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章
对“现代学徒制”的思考与实践
王源章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1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实践中的若干问题以及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等三方面进行一些思考和总结。
现代学徒制;内涵;问题;实践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传授方式,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的有效载体,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的机制。其实质是深层次校企合作,内容是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它倡导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是对传统“订单培养”模式的一种递进。
(一)双重身份,传统学徒制是一种身份,即学徒;而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一体化,招工即招生,不仅是学徒也是学生。
(二)培养的定位不同,传统学徒制培养的是单纯的熟练的技术工,而现代学徒制不仅要培养熟练技术工,更是要培养能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型人才。
(三)学习的地点变化,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地点是学校和企业,即是双地点,不仅在学校也在生产第一线。
(四)学习内容变化,现代学徒制学习内容有理论,更注重有实践操作。
(五)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现代学徒制更强调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做中学,学中做,半工半读。是深度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概括地说,现代学徒制,办学体制上是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上是产教融合,教学组织上是工学结合,评价上突出企业评价的主体地位。
现代学徒制内涵表如下:
项目内涵身份学徒+学生合作方企业、政府、学校主导行业+企业培养标准行业企业本位学习时间≧60%实践与培训兼顾培训体系较完整有培训学习计划和培训材料工学结合工学有机结合以日释或期释方式交替外部制度法律、制度框架较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注:日释,如德国采用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每周3-4天在企业,1-2天在学校;期释,实践中分段交替教学,如我校实践中采用两段式,第一阶段在学校理论学习,第二阶段在企业实践教学。
(一)招工与招生问题
招工与招生的形式有(1).先招工后招生(企业员工生源)。(2).联合招工招生(应届毕业生生源)。(3).先招生再招工(职校在校生生源)。那么选择什么形式更好呢?德国“双元制”先招工后招生,即企业发布学徒岗位,学徒通过面试录取,在行业协会注册学徒,学徒在学校注册学籍,而后企业依照《职业培训条例》开展培训,学校依照《框架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大都先招生再招工(即企业招职校在校生生源),顶多是联合招工招生。施行在校学习、轮岗培训、顶岗实习三段式育人机制,学生一般第1-2学年在学校完成学校文化课程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实行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对接,让学生体验、模仿、感悟企业文化;第3学年顶岗实习,让学生真刀真枪操作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和践行企业文化。一般地,1个师傅带5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我认为:先招工后招生方式更好。即企业按照岗位需求先面试招工,学校注册招生,企业安排培训标准(《企业教学标准》)或《岗位工作手册》进行实践培训,学校按照课程框架理论教学。企业与学校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基础上学校先行招生。然后企业进行学生企业文化的熏陶和生动专业宣讲,帮助学生对所选职业认识到认同。在整个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企业再组织面试,选拔最后愿意加入到学徒项目的学生。在此,企业必须公布选拔学徒的标准。公司将与学生签订一份《企业学徒协议书》,学校与学生签订一份有关学校培养《学校培养协议书》。协议书确保了学生的双重身份与相关权益。
(二)校企课程体系的问题
由于现代学徒制特征最明显之一是多元,即教学场所多元:企业、学校、第三方,教学团队多元:企业师傅(多部门)、学校教师。由于多元,所以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的高质和统一,校企共同人才培养,首要的是统一规范的课程体系问题,如德国的“职业培训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英国的“学徒制框架”及澳大利亚的“培训包”等,因此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调研市场需要,认真分析企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及企业员工培训有关内容,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各自教学指导文件即《学校理论教学标准》与《企业实践教学标准》。同时按照这一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建立了师傅聘用标准、学徒选拔标准等。我们知道课程是教学实施,人才培养标准的重要抓手,是联系教师和企业师傅的纽带,引领人才培养方向的重大作用。学生的文化素养、行业通用能力和特定岗位技能,即文化基础课和基本能力课程主要由学校负责,而在特定岗位技能课程中,主要由企业独立负责。整个培养过程,不是简单的“1+1”模式,而是不断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交替学习与工作,将文化浸染与师傅的言传身教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建立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三)企业师资配备与教学资源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关键是师资问题,尤其企业师资问题。关于企业师资,大多数国家对企业师资并没有严格的资质要求。但也有例外,如法国要求与学徒制项目的职业资格相当的资格认证,以及3年以上工作经验;而德国要求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为技术员学校或师傅学校毕业,接受过职业教育学和劳动教育学的培训。在职业学校的层面,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之间也有经常性的交流,大多数国家为企业师资提供相关的培训。这方面我国比较欠缺。还有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部下专门设立了相关机构,如:校企合作办公室,同时为学徒开辟实训基地,并配备专职师傅,对于学生的轮岗实训与顶岗实习,企业是否选择技师级别以上师傅按企业教学标准开展教学项目,企业是否选派高级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协调交替式教学、企业是否积极与学校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材、教学软件、企业提供学徒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等等,都是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自从承担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后,先后成立现代学徒制“厦门特色小吃班”、“金兰湾班”、“公交汽修班和特房酒店班”,培养的模式是采用“三双两段”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双是指学生双身份、教学双导师和培养双协议,而两段式,是指第一阶段在学校理论学习,第二阶段在企业实践教学。实行工学交替,岗位成才,更加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可以说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后,我校的教育质量有较大提高、加强学生技能企业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专业技能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但是,现代学徒制在我校试点工作的确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虽厦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以及全国一些兄弟学校现代学徒制工作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然而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边试边总结,结合我校专业的特点,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作为试点,进一步拓宽专业试点范围,把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做得更好。
[1]王志伟.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中学徒身份及其权利义务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8):18-22.
[2]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百度多篇文章.
G
A
1006-0049-(2017)22-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