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人才培养中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1-07 02:56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吕 力

(贺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外向型人才培养中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吕 力

(贺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我国对外贸易日益频繁,与国际各国的经贸交往越来越密切,外向型经济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大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在国际交往中流利地使用英语的外向型人才。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外向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探寻切实有效的对策,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知识+英语技能”双强的外向型人才,提高我国在国际竞技场上的经济贸易实力,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外向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一、引 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特别是“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进入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时期。国内的许多高端企业走出了国门,同时越来越多的海外商人到中国投资办厂,国际商务合作日趋频繁,外贸进出口增长显著。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外向型人才支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可见,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单一的“专业过硬”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培养大批专业知识扎实、又能熟练地使用国际通用的商务语言——英语来进行对外合作洽谈、贸易谈判、英文资料翻译、处理相关涉外事务的外向型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外向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脱节,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只有充分研究面临的问题,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不断提高外向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外向型人才培养中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合作增多,外资企业和外事部门需要大量英语应用能力强的高级人才,但是却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员,这说明当前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专业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不能胜任涉外业务。同时也表明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外向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体系不全,英语学习脱节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不完整,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起点较低和基础较好的学生一视同仁,把课时总数、教学进度、学习内容统一化。课程教学连贯性不强,往往只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开设基础英语必修课程,之后的两个学年就没有英语必修课了,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一些后续英语选修课程,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对待选修课的学习态度很随意,并没有真正用心学,只愿意选修考试容易通过、容易得到学分的课程。第三和第四学年能结合学生的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并要求学生务必学习并通过考试的还比较少。没有考研目的的学生,在后两年的学习生涯中,基本上很少接触英语,等到毕业时能运用自如的英语知识所剩无几。因此,这种零散的教学体系脱离了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英语需求,保证不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难以提高。

(二)教学模式落后,教学设备有限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一些老牌高校的大学英语逐渐采用了基于数字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网上合作学习模式。但是受经济条件限制,部分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可利用的英语教学设备有限,语言多媒体实验室基本上都是安排给英语专业的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集体式教学模式,往往出现班级过大、人数过多的问题。而外向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必定是通过反复地实践操练才得以不断提高的,这种大班集体式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不利于英语语言的实际操练。再加上课外学习平台缺乏,无法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环境,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严重影响了外向型人才英语技能的培养,成为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三)ESP课程缺乏,专业英语水平差

当前部分高校没有以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为参照,没有以新的教学要求为指导,也没有本着以应用为目的的导向,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的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也称“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另外,缺乏能用英语传授学科专业知识的ESP教师也是其原因之一。教师的课堂讲授往往仅限于对教材本身的讲解,对一些重要的语言点进行语法分析、英汉翻译,没有把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效地对接起来。这使得学生掌握的英语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上,专业性不强,导致毕业后从事涉外工作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对涉及专业领域的英语看不懂,也说不出,这与外向型人才应具有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沟通的要求相差甚远。

(四)教材实用性不强,专业与英语脱离

我国一些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比较单一,以《大学英语精读》《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主打教材,虽然这些都是优秀教材,但是其教学材料和活动的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选用的篇章多数来源于文学领域的作品,侧重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涉及经济、科技领域的实用应用文比较少,英语的工具性作用没能有效地显现和发挥出来。以致学生学到的英语一般只能应付日常英语交际和阅读一些文学类作品,对一些英文订单、英文合同等却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涵义,有可能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翻译不了英文合同,法律专业的学生看不懂英文法规,根本达不到国际化高素质外向型人才应具备的英语水平。

(五)重知识轻能力,实践课时不足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强调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观还停留在知识型教学上,没有与时俱进地形成应用型教学观,仍然过于看重学生的期末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成绩,课堂上依旧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很少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间缺乏协作,学生开口实践英语的机会有限。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课外英语实践也缺乏具体的课时要求,第二课堂英语活动的参与也没有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所以学生参加课外英语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正是由于学生在校时对英语的实践训练不足,毕业后的英语交际能力难以胜任各种国际商务活动。

(六)评估方式单一,教学效度不高

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些老师对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有所误解,片面强调考试分数,只在期末进行一次英语知识书面考试,单一的以期末考试成绩(占70%或60%)和作业成绩(占30%或40%)两项成绩综合起来评定学生的英语水平。考试形式也过于片面,往往只进行笔试而没有口试,只侧重“读、写、译”技能和兼顾“听力”的考查,而轻视了“说”能力的考查。不少高校还主要把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英语教师教学质量优劣的评估标准。这种古板的评估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从而难以衡量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全面掌握、特别是实际应用的程度,更无法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三、与外向型人才培养相衔接的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为培养更多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英语技能”双强的高素质、国际化外向型人才。高校领导和英语老师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由以前单一的“知识本位”向更加注重实用的“能力本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则由“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改变为“语言+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2]20-23。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改革对策。

(一)构建“分层立体化”教学体系

为了使大学生一毕业就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达到外向型用人单位对职员英语水平的要求。各高校应及早革新过时的教学体系,推行“分层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3]2。

首先,可构建“2+1+1”分层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分层”指的是把四年的大学英语课程细分为:“两年综合基础英语课程+一年拓展类英语课程(包括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一年专业英语课程”[4]69-72。第一和第二学年学习基础的英语课程,以训练听说能力为主,着重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三学年为提高阶段,为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开设拓展类英语课程,如“高级口语、高级听力、高级写作、快速阅读技巧与实践、英汉对比与翻译”等英语技能类课程,以及“外贸函电与谈判、饭店英语、现场口译、科技翻译、应用文写作”等英语应用类课程。此外,外向型人才要求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特点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西方文化类课程学习,因此,还应开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的英语文化类课程,如“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欣赏、中西语言文化对比”等课程。第四学年为后续(专业)阶段,学生重点学习专业英语,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增设不同的专业英语课程,例如: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开设“市场营销英语”;给秘书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商务接待英语”;给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国际酒店服务英语”。“2+1+1”教学体系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在课程安排、教学时段、课时、学分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分层形式可参照下表:

表1 “2+1+1”分层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其次,构建“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立体化”指的是把四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各个要素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结合起来,包括五方面的立体结合,即:“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综合基础英语课程、拓展类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相结合;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基础英语实践与专业英语实践相结合。”如图1所示:

优化后的“分层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以应用能力为核心,使大学生们在高校的四年时间里,能持续不断、由浅入深系统地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确保综合英语基础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两手抓,基础英语实践和专业英语实践两不误,多层次训练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这种教学体系有利于拓展外向型人才的国际视野,培养综合人文素养,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毕业后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倡导“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外向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施计算机、课堂和网络有机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要将传统的教师“黑板+粉笔+录音机”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转向以计算机及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要将传统的学生“笔+纸”的学习模式也应逐步转向“教师教+学生学+网络辅导”三位一体的模式。实施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与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优势,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灵活自如。如图2所示:

图1 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图2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教育部高教司2004)

同时,为了加强外向型人才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把课后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英语的学时和学分比例适当提高,建议采取“3+1+1+X”的教学模式,即把周学时的英语教学安排为:“读写译教学3学时+听力教学1学时+口语教学1学时+网络自主学习X学时”[4]69-72。对于英语起点较低的学生,建议采取“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对于英语起点较高的学生,建议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在系统后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充分利用教学平台与学生保持交流和互动,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在其中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更主要的是对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

“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彰显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了英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朝着个性化、主动式、探究式、协作式、打破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方向迈进,从而达到有效地培养外向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双重效果。

(三)设置ESP课程

学习ESP课程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把大学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衔接起来,能让学生在接受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学习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提高英语技能水平[5]84-85。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书刊和文献阅读能力,及时了解和应用国际上本学科领域的新知识、高技术,加强用英语进行本专业学术研究和交流的能力。

各高校可围绕学科知识,为各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对口的ESP课程。例如,广西高校可根据当地稀缺的能源、石化、林浆纸、物流、医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把英语融入到相关的专业学习中,设置工程英语、物流英语、科技英语等ESP课程[4]69-72。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设置了地理英语课程,专门为地理学科领域高级科技人才英语技能的培养开通了渠道。贺州学院面向广西、东南亚培养涉外旅游高级管理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增加了旅游英语课程,学生除了学习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广西医科大学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任务,医学英语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在ESP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课上引导学生多讲、多练,课下鼓励学生多实践。ESP课程教学模式见图3。

图3 ESP教学模式

(四)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料和辅助设施。首先,选择科学、实用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是培养外向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不同的英语学习阶段,应该选用不同的教材。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可选用国内出版的配有网络教学软件的国家级大学英语优秀系列教材,这类教材遵循通用英语阶段语言学习的规律,编写时注重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衔接,在课文内容、词汇编制和练习形式的编排上加强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以夯实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在提高英语学习阶段,可选用国内外出版的创新思维应用类英语系列教材,以将英语学习、所学专业、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这类教材时代气息浓厚,选篇话题新颖,内涵丰富,涉及经济、科技、文化等不同领域,能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其配套的视听说教材往往来源于BBC原版音像视频,能让学生体验到鲜活的语言、纯正的语音,让学生通过场景真实的交际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后续(专业)英语学习阶段,所选的教材应与学生的专业紧密关联,和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相衔接,符合实用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点。为此,各高校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知识的需求,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英语教材,最好选用国外原版的具有职业特色的ESP系列教材,因为这些原版的英文教材涵盖了各学科专业的英语术语和英语篇章,让教师和学生易于获取本专业领域国际前沿的新知识,缩短与国际前沿之间的学术距离。教材选择如图4所示:

图4 大学英语教材

其次,处于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师还要善于从网上获取课程资源,把MOOC、Unipus等各种外语教学平台上优质的课程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器官,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下载与所学教材配套的随身学App等手机应用软件,充分利用好上面的课程资源,利用碎片时间,记单词、练口语、听听力、看视频,把教材放进口袋里,随时随地学英语,使英语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

(五)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学中提升外向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英语教学方法。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者”,“以任务输出为中心、以提高语言实用能力为目标”的新理念,不断创新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法,不仅要重视语言基础知识与语言基本技能的传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在给国际经济贸易、国际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的讲授英语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涉外商务洽谈和外贸业务洽谈的能力,可设计以语用为主要目的模拟国际会议、模拟商务谈判、模拟运营等活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自模拟一个公司,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向其他公司介绍本公司的基本状况、营销业绩并进行两个公司之间的贸易谈判。这些以任务为核心的研究实践课,包括课前明确任务、收集资料,课堂上相互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课后写研究报告等活动,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有机地把教、学、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让他们体验到在实践操作中应用语言的成功与快乐。

高校应大力提倡英语教师开展教学探究,在教学中积极创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展开分组辩论、情景会话表演、专题讨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布置实践任务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例如,在教《大学英语精读Ⅰ》的课文“The Present”时,可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Johnnie、the old lady、Myra角色进行情景表演。为了让学生明白“血浓于水”的道理,养成尊敬长辈的优良品德,可设计话题“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学生易于融入真实的语境中,轻松自如地应用鲜活的语言。同时,高校应积极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英语”语境,参加形式多样的英语实践活动,如每日阅读一篇英文文章和收听一则英文新闻报道、每周参加一次英语角活动、每月聆听一场英语讲座、每学期参与一台英语晚会,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全省或全区举办的各类英语大赛。这些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增加学生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语言学习机会,多维度地夯实学生的英语技能,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熟练运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打好基础。

(六)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要想实现外向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保证培养质量,必须完善科学、公正的教学评估体系。传统的大学英语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学课本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往往采取标准化考试,以客观题为主,设计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最终成绩取决于卷面成绩。这种只注重考试结果的评估形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不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新需求。现代的大学英语考试应该更加形式多样,重点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不仅仅限于课本知识,考题以主观题为主,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情景对话、复述课文、进行辩论赛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评估体系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终结性评估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要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3]2。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把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进行学生成绩总体评估,实施的大学英语“415”教学评估体系非常有效,如图5所示:

图5 大学英语课程评估方式

梧州学院对外向型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能力的评估方式也很不错,除了对学生进行作业、考试、课内外活动和自主学习等形式的内部评估外,还对学生进行外部评估,即学生要参加校外的实习,在实习结束时,实习基地的导师分别对每个实习生的实习表现和英语技能水平进行评估。此外,学校鼓励学生结合专业需求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英语认证考试,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英语导游证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商务英语证书考试[6]99-103。

“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教师、学生、教务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方式客观、合理、公正,能多层面、多角度和多环节地测评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应用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外向型人才的专业英语素质和能力。

四、结 语

高等教育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依据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各高校应积极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相应的对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学生的英语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既懂英语又通晓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外向型人才队伍,提升我国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黄星,夏玉波.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 ESP 实践教学研究[J].大学英语教学,2010(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吕力.广西高校应用型人才英语技能培养研究——基于广西开放开发战略[J].贺州学院学报,2011(3).

[5]黄蕾,何大顺.大学英语四级后ESP教学问卷调查分析与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6]闫爱花.ESP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专业化口语教学——以梧州学院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1(1).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Foreig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LV L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With the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One Belt and One Road”,China has increased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trade.It has more and more cooperation with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economy and trade.It has shown its export-oriente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As a result,it urgentl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export-oriented talents who are proficient in expertise and can apply English fluently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However,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export-oriented talents,there are some problems.Therefore,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aspects of teaching system,teaching mode,curriculum design,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So as to cultivate more export-oriented talents who are proficient in expertise and English,enhanc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foreign trade,constantly promoting ou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ultivation of export-oriented talent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

G642.0

A

1673—8861(2017)03—0128—08

2017-06-15

吕力(1972-),女,广西玉林人,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239)、广西高校科研项目(YB2014373)。

[责任编辑]张琴芳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