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摘要: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落地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内外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青岛市现已形成了组织结构合理、专业配套齐全的建筑业产业大军。但综合国内外比较,建筑业在整体规模、经济效益、发展层次上仍存在着明显差距。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仍需加强。
关键词:青岛;建筑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3.006
1青岛市建筑业概况
截至2016年底,青岛市本土房屋建筑企业1415家,其中拥有一级资质以上的141家,外地入青房屋建筑企业共870家,其中拥有一级资质以上682家,工程监理企业62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113家,招标代理企业52家。全市从事建筑活动的人数32万人,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58万人,一线作业人员总计203万人,技术工人168万人。全市注册建造师总数20876人,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5185人,二级注册建造师15681人。注册监理工程师1388人,注册造价工程师1497人。青岛已经形成了组织结构合理、专业配套齐全的建筑业产业大军。
2建筑市场需求分析
21青岛市建筑市场需求状况
青岛市建筑市场正在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0%,到2020年,我市建筑业将达到总产值2400亿元,实现增加值73532亿元。此外,随着青岛地铁的全面开建以及胶东国际机场、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青岛市建筑业投资规模仍将持续增大,到2030年仅规划的14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
2.2国内其他城市建筑市场需求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平均年增长由“十二五”时期的90%下调至55%,建筑业增长速度开始进入较快的下行通道,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建筑业规模及总量将继续增大,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建设将实现新建住房面積累计达到约53亿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平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约35平方米。此外,山东省是国内经济比较强的建筑业大省,根据山东省建筑业“十三五”规划,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到2020年达到5000亿元,利税总额超过1300亿元。这也为青岛市建筑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3国外建筑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新型经济体的蓬勃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外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未来几年,从整体规模、发展结构等各个方面看,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都将呈逐步提高趋势。
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了9596亿的营业额,同比增长达82%,新签13084亿元合同额,同比增长达95%,同时带动设备材料出口161多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60个国家新签工程项目合同额9264亿美元。国家商务部预计到2020年,全球建筑产值将增至127万亿美元,建筑公司的海外营业额预计将超7800亿。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波兰、美国将成为建筑业增长的主要阵地,推动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建筑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中国建筑企业将主打亚非拉,在国际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2021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将达3352亿美元,预计完成营业额将达2518亿美元。
3影响青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青岛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国内先进城市建筑业发展和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要求相比,我市建筑业在整体规模、经济效益、发展层次上仍存在着明显差距。
3.1建筑业整体规模有待扩大
我国建筑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左右,而我市2016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我市建筑业企业总体数量偏少、资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成为影响建筑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我市建筑业企业主要是中型或中型偏大企业较多,企业规模和实力相似,过度集中于相同的综合承包目标市场,直接导致行业内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这就导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二是中、小、精、专企业发展不充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在过度集中的综合承包市场板块里面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
3.2建筑业经济效益增速缓慢
一是市场结构单一。青岛建筑行业由于受传统保守思想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不愿、不敢、不会”走出青岛发展经营,发展视野仅仅局限于青岛本埠市场,发展空间极小,尚未形成本市、埠外、境外“三分市场”的良好发展格局。二是资质过分集中。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主要集中在房建、安装、装饰装修等3个专业,地铁、市政、路桥等国家重点发展的高利润、高附加值专业施工能力比较薄弱,缺少与国字号企业及先进城市同类企业竞争的实力。
3.3建筑业发展水平亟需提升
目前我市建筑企业在管理上仍属粗放型,存在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和规模现象,部分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在管理技术方面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应用现代计算机等信息管理技术,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总结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人才匮乏,发展理念落后。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教育与提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一批一专多能、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型人才,遵循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部分企业安于现状,满足于眼前利益;大部分企业处于行业的低端,只有极少数企业涉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附加值高的建筑领域。
3.4外地企业大量抢占市场份额
据统计,2016年市级直管的新开工项目106个,其中,外地企业承揽项目41个;新开工项目总造价16508亿元,其中,外地企业承揽项目总造价8268亿元,占5008%;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外地企业承揽项目的造价比例远高于个数比例,说明我市大型项目被外地企业承揽的更多。另外,如地铁工程、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大型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基本上由外地企业“垄断”,胶东机场、华润中心、深蓝中心等具有“标志性”的大型房屋建筑项目都由外地企业施工完成。endprint
4推动青岛市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建筑业要通过深化建筑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力争在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陆海统筹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增长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率先实现由“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化”发展模式的转变。
4.1提升发展理念 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一是树立建筑业“品牌化”理念。引导和鼓励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把创立、维护和发展品牌作为系统工程,贯穿于建筑施工、经营管理、人才培育等方面,着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企业应始终把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永恒的主题,积极争创“鲁班奖”、“泰山杯”等奖项,依托精品工程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二是树立建筑业“现代化”理念。大力推进建筑产业化,积极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实现建筑舒适安全、节能高效。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核心团队,拥有一流管理、技术及操作人才,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鼓励企业引进高科技、高水平的技术装备,提高现代化生产能力,加快实现建筑业的工业化、现代化,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树立建筑业“国际化”理念。科学引导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能够适应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项目管理企业及工程施工企业。充分发挥我市企业在高铁、港口、机场、油气长输管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立足青岛作为“一带一路”双向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依托“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有目标、有重点、有组织地开拓国际建筑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独立承揽建筑工程,或与国内优势企业、国外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建筑市场。
4.2调整组织结构 实现多元化经营
一是调整组织结构。构建以高等级企业为主,总包强、专业精、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建筑业结构体系。鼓励大型骨干总承包企业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本土等优势,通过合资、联合经营等形式实现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向交通、水利、港航、铁路、城市轨道等领域拓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等高附加值行业延伸,增强综合竞争力。鼓励中小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向专业承包企业发展。鼓励专业承包企业以技术、专利、差异化管理为特色,加强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专业优势,逐步打造自身特色及品牌。推动劳务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二是完善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建筑业企业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以及世园会、高新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加强与金融机构、国内一流开发、施工、设计、咨询企业合作,大力开拓埠外市场,同时鼓励企业利用股份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联合,参与国际承包工程,基本形成建筑业本市市场和埠外市场并重的市场格局。三是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工程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鼓励投资咨询、勘查、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招标代理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購重组等集团化模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4.3强化政策扶持 形成健康发展新动能
加强建筑业政策引导,学习江苏、浙江等建筑业发达地区政府牵头扶持建筑业做大做强的做法,切实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优势产业和形象产业着重培育。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鼓励、扶持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的激励性和操作性,从巩固企业本土市场、融资、税收、市场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为本地建筑业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达到建筑业大发展与高贡献的双丰收,为我市建筑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宝明主编.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新思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王孟钧,陈辉华,等.建筑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周枝田.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2010.
[4]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J].居业,2016,(9):413.
[5]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青岛市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http://sjw.qingdao.gov.cn/n12482268/n12482435/170103114937522035.html,2017-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