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梅
【摘 要】舞蹈与音乐这两种艺术门类紧密相连,为了让舞蹈专业学生更好把握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内在联系,乐理与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舞蹈专业学生从小较少接触专业的音乐基础知识,进入高校后学习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便有一定难度。所以针对舞蹈专业的特殊性,本文就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使舞蹈专业的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得到提高。
【关键词】师范院校;舞蹈专业;乐理与视唱教学;练耳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162-02
一、教学模式的探索
舞蹈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因为要突出舞蹈专业的特殊性,注重理论与技能的结合,所以在教学模式上除了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更要应用参与—体验模式、示范—模仿模式等。
(一)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和他弟子戚勒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前苏联凯洛夫等人的改造传入我国。我国教育界又对其进行了调整与修改。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教育性与系统性,注重新旧知识的的练习,至今仍为我国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
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巩固讲授新知识—巩固与应用—检查与评价。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中,激发学习动机最为重要。因为舞蹈专业学生不理解为何要学习乐理知识,所以要在教学开始的导入中,讲解每一个教学内容在舞蹈中的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动力。
(二)示范—模仿模式的应用
这里的示范指的是老师技能的“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在老师的指导下纠正、重复、改进,形成正确的技能反应行为。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快速直观掌握学习要领,并迅速作出相應反应,使学习效率提高。舞蹈专业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音准可能需要时间联系,但节奏的示范可以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迅速掌握。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示范—模仿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参与—体验模式的应用
这里的“参与”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而“体验”是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该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有表现音乐的兴趣和愿望。
这种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广泛,而舞蹈专业学生在表现音乐的能力上强于其他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要音乐一响,他们便能感受音乐、翩翩起舞。这样就使一节枯燥的节奏练习课通过学生的肢体表现,变得生动有趣并且记忆深刻。
二、教学内容的取舍
舞蹈专业的学生由于不具备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在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难度上要区别于音乐专业的学生。乐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在每个环节上要做到浅显易懂,不宜过深过难。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可以加大对节奏的练习,这对舞蹈专业有益处。
(一)乐理教学内容标准
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必须学通、学明白,才能更好掌握和声、曲式等学科。舞蹈专业的学生不用学习和声、曲式,所以在乐理的难易程度上就容易一些。学习内容可以从认识音符开始,然后是谱号、音的高低、音程、和弦级和弦转位、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节拍,最后是大小调式的聆听、感知与分析。
在这些学习内容中需要大量练习的是音的高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熟练辨认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中音谱号和次中音谱号的音的高低,而舞蹈专业的学生只需掌握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的音即可。音程只学习自然音程,不用学习增减与倍增倍减音程。在调式的分析中,能通过找主音的办法确定调名,并通过首调稳定音135确定大调,613确定小调。通过听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来分析大调还是小调。
(二)视唱练耳内容标准
视唱是在乐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习了简单的五线谱知识后就可以进行视唱练习了。对于视唱主要练习音准和节奏。音准是学习音乐的一大基本功,乐感好的学生音准会相对好,乐感不太好的学生通过一些练习也可以达到音的准确性。首先从小二度开始练习,然后是大二、小三、大三、纯四、纯五、小六、大六、小七、大七,最后是纯八度。通过练习基本音程,让学生感知各个音程的音响效果。例如,在练习大二度音程和小二度音程时,让学生感受很紧张、极不协调的感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感受到二度音程带来的不协调感。再比如,在练习纯四、纯五度音程时,让学生感受纯四度和纯五度音程带来的协调感觉。练习一段时间后,可加入歌曲的某一句,这些歌曲是舞蹈学生平时训练的时候常听的歌曲,让学生辨听它们的音程关系。
节奏练习是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他们对于节奏和节拍很敏感,也是他们最有兴趣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在对舞蹈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时,95%的学生在“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一栏填的是“节奏”。在练习节奏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一个节奏型掌握牢固,才可以继续学习新的内容。首先在掌握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先听辨简单的四二拍中一小节两拍的两个节奏型,可以是一个四分加两个八分,也可以是四个八分,然后加大难度,加入后十六的节奏和前十六的节奏,还有附点八分,小切分、四个十六分等稍微复杂的节奏型,进行由浅入深的练习。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一)奥尔夫教学方法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他的教学法有节奏朗读、律动、声势、器乐表演、创作等。在舞蹈专业学生乐理视唱练耳的课堂上,可以使用律动教学法和声势教学法。
律动教学法就是要求舞蹈专业学生在节奏的练习中根据节拍的强拍与弱拍,通过身体作出反应。例如大切分节奏的练习:老师通过钢琴给学生打基本拍两拍,让学生发挥个人的想象力用身体把这个节奏表现出来。让他们感受重拍在哪个音上,这种节奏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个节奏型的认知,然后要求他们书写出来。书写节奏是学生练习的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可以准确哼出节奏或用肢体表达出节奏,但书写节奏总是出错。大量的节奏型练习一定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
声势教学法是要求学生通过拍手、捻指、跺脚等方式练习多声部节奏。这种练习建立在对于节奏熟练的基础上,否则无法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分组,第一组进行音乐模唱;第二组重拍跺脚、突出重拍;第三组捻指或拍手。在这三组进行练习之前,要进行音乐模唱,要选出乐感好的学生练习模唱。
(二)柯达伊教学方法的应用
柯达伊教学法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立。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就是歌唱练习法。他主张首调唱名法,他认为该法有利于快速学会读谱,培养学生音乐的概念。对于舞蹈专业学生主要练习C大调及其关系小调,F、G大调及其关系小调即可。应用柯尔文手势学习音高的表达,使音乐从听觉到视觉有所感知。
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培养的是未来优秀的音乐教师,所以要求音乐学专业必修舞蹈,而舞蹈专业的学生必修乐理与视唱练耳,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使舞蹈专业的学生能够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松.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整合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2-13.
[2]郝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舞蹈学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及实践[J].戏剧之家,2016,(07):22-23.
[3]胡勍.视唱练耳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6,(0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