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佳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可见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全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既具有丰富知识和综合的能力,有健康的思想、完善的人格,又具有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终生学习能力的信息社会公民。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养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点浅见。
一、通过肯定的情绪体验,让“自卑生”找到归属感
心理学分析认为,个人的兴趣往往与肯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良好的情绪体验必须有良好的情感沟通。良好情感沟通可在师生间实现情知共进的目标,让自卑孤僻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课堂目标,获得肯定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心理满足,并找到自我归属。
自卑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等做出不符合真实水平的评价,并因此悲观失望甚至畏缩不前。现实中一些孤僻、自卑的学生,经常独来独往,对与人交往没有信心,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会寻求他人帮助,在班集体中常常找不到归属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上,每人一台机器,部分学生常常不知所措,自卑孤僻感表现得更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作为信息技术任课教师的笔者,除了找所在班级的科任老师了解学情外,还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针对这样的学生个别引导,为其提供更多获得肯定情绪体验的机会。
比如笔者所在的四年二班有个男学生小A,上信息技术课时,基本都是趴在电脑前发呆,有时候甚至睡觉,看到全班同学人手一台电脑在设计图片,他也无动于衷。据其班科任老师介绍,小A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学习毫无兴趣,不爱写字,专注力不强。笔者私底下找了个时间和他沟通,询问为何大家都爱上的电脑课他却选择了睡觉,他回答道:“听不懂。”那时恰巧笔者正要教学四年级下册《修补数码相片》一课,在上课的前一天,笔者特地把小A叫下来,提前为他做好这节课部分知识点和操作要点的“预习”,还邀请其当“模特”以学校各个景观为背景拍摄多张照片作为上课素材。因为有了“预习”,上课时笔者邀请小A上台,他就表现得非常自信。笔者还安排他做“小助手”,对在课堂上有需要的同学给予帮助,让其从“被帮助者”变为“施助者”,提高了他的存在感,也让其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信息技术课堂立足于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让自卑的学生在课堂上有肯定性的情绪体验。通过营造特定情境来给学生机会,使其可以展现自我,进而树立自信,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获得课堂学习的归属感,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二、通过情感交互策略,让“单干生”明白合作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信息技术课堂作为双向交互式课堂,为情感交互提供了支持。以信息课例作为情感交互工具,能营造适合开展情感的环境;通过制作相关情感资源,形成一套促进师生间、生生间情感交互发展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课堂一般是“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毕竟信息技术课主要以课堂实践为主。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存在差异,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别,课堂上会经常出现一些“单干生”。他们喜欢独自完成任务,不愿与别人合作,缺乏合作意识。如何促其学会合作呢?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完成”的课例,帮助这样的学生与同学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使其明白合作的意义。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制作电子报》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名为《我们这一班》的小报。明确各项要求后,笔者发现一个学生小B没有参与小组合作。经了解,原来是小B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好,对分配到的任务看不上。笔者于是故意忽略他的情绪,邀请他作为本次小报制作的记录员,如果他无法记录组员的建议,在评比中将失分或被淘汰,以此促使小B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通过这样一个任务的布置,让小B明白,在小组中,无论工作是什么,只有每个人都做好,小组才会“获胜”。下课后,小B找到笔者并表示,他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闹情绪是不对的,小组分工中的每一个角色实际上都很重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关系的反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的情感交互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教学效率。单干生不等于不干生,他们只是希望通过独自干来彰显自己的能力,缺乏对共同行动及行为规则的认知,缺少与同学之间的交往过程。因此,加强生生之间的情感交互是必要的。
三、通过赏识教育,让“自负生”懂得接纳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紧密结合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来时时处处渗透以信息伦理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常常会产生自负感。如果缺乏引导,就会出现不懂接纳,与周围学生保持距离的现象,从而影响班级团结。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应从增进师生彼此了解入手,关注自负学生,帮助其学会欣赏别人,懂得接纳。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拼图形,比创意》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夸别人的作品,只说优点,不说缺点。刚开始,有许多学生觉得笔者的这个要求有些苛刻,有一个女生小C大膽地向笔者提出质疑:“洪老师,如果有的同学的作品很糟糕,一无是处,没有优点可以说,那你让我们如何说优点?你这不是在刁难我们吗?”笔者对此不予置评,继续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五分钟时间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讨论。讨论过后,笔者让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点评的第一个作品竟然是小C的。尽管小C的作品不尽如人意,但其他同学却能不断地挖掘她的优点来进行肯定。经过这一节课,小C开始学会了去欣赏别人,肯定别人,接纳别人。
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给他们一个发展方向,增强他们良好行为的体验,纠正不良行为。教师给自负学生赏识教育,树立一种榜样,既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可引导,更是培养他们接纳别人的过程。当学生不再过度强调自身的优秀,接纳就在认同中进行了。
学生素养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意识的培养,而信息意识的培养也应该要渗透健全人格的培育。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获得健康的心理成长体验,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求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