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青
跨地域合作下图书馆信息互通互联模式探究
文 / 李青
文章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提出一种跨地域合作的信息互通互联模式,主张遵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打造大、中、小区域下的灵活合作方式。该模式的要素包括构建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移动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并推出自主式服务,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更多的实用途径。
信息互通互联;跨地域合作;信息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互通互联模式成为图书馆新的发展方向。很多图书馆的功能相似,但由于处于不同地域,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孤岛”,难以发挥取长补短的作用。信息互通互联模式提倡跨地域合作,使各地区的图书信息服务得到有效支撑,打破了图书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状况,大城市的图书资源能够共享给中小城市图书馆,而地方图书馆的一些新颖服务方式也能被大城市图书馆所借鉴,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
大区域有着跨省市特色,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多方联合的共同体,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不同省市的图书馆因为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一起,信息互通互联的执行方式也比较多样化。例如,珠三角地区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跨地域图书馆联盟——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纳入了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9个城市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形成了联动发展的态势,充分调动起各地区的图书馆资源,构建起跨区域的数字图书馆互借平台,有效拓展了图书资源量和服务规模[1]。大区域的信息互通互联能够从宏观上调配与整合资源,解决单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匮乏问题,给一些“信息孤岛”增添了交流通道,从而提高大区域内的图书信息服务能力。
中区域指的是省内的几个地级市因为相同的利益诉求而形成的经济、文化辐射范围,而且这些城市的自然地貌、风俗习惯也较为相似,如湖北的江汉平原城市群、浙江的杭嘉湖平原城市群。相对于大区域来说,中区域的信息互通互联规模要小一些,但由于行政管辖上的优势以及经济领域的紧密相连,沟通机制更为灵活。以杭嘉湖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工程为例,它汇聚了杭州、嘉兴、湖州的图书馆资源,打造出一条畅通无阻的“图书信息高速公路”,包括网络客户端连接、一卡通服务等,有效推动了杭嘉湖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发展[2]。中区域模式是图书馆信息互通互联的主要打造方向。特别是在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这种联动模式的普及推广,有利于省内图书资源的灵活调配,为最终形成全省联盟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区域指的是某个地级市的区域范围,根据我国市管县的行政管辖原则,地级市在调配辖区内各县市区的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促进了小区域的信息互通互联。对于图书馆来说,小区域信息互通互联不但可以强化县际资源信息共享,还能将图书服务延伸到各乡镇,这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一般情况下,小区域信息互通互联可以采用分馆制,即地级市成立一个中心图书馆,各县市区成立分馆,各乡镇组建服务网点,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的乡镇也可以成立分馆。这种模式方便了资源的统一配置,避免重复建设等铺张浪费的现象发生。目前广州、武汉、青岛、宁波等城市开始分馆制的试点工作。但该模式前期的投入成本较大,所以经济落后地区暂时还不太适用。
1.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是当前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措施。在跨区域合作的背景下,图书馆信息互通互联模式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服务人员,为读者提供先进的、专业的服务。对于信息服务人员来说,首先,要做好一些传统的服务工作,如知识管理、图书借阅、咨询服务等;其次,要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个性化需求,为读者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此外,要根据用户结构、服务热点等完成用户的分类,促进服务的系统化、专业化发展。这就需要图书馆服务人员加强自身的业务技术学习,不断创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如各类新媒体的使用、网络沟通技巧的掌握等,培养起敏捷快速的信息反应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冷静分析和处理。图书馆服务人员还要善于把握信息技术的动态发展,熟练运用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使自己提供的服务更加精准到位。
2.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开展跨地域合作。图书馆信息互通互联模式不能只依靠各自的馆藏资源,还要更多地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借助先进的采集和甄别技术,大范围整合有用的数字信息,形成多方联动、共同发展的数字图书馆联盟,不断拓展信息量,为读者提供更加到位的图书信息服务[3]。如今,随着用户信息素养的提高,对图书信息也越来越挑剔,因而图书馆信息互通互联要不断加强资源优化,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之上强化区域内各图书馆的资源互补,并加入适当的网络资源,使图书馆联盟的资源量能够达到用户的要求。例如,杭嘉湖公共图书馆联盟依托一体化平台,推出图书资源共享、馆际互借等特色服务,并同长三角图书馆联盟、珠三角图书馆联盟以及省内的宁绍图书馆联盟建立互访链接,有效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出三个地级市的信息优势、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用多样化的服务激发了用户的阅读兴趣[4]。
3.掌握先进的移动信息技术。图书馆信息互通互联模式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以推动跨地域合作进程。在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下,人们通过手机访问图书馆平台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所以移动信息技术是必须要掌握的[5]。一是深入了解无线上网技术。该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无需任何有线连接就能实现上网,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书馆信息互通互联模式经常用到无线上网技术,通过移动网络开辟各图书馆之间的联动服务,包括信息通告、在线阅读等,有效提高了用户的归属感。二是掌握移动媒体技术。当前应用于图书馆的移动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图书馆自行研发的APP等。其中微信公共号是图书馆领域使用最广泛的移动媒体,通过该媒介,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可以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微信公共号具备信息群发、信息查询、自动答复等实用性强的功能,除了及时推送信息之外,还能提供互动式服务。三是加强4G技术的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从3G迈向4G,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这使得图书馆信息互通互联有了一个可靠的传输环境[6]。如今大部分手机都使用4G上网,特别在没有WIFI覆盖的情况下,4G成为用户的第一选择。跨地域合作的图书馆联盟可以通过4G营造更广阔的用户服务空间,推动服务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实现流媒体服务、定位服务、手机搜索服务等。
4.构建互通互联的信息服务平台。在信息互通互联模式下,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使跨地域合作的图书馆具备更强大的服务功能。信息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直接面对图书馆用户,不但能够实现图书管理和信息咨询等重要功能,还能为每一位读者定制个性化服务[7]。借助该平台,图书馆服务人员和用户之间可以形成双向交流,用户通过平台及时查找到所需资源,并提交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此外,用户之间也能通过平台实现信息交流、知识传递等。这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发现更多的新知识。图书馆联盟的信息服务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服务平台结构图
跨地域合作下图书馆信息互通互联有效拓展了信息资源的覆盖范围,各图书馆成员能够取长补短,在资源共享下加大配合力度,使各自的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图书馆信息互通互联模式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包括人力资源配置、网络基础工程改造、信息化建设等。在该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将重点放在局域网建设方面。局域网具备内部访问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只要建立起互联网通道,就能在授权的情况下实现外部访问,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变得更加简单。跨地域合作的图书馆服务要做到以人为本,时刻将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加强信息资源的积累及技术开发,有效锁定目标受众,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信息覆盖范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进行必要的调研工作,全面了解用户的各种需求,将信息服务建立在用户需求之上,并随时关注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这样可以对未来的服务方向有一个科学的预测,通过资源共享、数据挖掘等方式,提供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资源,使信息服务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二是形成跨地域的系统资源整合模式,充分考虑到用户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建立起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服务平台,为用户打造一个便于交流的服务新阵地,从整体上推动跨地域的信息互通互联。三是善于应用最新的无线网络技术,积极开发无线领域的信息推送服务,吸引更多的手机用户加入到图书资源共享中来,可采取全方位的动态跟踪实现专业化服务及个性化服务。
信息互通互联有效解决了图书馆的一些常见问题,如资源匮乏、服务水平较低等。如今,自主式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一大趋势。在这种模式下,信息服务平台会对用户主动发出一些提示信息,方便用户选择相应的终端设备,而系统则会智能判断用户的进入接口,使相关服务的目的性更强。用户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对服务界面进行设置,方便日常操作,突出主体地位。借助服务平台强大的交互性,双方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自主式服务的发展。自主式服务的重点如下:
一是用户在访问平台时,暂时不能确认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但有学科或专业的框架范围,这时服务平台的检索程序能够发挥出一定的导向作用。用户通过关键词的输入,并选择相应的检索方式,就能锁定一个大致的范围,方便信息的进一步查找。在此过程中,服务平台会自动记录用户的查询痕迹,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这样可以定时向用户推送一些有针对性的信息资讯,进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二是服务平台如果没有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自动探测程序会搜寻其它地域的联盟系统,及时找到信息来源,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主动化。当服务平台的资源暂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还可以通过专家咨询栏目向在线的学科专家求助,以获取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三是在主动式服务下,跨地域合作的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及时反馈用户意见,从而使服务更加到位。图书馆联盟可以根据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改进自身的数据库,使信息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跨地域合作下的信息互通互联模式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宗旨,不断满足用户对图书信息的各种新需求,强化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促进了各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互联改变了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与组织模式。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互通互联模式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出路,服务手段更加主动、灵活、自由,在用户群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王学军,丛全滋,白福春.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SWOT-AHP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16,(1).
[2]程卫萍,王衍,潘杏梅.基于科技云平台的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协同知识服务模式研究——以浙江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6).
[3]冯君,赵乃瑄.我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多极化运行模式[J].图书馆论坛,2016,(9).
[4]邵魁德.区域图书馆大开放服务模式建设探究——以杭州地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4).
[5]饶增阳.借力新媒体 创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J].山西档案,2014,(4).
[6]张军.高校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与改进建议探究——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J].出版广角,2017,(2).
[7]刘晓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路径研究[J].山西档案,2015,(3).
G250.76
A
1005-9652(2017)02-0112-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李青(1990-),女,陕西西安人,陕西省行政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