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中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研究

2017-11-07 18:36赵哲
艺术评鉴 2017年18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多元化

赵哲

摘要:钢琴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内容,也是从事音乐教育的必备技能。钢琴教学课程体系是否完善、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已成为当今高等师范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改革的核心。本文以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研究对象,对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进行研究,以达到构建科学、完善的多元化钢琴教学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多元化 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86-02

审美主体中心模式与文化交往主体中心模式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的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审美的音乐教学遵循着下面一些原则:1.参与原则;2.情感原则;3.愉悦原则。而主体的心理结构的培养成为首要的基础,因为“第一,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第二,音乐教育必须遵循听为中心的原则,要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①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以主体为中心的审美音乐教学原则是建立在以人的经验主体对音乐作品课题的一种静态的、单向的、宰制性的关系上的,因为音乐作品客体本身是不会言说和解释自身的客体。②我们作为主体对音乐作品这个客体的审美往往就深陷于对音乐作品表面的关注这一范式当中,因而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对它的教学就会被还原成为一种控制程序,并会按照主体的标准来设定,不同的音乐所包含的多样性、丰富性就被扼杀了。如果我们按照这种主体模式进行教学的话,只是单向性的理解,不去了解它的文化、它的音乐结构、它的音乐概念就会造成片面或错误的理解,这钟教学模式是我们应该注意和摒弃的。

与审美主体中心模式相对应是的文化理解的交往主体模式。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是为了达到交往合理化以及生活世界合理化的构想,可以简单归为三个方面:1.强调语用学的功能,突出平等的、非强制性的语言交往、协商的交往功能;2.对音乐文化生活世界内在的传统规范引入反思的机制,建立起深层或批判的阐释等,为交往的合理化奠定更为合理的基础;3.强调以相对独立的公共领域保证大众的民主参与。③根据以上三点我们可以总结出:1.不同的学生对音乐存在不同的理解,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的理解,要对他们的理解给予肯定;2.对待音乐也要存在一定的批判性和反思,不同的文化孕育这不同的音乐,对待不同的音乐要平等;3.要平等、自由的对话,保证音乐文化领域中的公正平等。

两种不同模式带给我们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针对这两种模式带给我们不同的教学效果,笔者对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育提出几点意见,希望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构建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率的多元化钢琴教学体系。

一、加强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

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学习其他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学习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也是音乐专业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的必修课程。音乐理论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质量,如果我们只专注于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那么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对音乐专业其他方面的学习及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全面而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对技能课程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是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例如,有很多同学在演奏钢琴作品的时候,往往对作品中的和声进行、调式调性变化把握不完整,演奏不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境,这就体现出理论课程的重要性,钢琴虽然是一门技能课程,但是也离不开理论课程做基础。我们想要更好地表达一首作品,就要从这首作品的各个方面入手学习,多元化、全方位的学习不能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乐曲的音乐语言进行准确、细致的分析,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演奏感染力。

二、拓展教学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与成谱伴奏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中体现学生综合音乐思维和音乐创造能力的课程,学好这两门课程对学习钢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能够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很强即兴伴奏能力非常重要,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艺术实践都离不开即兴伴奏,它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有重要作用。而成谱伴奏的训练能够使学习者可以在节奏感上建立协调的配合,还可以使伴奏者和演唱者达到呼吸配合上的协调,可以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

(二)开设钢琴艺术史课程

钢琴艺术史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钢琴的诞生、发展、完善的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音乐流派、不同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与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等音乐知识。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三四年的大学时光能够接触到的钢琴作品是很有限的,更不可能全面系统的了解钢琴艺术的发展历史。因此开设钢琴艺术史课程能让学生全面了解钢琴的历史,以及钢琴音乐的历史,使他们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涵养,提高整体的艺术素养。

三、创新教学模式

高等师范院校每年招收来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此钢琴教学也要因人而异。

(一)“一对一”教学模式

“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可以让老师能够更加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教师也可以把精力都集中到每一位学生,可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有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更能够凸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同样存在一定的漏洞,例如学习者之间缺乏交流、不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因此,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钢琴小组课教学模式

钢琴小组课教学模式是在“一对一”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以往的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模式中一直存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模式有多种,例如:一对二、一对四等。一对二、一对四模式运用比较普遍,学生人数比较合适,教师可以统一教学进度,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克服前一种模式的不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位同学,也就不能积极了解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从而就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就会失去信心,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三)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时候,通过改革,钢琴集体课模式产生,这种模式更加符合现代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要求了。钢琴集体课可以增加讲授的内容,扩大知识覆盖面,可以培养学生在鍵盘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分班,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作出适当调整;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进度情况加课或减课,从而解决学生“不够吃”和“吃不了”的问题。

四、结语

总之,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改革要从实际出发,遵循文化理解的交往主体模式,重视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这一目标。

注释:

①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③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观念的三个转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8年版第2期.

参考文献:

[1]曹晓芳.高师音乐教育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J].艺术教育,2009,(0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观念的三个转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8,(02).

[4]管建华.21世纪的抉择——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的三个“缺失”问题谈起[J].人民音乐,2015,(01).

[5]王璐.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6]王晓升.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