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仁
“灯谜状元”王能父
肖仁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历来,在中国的百姓生活里,有吃汤圆、闹花灯、雅集赛诗、猜灯谜的传统习俗。
70多年前,是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家乡泰州曾出过一位全国闻名的“灯谜状元”,这个人叫王能父,是老泰州文化名人中的“海陵三父”之一(另“二父”,是词人陈冕父、书画名家孙龙父)。
王能父(1915—1998),江苏泰州人。书法篆刻家。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即习诗词、文虎之道。
我小时候,是在东街上的“王家祠堂”(乡贤祠小学)里读书的。1941年,升五年级的那年,班上新来了一位教国文的李竹修先生。这个人气度不凡,上每堂课,从来都不带课本。仰着头,背起手,沿着桌的行间,就那么边踱边讲,通篇课文,他记得个滚瓜烂熟,背得个滴水不漏。全班的学子口服心服,五体投地。后来才听说,人家原先是在上海教大学的,只不过因为日本鬼子撂炸弹,闹空袭,这才返回到家乡来教书的。李先生腹笥宽泛,学识充盈,常常在课余间隙,为我们讲授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有一次,先生说到灯谜的话题了,不无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了泰州籍的“灯谜状元”王能父和他所创制的几条震惊全国文坛与学界的名“谜”。70多年过去了,真的是“幼学如漆”,那王能父所留下的著名谜面,竟被我记得个一字不漏。
李先生说:“王能父所以能够获得全国‘灯谜状元’的称号,其实,就缘于一则谜条。那谜面是:‘民国二十年(1931)中国的三大问题。’(打一字)谁知,谜面在各家报纸刊登以后,半个月内,竟无一人猜中。后来,当公布谜底为‘暴’字时,全国大哗,赞词夸声一片。报纸上出现无数与这条字谜相关的文章。(因‘暴’字被拆开后,成了‘日、共、水’三个字,恰好就切中了所谓‘民国二十年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三大议论热点’)也许,正是因为切中时弊,一个字就道尽了全民的关注,触动了国人的某根神经。才让王能父先生成为全国的‘灯谜魁首’!”
我脑库里存有不少王能父创制的精妙谜面,姑录几则,以飨读者。
二龙分守,一隐一显。(打两个对偶字)
谜底是“宠”“辱”。对偶是没有问题了。再看“宠”下的龙,这是条明显的龙,而“辱”上的辰,却是十二生肖中的龙,它是条隐龙;谜面上的“二龙分守”,可不是守卫,而是“守”这个字。于是,显龙分得“守”字的上半部成了“宠”,而隐龙分得“守”字的下半部成了“辱”。绝妙,绝妙!真是聪明的头脑,“状元”的水平!
日月一齐来,莫作明字猜;猜昌或猜冒,俱非‘射虎’才。(打一字)
谜底是“胆”。
远望一堆人,近看不像人;望来又看去,没得正经人。(打一繁体字)
谜底是“從”。是的,双人旁可以算人的,两个并排的一撇一点,也是能当人的,小了点儿;往下的一竖一横不像人,可只需稍稍斜过一点再看,倒还是有了点儿人模人样了;最后那一小撇,一长捺,尽管像个劈叉练拳的,可你还得承认,那是个人。这条谜,妙是妙在谜面上的最后一句:“没得正经人!”这句话是既诙谐又幽默,说实在的,不是大才,不是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具有厚实的功底,玩不出这样的水平。
写了一竖,又添一撇,再生上一横。(打一字)
谜底是“隆”。这是能父先生在耍“花枪”绕人。因为,对于制谜的人来说,他是必须要遵循某种“格”的定规去创作谜条的。譬如“谐音格”“卷帘格”“意会格”“解构格”“对偶格”“导误格”等,这格来格去,其实就是猜谜者的指路标和门径,只不过制谜人不肯把它透露出来而已。但,这偏偏又是制作谜语者的正宗手段。因此,关键还是要你去找准并悟透那些“格”的含义。再拿前面说到的那个“暴”字为例,只要在谜面下方“打一字”的后面,再来一个“解构格”提示一下的话,那么,这条谜底就清楚明白了。
“灯谜状元”王能父先生一生,除制作有近百条谜语存世而外,还写过若干条意趣的对联。当年的彼子街上,老新华书店对面,曾开设过一爿三开间大门面的“泰州国营副食品门市商店”。在店门上方,制作有一排水泥市招,那也是出自王能父先生手笔。据说那时,老先生刚从外地的一个单位退休归里,适逢该副食品商店有位与之旧交的老相识——收藏家蔡礼泉先生,深敬其才又深慕其名,而特地邀请他挥毫写就的。
总说人老了喜爱怀旧、说古。恰逢元宵佳节,正好想到了灯谜大家、名家大腕——泰州人王能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