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雁
一、引言
据教育部统计,近几年中职生的就业率基本可以达到96%以上,个别专业甚至达到了100%,但在高就业率的背后,我们通过对本校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就业质量还有待提高,如专业不对口,学生对工作满意度不高、更换工作频繁等。基于以上现状,如何指导学生在校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职业发展阶梯,使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合理定位,从容走向社会,为日后就业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成为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重要使命。
根据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的精神,《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其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增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做好融入及适应社会的准备。为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有效达成课程目标,笔者紧跟广州市中职德育教研室的脚步,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手册》的教学实验,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正确认识就业”一课为例进行项目教学法实践,通过设计项目、实施项目、交流成果、项目评价等环节的分析,阐述项目教学法在《職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
二、《职业生涯规划》采取项目教学法分析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来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是适应德国“双元制”培养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所进行的一系列相关联的活动。在教学中,项目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载体,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形成能力,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此可谓项目教学法。准确地说,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适合运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主要以行为引导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是:按照本课程的知识理论结构组织教学,把知识技能按章节分述,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知识技能,然后再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科目,但正如前面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注重创造实践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故与传统的学科模式相比,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显然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中职学生适合运用项目教学法
目前,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另外,中职生虽然知识基础较差,但是他们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研究表明,动手型学习要比听觉型学习的效率要高,这就说明项目教学法的活动教学、做中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三、《正确认识就业》项目教学实践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以项目任务为驱动,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设计项目、实施项目、交流成果、项目评价等几个步骤。下面以《职业生涯规划》中第四单元第二课《正确认识就业》一课为例开展项目教学探索。
(一)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
合理设置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一课设计的项目活动需具备以下三个特性:(1)针对性,在项目教学法中,所选择的项目并不是随意而成的,而是课程知识为出发设计项目,并把基本的知识融入项目活动中。(2)趣味性,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学生只有对项目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3)可操作性,选择的项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确定的目标过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目标过易则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正确认识就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单元的起点,该课旨在引导学生回归社会现实,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起点即首次就业谈起,让学生形成一个务实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笔者授课的班级是15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该专业的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全面,职业意识不强,学习上,喜欢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课程。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通过调查说出当前的就业形势,懂得首次就业的重要性。(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形成就业后感恩父母,回馈社会的意识。(3)运用目标:能运用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为了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手册》的内容,确定本课的项目是:14届毕业生就业调查。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项目,笔者将总任务细化为明确具体的任务,具体为:(1)调查本地14届中职生就业情况(当前的就业形势)。(2)调查本专业14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首次就业的重要性)。(3)调查本专业14届待业人员的情况(先就业后择业)。(4)就业问卷调查(就业质量)。四个子项目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能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任务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二)实施项目,让学生学会合作
确定项目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行小组分工,确定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对项目进行组内分工、组织,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学生在指定的任务中进行资料搜集、进行社会调查和访问,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在课堂上展示本组的项目成果。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7人,小组以抽签的形式确定所要完成的项目。比如第二小组(火箭组)抽到的实践任务是“调查访问本专业14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活动任务和具体分工如表1、表2所示:endprint
(三)交流成果,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项目完成后,各小组学生派代表展示调查结果和结论。交流展示环节既能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学习他人的經验,分享项目完成后的喜悦,又为后续的课堂探究奠定基础。在进行交流讨论的时候,教师需结合知识点对学生得出的调查结果进行适当的点拨提升,如第三小组代表展示“14届待业人员情况调查”后,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待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2)作为中职生应如何看待就业与择业?(3)你家庭的收支情况允许你待业吗?在讨论这三个问题时,有学生表示待业人员待业的原因往往不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想一步到位找到自己期望值内的职业;也有学生表示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自己待业啃老,要毕业后努力找工作,以自己工作收入为家庭贡献一份力量。一项简单易操作的待业人员情况调查,就能让学生从讨论交流中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四)注重评价,让学生收获成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和学习成果,也鼓励组间进行互评,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正确认识就业》项目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依据小组代表的展示和探究的表现情况进行小组互评,具体如表3所示;依据小组成员在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自评与组内互评,具体如表4所示。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理解。”《正确认识就业》一课改变过去教师呈现案例、数据的理论式说教教育,运用项目教学法,把知识融合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学生在自主思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了解到当前的就业形势,中职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懂得首次就业对自己、对家庭等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项目教学设计,避免教学无力
项目教学法要比传统的教学法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由于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自我探究,各个教学环节以开放式为主,因此,在进行项目教学之前要注重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在充分研究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项目,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合理安排交流展示和合作探究的时间,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相反,若没有合理、严谨的教学设计往往会导致教学节奏松散,教学无力。
(二)要注意引导和启发,避免教师无为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具体体现在:前期小组分工,指导学生要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避免有些学生鱼目混珠,坐享其成;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应跟踪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学生疑惑,促使实践任务顺利开展;课堂展示交流的引导与启发,《职业生涯规划》项目教学要达到项目为教学服务,实现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完美结合,离不开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
(三)要注意评价清晰明确,避免激励乏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项目评价不像其他专业课那样,最终是拿出一个物质化的产品,并以此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以及完成某些任务的工作能力。而意识形态传授和行为习惯教育,其教学的成果呈现出的是一种精神产品,若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评价指标,容易导致评价机制模糊,激励乏力。因此。德育课项目教学的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内容要完整,包括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德育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多方综合评价。全面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其参与实践和主动探究。
综上,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因此,中职德育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项目教学融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责任编辑何丽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