习。这些陋习会逐渐吞噬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失去对自己的行为抱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综上所述,对学生利弊俱全的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逆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合理引导,使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传媒,使网络传媒对学生的社会化产生积极影响,趋利避害。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研究》(课题编号:EIA140413)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黄博彦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传媒网络化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网络传媒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
论网络传媒和传统传媒的传播互动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关于网络传媒低俗化问题的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