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学习,体验中成长,快乐中求知

2017-11-07 19:41张峰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快乐学习体验探究

张峰江

【摘 要】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实验探究为核心,亲身体验为手段,实验为主要学习途径,最终得到轻松快乐学习的目的。科学课的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亲身体验和科学探究实验的机会,在亲身体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在探究实验中学会观察和分析,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从问题中去探究,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最终实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关键词】学生;快乐学习;实验;探究;体验

一、引言

小学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切实带领孩子们一起去领略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呢?

二、在实验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

许多探究活动是需要借助实验来完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的有限性,教师的期望不能太高,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就行了。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使实验结果更加有说服力。现在学生都有人手一袋科学材料袋,如:四上材料袋中有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不同的云图、风向标、风有力量、磁铁的磁性、制作指南针、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土电话等,四下的材料袋中有简单电路、电路检测器、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红绿灯、小开关、接线盒、岩石矿物标本、花的解剖等,借助这些材料可以完成大部分的科学实验,因此要充分利用好。

在掌握体验实验的基本技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并且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专心探究,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和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各种实验、探究、推测,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玩”得开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用多种方式表述,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及想象力充分地调动起来。

尤其像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证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很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三、在观察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分析

观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活动。在观察和实验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因为在探究自然事物的活动中,首先要在认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又伴随着实验的每个细节,才能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值得所有科学教师重视。观察又是发现事物本质,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学会观察,不只是看清事物的各部分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事物众多的属性中本质的东西找出来。这需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加以锻炼,例如,在了解了共同特征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找出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让学生观察各种鸟类的图片,找出鸟的共同特征。此外,学会利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工具的使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利用放大镜可以清楚地观察解剖油菜花和其它植物的花的结构,利用视频展示台可以把一些实物放大许多倍,清楚地呈现到全班同学面前。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专心探究,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和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各种实验、探究、推测,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玩”得开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用多种方式表述,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及想象力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养成每次探究活动过后都要及时分析总结的良好习惯,逐渐形成探究分析的基本技能。

四、在生活中探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对学生行为的作用巨大,但是小学生的兴趣以自发为主,这就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教师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刺激,使其能长时间地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随之产生了探究活动板块小、活动不完整、自主性不强等问题。设计时必须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中寻找探究的活力。科学来源于生活,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研究具体的生活现象,揭示蕴含的自然规律。比如,教师在上《水的热胀冷缩》时开始从生活中烧开水引入,让学生猜测,水开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有的说有气泡、水冒出来、壶盖响。这时教师要适时的鼓励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信心。接着,放录像水开的情景。让学生讨论,水为什么会溢出来?上述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是学生带着科学探究的欲望进入下一个环节。当学生想研究更多的液体时,(科学的课堂研究时间不够,大量的研究需要课后去完成),教师出示喷泉实验装置,给学生回家研究提供支持,通过演示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既有水的膨胀,又有空氣的膨胀,空气的膨胀体积要增大好几倍,压迫水从管中喷涌出)。

又如:在学习电路的连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家中的电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家中的电灯如果一个电灯发生故障,别的电灯照样能亮,从这个意义上看,一致认为家中的电路是并联电路。联系学生身边事物开展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有发展了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

五、从问题中探究,在兴趣中学习

科学探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看到了许多事物和变化,也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在科学探究中,我们就要让学生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明确的告诉他,这些问题的研究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科学知识就隐藏在这些不起眼的身边的事物中,并积极指点他们去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与指导。

有教育家这样说过,一个不能提出问题的学生,绝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一群不能提出问题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就绝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学是为了学会自学”,一个连问题都不会提的人,是不会自学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善于发现问题,能自觉地提出问题。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只有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发挥出全部的主动性。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应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挖掘教材中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声、光、图等媒体资源,设计教材相关的游戏,挖掘周边环境中的资源等。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科学。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凤凰教育网《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猜你喜欢
快乐学习体验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