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英
(华安县农业局福建漳州363800)
闽南坡地茶园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集成技术研究
□李月英
(华安县农业局福建漳州363800)
近几年华安县茶产业获得巨大发展,据统计,全县从事茶叶种植农户2.6万户,种植面积16.8万亩,其中铁观音种植面积约16万亩,约占总种植面积的95%。随着茶园的开发力度加快,特别是开发初期,各地争先恐后追求数量,造成:1、开垦建园基础低,山顶、山脊或陡坡。2、修建茶园的标准低,茶园梯田台面呈顺坡倾斜,梯陡台窄,前无埂,后无沟,梯壁又未种草覆盖保护,茶园的拦泥蓄水等水土保持设施不配套,交通也不便利。3、茶园管理水平低和过度采摘,茶园退化快,产量低品质差,广种薄收的现象突出,许多茶园变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园”,恶化了茶园的农业生产条件,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效益。
茶叶种植;修建茶园;茶园管理
项目名称:《闽南坡地茶园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集成技术研究》
项目实施单位: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项目实施时间:2014年1月-2016年1月
试验地位于华安县市后村哈龙峰茶叶生产基地,以集水单元为区域,面积667hm2。现状试验地茶叶种植基本上是顺坡种植和台地种植,水土流失程度达中度流失以上,茶园覆盖度低,地表裸露面大,季节性旱情较严重,茶叶生长缓慢,产量低下,田间作业道有沟蚀现象,生态环境较为恶劣,不利于茶树的生长。
采取对照的研究方法。在667hm2试验区内,从上到下分成地形、地貌、坡度及茶树的树龄、冠幅、大小、长势大致相同的2区,其中一组为对照区,另一组为经过“梯田网、草网、水网、路网”建设的试验区。
2.3.1 梯田网建设。针对试验区内茶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田面不整,梯壁破碎裸露,而且生产运输不便,排水、蓄水配套设施缺乏的特点,田面田埂沿等高线布设,按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修建水平梯田,以截短坡长,控制坡面水土流失。
水平梯田设计标准按防御暴雨10年一遇3~6 h最大降雨进行设防。
梯田田面宽2m以下、15度以上坡地修筑反坡梯田,田面微向内侧倾斜。
梯田田面宽2m以上、5度~20度茶园,内侧开挖竹节沟,外侧筑埂,夯实成型,形成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梯田网,控制泥沙、水下沙,保持水土,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3.2 草网建设。在梯田的梯壁种植菅草、铁芒萁、灌木籽,梯田的田埂种植爬地兰、平托花生、马尼拉草皮,田面种植白三叶、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印度豇豆等草种,降低茶园的裸露面,减轻雨滴的击溅侵蚀,控制茶园土壤面蚀,提高茶园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变“三跑”茶园为“三保”茶园。
3.1.1 缓坡梯田。梯田面宽2m以下、15度以上的茶园,由于园面窄,如果茶园修成水平梯田,易使茶树生长面积减少,因此必须修成反坡梯田。主要技术要点是:在田埂的同一等高水平线上,把梯田面修成内低外高(里外高差10~20cm左右),成一倾斜面,田面坡向与山坡坡向相反,反坡面坡度视坡地坡度大小而异,一般为3度以下,坡陡面窄者反坡度较大,反之较小。
3.1.2 水平梯田。田面宽2m以上、5度~15度坡地,内侧开挖竹节沟,上宽40cm×下宽30cm×深30cm,竹节沟要低于园面5~10cm,以便排水;外侧筑埂,田埂上宽30~50cm×下宽40~60 cm×高20~30cm,断面呈等腰梯形,夯实成型。主要技术要点是:把开挖竹节沟的土来筑前埂,方法可行;埂要比较宽,便以茶园作业,一般埂上宽30~50cm为宜,高20~30cm就可满足防御暴雨10年一遇3~6h最大降雨,同时埂要夯实,如不夯实,会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
从试验可以得出,项目区从上至下,根据不同的田面宽度,修筑缓坡梯田、不同形式的水平梯田,截短了坡面坡长,形成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梯田网,减沙率达到92.8%,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我们选用铺马尼拉草皮、白三叶、圆叶决明、印度豇豆及本地草种菅草、铁芒萁、灌木籽对茶园的埂、梯壁及园面空地进行套种,增加地表覆盖。
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项目区的茶园裸露面随着覆盖材料的生长不断减小,下雨时,没有覆盖的排水沟的水是混浊的,土壤粘粒含量高,而有种草的茶园排水沟的水是比较清澈,土壤流失量明显减少。同时,梯壁种植菅草、铁芒萁、灌木籽,田埂铺马尼拉草皮,园面种植白三叶、圆叶决明、印度豇豆具有很好的防蚀效果,景观优美,但田埂用铺马尼拉草皮,造价偏高,适合于农业观光。因此一般茶园草种以种植白三叶、园叶决明、印度豇豆为主,既能迅速覆盖茶园裸露地表,又能作绿肥压青,培育土壤肥力,且景观优美,造价较低,适合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经过二年试验研究,试验区的茶园的土壤湿度高于对照区,茶树长势明显比对照区茂盛,景观优美,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见表1)。
3.3.1 保土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区的土壤流失量比对照区减少1 218.9kg/667m2,减少92.86%。土壤侵蚀指数从原来的1 968.9t/km2.a,下降至150t/km2.a以下。
3.3.2 保水效果。试验区建设了蓄水池,蓄水容量450m3左右,加上梯田的竹节沟,增加了降水就地拦蓄能力,减少迳流,减轻水土流失,使之旱能灌、涝能排能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水效果显著。
3.3.3 经济效益。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区的茶青产量增加了43.5kg/667m2,增产率8.75%,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的产量将进一步提高。同时,茶叶的品质也明显提高,每kg商品茶可提升附加值10~20元。
经过二年的研究,初步探索出适合闽南地区坡地茶园的“梯田网—水网—草网—路网”四网防治水土流失优化配置模式,使坡地茶园的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茶园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集水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86%以上,茶园覆盖率达82%以上;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率达92%,减沙率达92.86%以上,亩增产茶叶43.5kg,茶叶的品质明显提高,研究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表1 不同处理的水土保持防蚀效果及其效益分析表
[1]陈小英,查轩,陈世发.山地茶园水土流失及生态调控措施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01):51-54+58.
[2]陈小英.山地茶园水土流失机理及生态调控措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004-7026(2017)20-0070-02
S571.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