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口、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的关键

2017-11-07 11:04王德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圆片动脑倍数

王德明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一、鼓励学生表达

鼓励学生表达即“动口”,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学生需要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必须先观察,再动脑想,也就是怎样进行表述,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搜集到的信息做出自己的解释。才有创新可言,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数学中的概念、符号、公式,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叙述出来,多数学生往往善于学习,善于模仿,却不善于提问,不善于补充信息,对问题和信息不敏感。

例如:

教师出示信息,男生30人,女生15人 , ?

生:男生30人,女生15人,一共多少人?

男生30人,女生15人, 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男生30人,女生15人, 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

男生30人,女生15人, 男生是女生的几倍?

男生30人,女生15人, 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男生30人,女生15人,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几比几?

男生30人,女生15人, 女生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男生30人,女生15人, 男生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在教学中留有思维的空白,珍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达并引导学生学会流畅地表达,达到具体形象的表达,以促进他们的个性成长。给学生创新意识的孕育留下丰富的“营养”。

二、鼓励学生操作

鼓励学生操作即“动手”,创新离不开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学会内比和联想。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要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转换拓展知识,检验和批判知识,应将发散与集中相结合。例如:“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教师先出示

○ ○ ○ ○ ○ ○ ○ ○

师:你能把它分成几份吗?

生:能。

师:怎样分?

生:动手演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有平均分的,也有不平均分的。

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分法分别标上相应的1、2、3、4、5、6、等,在分的过程中,有的在小纸片上用笔画来画去,有的动手把小纸片进行折叠,有的则直接把两张圆片或叁张圆片圈在一起,教师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潜能的实现便是一种创新。教师要敏锐的发现学生具有的獨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这就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能力。

师:你能把其中的一份表示出来吗?

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通过分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8个圆是一个整体,每个是一份,每两个是2份……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把全部圆片看成1个整体的有把1个圆片看做一个整体的。

师:你能把这一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出来吗?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把一些圆片 分成 几份,表示其中

↓ ↓ ↓

单位:“1” 平均分成 若干份

的一份叫分数。

1份或几份的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表述修改完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调动学生自身的动力系统。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即“动脑”,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学生的不同见解和看法是需要的,创新同样也离不开求同思维。创新过程中离不开对普遍共同规律的探求,同样要注意培养求同思维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纷繁的现象中、诸多的事物中,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概括一般规律的能力。数学应联系实际,应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往往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缺少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

例如:你能告诉老师这本数学课本每张纸的厚度吗?将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每学生都对这节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儿童通过本人能重新发现一个原理,既使他的发现对人类的贡献等于“零”,也是有相当价值的。

再如:150盏亮着的灯,各有一个拉线开关控制,按顺序编号为1、2、3、4……150,先将编号为3的倍数的灯的拉线各拉一下,(已学知识3的倍数的数的特点)。再将编号为5的倍数的灯的拉线各拉一下,(已学知识5的倍数的数的特点)。以及(已学知识3和5的公倍数的数的特点)。最后还有几盏灯亮着?按正常思维特点,总数减去3的倍数的数再减去5的倍数的数再减去3和5的公倍数的数就是最后还有几盏灯亮着。而实际且非如此,编号为3和5的公倍数的数的灯仍然亮着。与上面计算结果不同,因为实际情景变化了,由静态的数变成了动态的物。教学中使用多种方法和形式使静态内容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情感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善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总之,“动口、动手、动脑”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需要思维的发散和流畅,需要打破思维的定式,需要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和接受学生对于观察的不同感受,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举一反三,处理好求同与求异、发散与集中、形象与抽象的辩证关系,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圆片动脑倍数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用圆片摆数
拼成一个圆片
小灵通取圆片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肯动脑就会成功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