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欢
[摘要]会计理论研究一直是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在中外学者孜孜不倦的努力中,会计理论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从会计的内涵,属性,目标,经济效益的关系浅析会计理论发展所经历的若干阶段以及所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目标
1.会计的内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众多学科重新排列组合,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会计也是如此,所以阎达五教授说会计是一门多种属性的边缘学科。
国外的会计内涵极其庞大,而中国国内的会计内涵相比而言却比较单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在国外,会计向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及经营管理的各方面渗透,这就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职能和权利,同时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使会计工作与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而在国内,人们对会计的理解往往停留于做账的方面,这就使得会计人员长期与生产经营环节脱节,致使会计人员在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面毫无发言权。从长远来看,会计人员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将会计工作与企业的产供销,技术,安全,质量紧密结合起来。
2.会计的属性
关于会计属性,建国以来会计学界曾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讨论会计有没有阶级性,当时中国的会计受到苏联的深刻影响,苏联专家指出“会计是一种有阶级性的科学,是永远执行着该社会统治阶级所赋予它的那种目的和任务的科学”。第二个阶段是六十年代初,关于会计阶级性问题,形成三派意见。一种看法是,会计是物质生产过程的物量反应,承认会计是工具和方法。另一种看法是,评定会计的属性要看会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要根据一定的阶级观点来制定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具有一定的阶级色彩。第三个阶段是80年代,鲜明的阶级性论和工具论都已经越来越少了,管理活动论和经济信息系统论各有比较鲜明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接着,把“两论”结合起来的论述日渐增多,形成了第三学派的趋势。笔者认为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会计具有增加利益和计算方面的意义,增加利益需要加强管理和核算,所以会计是适应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并且经济越发展,经济过程越复杂,作为管理经济活动的会计就越重要。对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会计在经济管理上的重要性更为必要。要把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已经不再是学术讨论问题,而是上升到国家的法律规定。苏联A.M.奥马罗夫教授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科学原理》中指出:“任何一种经济管理所固有的一般职能是:计划、组织、调节、监督和核算。”会计明显具有以上职能,并且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应和监督,所以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
3.会计的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在美国有两个代表性观点,一个“受托责任观”,一个是“决策有用观”。1982年,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院请“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派代表人物和其他杰出的會计学家进行讨论,两派观点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受托责任观”代表人井尻雄士提出几个观点:受托责任观注重的是委托者和受托者,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人员服务于委托者的需要,但并非委托者的仆从,应注意协调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会计人员必须将注意力放在客观信息上,而不是向决策者提供越多信息越好;会计的首要目标是计量受托业绩。而“决策有用观”学派则认为受托责任从属于提供决策信息。美国会计学会前会长索罗门斯指出:明确受托责任的主要内容是业绩评估,而业绩评估旨在为决策提供依据。两者虽是互相关联的会计目标,但确定受托责任构成决策作用的一部分。不过在现今美国,决策有用观代表主流派的观点。
在我国,阎德玉教授提出会计目标分为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直接目的可概括为: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认识会计的终极目标,必须与会计的本质、定义、职能等问题联系起来。基于上述分析,会计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4.会计和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任何社会阶段,社会形态,社会性质,其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货币是表现商品价值的手段,而会计具有货币计量属性,会计通过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管理,促进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促进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会计理论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会计完全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批判其重视利润和经济效益的观点。另一种是片面地强调会计是工具,只讲究记账,算账,报账,忽视会计的管理职能。我们要认识到经济效益是会计管理的中心,也应该是会计理论的中心。我国实行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理论也应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会计科学应运而生。会计科学首先要确定会计工作的总目标,由于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应该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其总目标之一。现实生活中,经济效益往往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这时候就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经济杠杆等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加以控制,使之两者和谐统一。
本文从会计的内涵,属性,目标,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四个方面指出了会计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会计学界对于同一种问题的众多分歧和争论,从中可以看出会计理论是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观点,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认识。但是会计理论的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的,这就需要整个会计学界的共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