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亮
[摘要]体系作战能力的总目标是情报预警、指挥控制、力量运用、综合保障的一体化,最终实现作战效能的最大化。因此,体系作战能力建设要围绕“互联、互通、互操作”根本要求,突出抓好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和与之相适应体制编制和人才队伍等系统的整体建设,其中,体系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既是基础,又是关键。
[关键词]体系;作战培养;信息化
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
上个世纪末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的飞速发展及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使现代战争呈现出战场空间多维一体、指挥信息急剧膨胀、指挥对抗贯穿始终等诸多鲜明特点,对作战指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作战指挥人员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今,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已开始向提高体系作战能力转移,培养和造就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的指挥人才,努力把军事人才培养推向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快车道”,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培养模式是军事人才成长的“舞台”,培养能够胜任体系作战的新型指挥人才,必须下大力气改进和创新现有军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需求牵引”的正确培养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不同的培养观,决定不同的人才观。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需求的新型军事人才,必须首先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观。
发展观是人才培养的“引擎”。在培养人才上,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用战争需求牵引人才培养,即打什么样的,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打,人才就怎么培养。工业时代打机械化战争,我们培养的是学机械化、钻机械化、干机械化的军事尖子;信息时代打信息化战争,我们要培养学习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技能、操作信息化装备、指挥信息化战争的军事人才。而当今体系作战概念的提出,则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具备丰富信息化知识、能从战!甚至战术层面上统筹全局的高级指挥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借鉴欧美军事强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打什么样的
;人才怎么培养,就怎么打”的做法,超前设计和培养人才,用高素质人才去筹谋战争,牵引战争。有资料称,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军指挥机关中,计算机程序人员约占30%。”拉克战争中,设在卡#尔美军中央总部的联合作战网络中心,其信息处理与分析人员有700多名,占了绝大部分。
二、“开放互补”的复合培养
$小平提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提高军队的素质,必须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干部的指挥能力主要通过训练来提高。”这些思想揭示了和平时期军事人才成长的規律,为我们抓好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当代“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呼%“开放式”的培养模式,传统军事人才培养渠道单一、固定,难以适应“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需求。为此,应打破军队院校与地方高校、科研单位,指挥院校与专业技术工程院校的培养界限,发挥学科培养的互补优势,借助雄厚的教学资源和技术专长,采取“开放互补”的区域性联合教学、军兵种院校交叉培训、送出去代培和请进来辅导等多种培养方式,构建军事人才全方位、多体系的知识结构,催生军事人才的复合结构。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一是完善军队院校协作办学机制。应加大院校协作中心协作办学的组织领导力度,调整改革协作中心职能,建立以区域协作为基础、军兵种协作为核心、军地协作为补充的联合教学机制,重点做好军兵种院校的协调沟通和任务统筹,围绕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开展合作攻关。二是优化院校部队人才共育机制。应打破院校和部队在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上相互分离的格局,完善院校与部队的联教联训联演联考机制,规范院校部队合力育人的内容和方式。三是创新军地两方合力育人机制。体系作战涉及社科、人文和信息类知识技术,有军民兼容的特点,特别是某些信息类民用技术甚至超过了军用技术。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信息化人才、技术和装备的优势,以合作办班、调研学习等方式,作为作战指挥人才信息素养和技术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四是构建定向有序的对外军事合作与交流机制。通过组织人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跨国联合军演和军事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国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训练手段和训练平台,拓展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
三、“外育内聚”的综合培养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即“L&C=D理论”。意思是说,如果学习(Learning)的速度小于变化(Change)的速度就等于死亡(Die)。这是对学习的时代特征的深刻描述。对军事人才的培养来说,院校教育是基础,部队实践是源泉,勤奋自学是关键。从一个人成长历程来看,院校求学毕竟短暂,大部分时间还是靠部队实践和勤奋自学。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更新速度快,仅靠院校的“外育式”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勤奋自学,才能与时代同步。西方军事强国非常重视“自学”教育,美军将“自学”定义为“自我发展”。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外育式”培养,即坚持依靠院校教育这个“主渠道”培养军事人才;另一方面,要突出“内聚式”培养,注重激发军事人员勤奋自学的“内功力”,利用部队实践这个“大舞台”,力争本职成才,自学成才,从本源上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培养质量。
在改进和创新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合的其他机制,例如可以为体系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建立一个特定的规范流程,从人才的选用制度、档案管理、考评认证机制等方面人手,逐步建立一套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制度,并突出指挥人才培养这一关键内容,着重提高指挥人才培养的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