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丰
(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胡适研究·
胡适论“持久战”
——以胡适1937年9月的两篇演讲为中心
王建丰
(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在翻阅民国报刊时,发现胡适一则佚文《中国抗战的前途》,该文是1937年9月26日胡适在美国旧金山作的一篇演讲。9月29日,胡适又作了《中国能赢吗?》的英文演讲。胡适的这两篇演讲对“持久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胡适的“持久战”论是全面抗战以来对“持久战”比较早且比较客观的论述,分析有理有据,见解独到深刻,是对当时国内、国际“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有力批判,对争取爱国华侨、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具有重要作用,对胡适研究和中国抗战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胡适;持久战;佚文;胡适研究;抗战研究
说起“持久战”,我们自然会想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在毛泽东之前就有人提出了“持久战”,影响比较大的是杨天石*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Ⅱ》,华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61—74页。,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反驳,如胡新民*胡新民:《蒋百里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有关系吗?》,《党史文汇》2014年第2期;《“持久战”是蒋百里最先提出的吗?》,《文史天地》2014年第3期。、李佑新和陈龙*李佑新、陈龙:《〈论持久战〉有抄袭之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25日。。其实,我们无须纠结于谁最早提出“持久战”,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开篇就说道:很多人都说持久战。虽然都谈“持久战”,但是论述的角度、广度、深度、高度却不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无疑是集大成者。《党史博采》2015年第2期刊载的《还有多少人提出过抗日持久战?》*欣明:《还有多少人提出过抗日持久战?》,《党史博采》2015年第2期。,认为最早提出抗日持久战的是孙中山,早在1912年;提出抗日持久战年龄最小的是蒋百里的小女儿蒋和,时间在1938年4月。接着,作者梳理了七七事变后最早提出抗日持久战的文章和著作、3本汇集持久战文章的书籍,以及国民党人的相关论述。文章还系统梳理了对“持久战”有相关论述的人,即:孙中山、蒋和、范文澜、刘孤帆、陈诚、史德华、张闻天、郭沫若、陈绍禹、叶剑英、张云逸、史良、李公朴、刘真如、周恩来、彭德怀、秦邦宪、毛泽东、白崇禧、蒋百里、蒋介石等。其实,早在1937年9月,胡适对“持久战”就有精当的论述,却被学界所忽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全面抗战爆发后,胡适于1937年9月赴美进行抗战宣传。本文以1937年9月胡适在美国作的两场演讲为中心,探讨胡适的“持久战”论。
抗战时期,胡适对抗战的态度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胡适在9月19日的日记中记载:
今早知道昨夜十点,日本军队袭攻沈阳,占领全城。中国军队不曾抵抗。
午刻见《晨报》号外,证实此事。
此事之来,久在意中。八月初与在君都顾虑到此一着。中日战后,至今快四十年了,依然是这一个国家,事事落在人后,怎得不受人侵略*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3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655、656、657、658页。!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胡适逐渐改变态度,走上了拥护抗战的道路。
7月9日,胡适离开北平,12日从南京飞往庐山*胡适:《致张元济》,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24卷,第339页。,参加蒋介石、汪精卫召集的谈话会。
7月25日,胡适请陈布雷电告政府,“要研究关于华北的一切外交文件,就使不能发表,亦应印成密件,使政府当局知道他们(文件)的实在文字与意义。”*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3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655、656、657、658页。7月27日,胡适劝汪精卫公布1935年有关“何梅协定”的文件*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3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655、656、657、658页。。胡适“要求政府将华北交涉的全部文件公布,或印成文件分发有关人士详加研究。这一要求的实际意图,很可能是为对日交涉作准备。”*耿云志:《七七事变后胡适对日态度的改变》,《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1期。
胡适不相信中国军队的抵抗能力,对1937年7月28日北方传来的“我军夺回丰台、廊房、通县”的消息表示“奇怪”。果然,第二天,“早起始知北京事骤变,宋哲元全部退出,北平事交给张自忠维持。昨日南北西苑俱惨败!”*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3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655、656、657、658页。正因国力如此,胡适对抗战的前途充满了悲观的情绪。
7月30日,胡适与高宗武、萧同兹、程沧波、裴复恒商谈决定了两件事情:“*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 32卷,第658、660、663、663、668页。外交路线不能断绝,应由宗武积极负责去打通此路线。*胡适:《致蒋廷黻》,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 24卷,第338、338、338—339页。时机甚迫切,须有肯负责任的政治家担负此大任。”并且打电话给陈布雷,“勉他作社稷之臣,要努力做匡过补缺的事”*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3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655、656、657、658页。。胡适此时对外交上的谈判与斡旋寄予很大的期望,极力主张外交路线不能断绝。
7月31日,蒋介石邀请胡适等人吃午饭。“蒋先生宣言决定作战,可支持六个月。”胡适认为不方便说话,在临告辞时对蒋说:“外交路线不可断,外交事应寻高宗武一谈,此人能负责任,并有见识。”随后蒋介石、汪精卫都找高宗武谈过话。胡适认为“我们此时要做的事等于造一件miracle﹝奇迹﹞,其难无比,虽未必能成,略尽心力而已。”*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 32卷,第658、660、663、663、668页。时隔一天,胡适虽然还是非常倚重外交手段,但是已经深知很难成功,近似于“造一件miracle﹝奇迹﹞”。可以说,面对国家、民族灾难,胡适大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毅力和决心。
当天,胡适给蒋廷黻写了一封信,信中以中苏两国作比较,得出中国难以避战的结论。信中说:
苏俄可以有避战的资格,而我们没有避战的资格。苏俄所以能避战,第一因为对外有抵抗力量,第二因为对内有控制的力量。我们这两件都没有。对外力量太弱,故不能阻敌人深入,六年的避战只见敌氛日深,受逼日甚,结果是因为无力抵抗,故终不能避战。第二个因素更重要。我曾说过,只有强固的政府能忍辱,能接受屈辱的和平。你在“九一八”之前所见,我在民廿、民廿一二年所见,在当时所以不能实行,只为政府的力量不够实行。如政府在民廿能有民廿四的巩固,满洲问题还可以和平解决。至今想来,史实如此,不足怨悔。
今日政府比廿四年更强了,但恐怕还没有强到一个可以忍辱避战的程度,——又无政治家能担负大责任,——故至今漂泊(drifting),终陷入不能避免的大战争*胡适:《致蒋廷黻》,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 24卷,第338、338、338—339页。。
通过梳理胡适的日记和书信,可以发现胡适对日态度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九一八事变以来的6年中,胡适一直都是反对对日作战:“问题重心便是我们怎么能打?拿什么去抗日?我们陆军的训练和装备均甚窳劣;既无海军,实际上也没有空军;也没有足以支持战争的国防工业,我们拿什么去抗日呢?这是一件悲剧。”*胡适:《胡适口述自传》,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18卷,第226页。1937年7月31日,胡适的思想开始转变。胡适那封给蒋廷黻关于中国不能“忍辱避战”的信,已经流露出“和比战难”的想法。之所以没有寄出,说明胡适当时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或彻底考虑清楚。到了9月8日,胡适的态度全变了,走上了拥护抗战的道路。胡适后来回忆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我们都曾仔细考虑过局势,我也从不主张轻易作战。为什么呢?就因为我们经济、文化、工业等等的基础都有些不敢接受这种挑战,打这空前大仗。到庐山会谈的时候,我们认为忍受得已经够了,正像一个患盲肠炎的人,明知开刀可以有性命危险,但是为保全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再怕冒险。所以,我们就接受了挑战,参加了战争,一打就打了八年。”*胡适:《在上海文教界欢迎会上的讲话》,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22卷,第664页。胡适对日态度的转变是基于对日本、对中国国内和国际形势深入的观察、比较和思考。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不死,卢沟桥事变以来尤其是淞沪抗战以来南京政府的抗战决心和全民族的抗战行动,国际上没有支持和平的确实保障,是胡适对日态度转变的客观原因。胡适走上拥护抗战之路的主观原因是胡适是一个反对日本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者。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胡适一度与汪精卫、周佛海等“低调俱乐部”成员走得很近,正是因有无爱国思想的不同内因,汪、周等人沦为汉奸,胡适最后走上了为抗战奔走呼号的道路。
1937年9月8日深夜,胡适从南京出发,踏上了赴美抗战宣传之旅。9月26日,胡适飞抵旧金山,下午在大中华戏院作了《中国抗战的前途》的演讲,后来刊登于12月6日出版的《集美周刊》第22卷第11期。《中国抗战的前途》为笔者新发现的佚文,曾刊登于2015年6月《胡适研究通讯》第2期*见《胡适研究通讯》2015年第2期。近代中国研究网:http://jds.cass.cn/Item/30911.aspx。。(《中国抗战的前途》全文附后。)
在《中国抗战的前途》中,胡适主要谈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卢沟桥事变,尤其是淞沪会战以来,全国抗战的意义和良好影响。第二是中国能抗战多久。
关于全国抗战的意义和良好影响,胡适谈了两个方面:第一是抗战以来,中国实现了真正统一。第二是国内无论前线还是后方,都得到一种新的经验和训练,而这正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所必不可少的。
关于中国能抗战多久,胡适认为有三个因素:第一,日本能打多久;第二,中国能打多久;第三,国际上将有何种可能的大变化。
关于日本能打多久,胡适首先驳斥了以下三种乐观的观点:1.日本财政不巩固,长期作战会难以支持。2.日本的武力是预备对付俄国的,因此不会用最大的力量来对付中国。3.日本民众反战,如果战争持久,会起来革命。胡适认为“打算盘要打最不如意的算盘,然后方能作最大的努力”,不能用太乐观的态度来估计日本,要估计日本长久打下去。
关于第三个因素,国际上会不会有大变化的可能,即会不会有其他国家参战帮助中国。胡适认为,第三国帮助中国,即等于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都会极力避免。首先,美国是最不愿意参战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直到1917年才参战。美国与英国虽是同文同种,但是直到英国打得精疲力竭,美国才不得已参战。因此,希望美国参战帮助中国,绝非易事。关于英国,虽然中英关系很好,但是英国要防备意大利,要顾及西班牙战事,因此无力帮助中国。胡适对英国帮助中国是不抱希望的,这从胡适的日记中可以看出。1937年9月8日,胡适到英国大使馆拜访布莱克伯恩参赞,得知英国海军太弱,英国在中国海只有4只巡洋舰,1只被困长江,1只搁浅受损伤,仅剩两只船,英国完全没有力量帮助中国*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 32卷,第667页。。关于苏联,因苏联要顾虑西方的德国和意大利,他顾虑西方的德意重要过防备日本,且苏联内部出现问题,也不可能参战。因此,希望其他国家参战来帮助中国的想法未免太乐观了。
关于中国能抗战多久,胡适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自己能打多久,并从人力、财力和军火接济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从人力兵士的素质来说,中国远胜于日本,而且中国的财政和军火接济都不成问题。因此,胡适认为,关于中国自己能打多久是可以比较乐观的。
最后,胡适说,只要中国能坚持,就会有其他国家帮助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的潜艇将美国拉入战争。这次,将会是日本的海陆空军将美国卷入战争。总之,日本能打多久,国际能否帮助中国,这些问题都可以不管,只要团结统一、有组织、有训练的中国能持久下去,日本内部便会发生问题,国际也会慢慢起变化,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有学者认为胡适的“持久战”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论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因为“前者把自己的命运拴在别人的身上”*刘庆楚:《试评胡适抗战思想的演变》,《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可见,此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1937年9月29日,胡适在Commonwealth Club(联邦俱乐部)进行午餐演说,题为CanChinaWin?(《中国能赢吗?》)该文收在2003年版《胡适全集》第37卷,可能因为以英文的形式出现,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
此次演说中,胡适认为有六大因素决定战争的结果,决定中国能抗战多久。第一,战争的起因,战争是否具有正义性?胡适认为,毋庸置疑,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第二,政府与人民是否团结一致将战争继续下去?胡适认为,现在大敌当前,中国已经达到100%的统一。第三,国家是否有足够的人力打持久战?胡适认为,中国有远胜于日本的人力将抗战持久下去。第四,国家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战争?胡适认为,中国的财政情况比日本好。上述四个因素对中国抗战的胜利是有利的。
关于第五个因素,国家是否有足够的武器装备进行战争?胡适介绍了目前中国有一些公开的和不公开的渠道,接受军火支援。但是,随着战事的演进,这些支援渠道会越来越困难。这有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的参战。紧接着胡适谈了第六个因素:国际上是否有其他国家参战帮助中国?胡适分析,美国、英国、苏联由于种种因素,都不会轻易参战。因此,不管其他国家对中国如何友好,如何同情中国,都不能依靠其他国家参战来帮助中国。
演讲中,胡适充分运用了他对美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心理的了解,采取符合美国听众接受习惯的表达形式,使中国争取援助的诉求能够得到美国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莫高义:《论胡适使美演讲》,《学术研究》2005年第4期。。胡适在演讲中说,一切中国思想清楚的人并不希望美国卷入这场战争。胡适对于美国人民要求置身于战争之外的愿望寄予极大的同情。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抱以很大的同情,但是美国人民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胡适说,我来这里不是请求贵国政府和人民加入这场战争。我相信贵国99%的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抗战寄予很大的同情,但是我得知,55%的人民对于战争,投票选择中立。并不是大家不爱中国,而是因为你们更爱你们自己的国家,这是合情合理的。最后,胡适说,仅靠消极的绥靖主义是不能避免战祸的。胡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加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中立。但是置身战争之外3年之后,于1917年对德宣战。是什么原因让美国参战呢?是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将美国卷入战争,而今天把美国卷入战争的将是无限制的空军战争。胡适认为苏联、英国、美国将会卷入战争,整个太平洋都将会卷入战争,将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战争来终止战争,从而使整个世界确保享有民主政体,使整个人类更加安全*胡适:《中国能赢吗?》,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37卷,第403—417页。。后来事实证明,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将美国拉入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苏美英等国结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胡适的预言,为后来的历史发展所验证了。
胡适在美国的演讲和活动引起了日本当局的高度关注。“日本有人提议,为抵消胡适在美国的影响,日本应派三位干员到美国去。这三人是鹤见佑辅(学者、曾任众议员)、石井菊次郎(老外交家、兰辛石井协定的谈判者和签字人)、松冈洋佑(外交家、后出任外务大臣)。”*耿云志:《胡适与抗战》,《安徽史学》1989年第1期。当时杨鸿烈从日本给胡适写信说,“在日本人眼中,先生是他们的‘侵略主义’的大对头”,“先生在美的一言一动,日本的报纸都详为揭载”,“或以为先生们善于为有组织的宣传,……故使美国排日的空气甚为浓厚”*《杨鸿烈致胡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卷,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75—376页。。可见,胡适在美国的宣传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不仅争取了朋友,而且打击了敌人。不久,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肩负战时外交之重任,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面临两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是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一是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战,各党派、各阶层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有不同的判断和总结。当时有两种论调对全民族抗战危害最大:一种是“亡国论”;一种是“速胜论”。“亡国论”,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他们大肆宣扬 “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1937年7月29日,北平失陷,次日,天津失陷。“亡国论”者看到抗战初期我军节节败退,日军长驱直入,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悲观情绪,甚至走上了投降卖国的道路。“速胜论”发生在抗日队伍中。国民党内的“速胜论”者,把希望寄托于外国的援助上,认为国际形势很快就会有变化,大国一出兵,抗战就会胜利。共产党内的“速胜论”者,看到国民党抗战了,认为依靠国民党的正规战争就可以速胜。“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非科学的,因而都是错误的*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0—441、513—514页。。
1937年9月,中日正在进行淞沪会战。针对当时中国面临的两个问题,胡适在《中国抗战的前途》和《中国能赢吗?》中作了深入的分析,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胡适看到了有利于中国抗战的方面:第一,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第二,中国实现了真正统一,能够一致对外进行持久战。第三,中国有足够的人力进行持久战。第四,中国的财政比日本好,有足够的财力进行持久战。同时,胡适看到了不利于中国抗战的方面:第一,对于日本能打多久,胡适驳斥了当时三种乐观的观点,认为日本会长久打下去。第二,胡适分析认为,美国、英国、苏联,在短时间内都不会参战帮助中国。关于中国是否有足够的武器装备进行持久战的问题,胡适认为目前中国有许多渠道获得军火支援。但是,随着战事的演进,这些渠道会越来越困难。美英苏虽然不会主动参战帮助中国,但是法西斯会把他们卷入战争,从而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战争来终止战争。总之,胡适认为,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战。中国能抗战多久,取决于三个因素:日本能打多久、国际上是否有其他国家帮助中国和中国能打多久。其中,最重要的是团结统一、有组织、有训练的中国能持久下去。胡适的“持久战”论是对当时国内、国际“亡国论”和“速胜论”有理有据的批判。
附录:
中国抗战的前途
胡适博士于九月廿六日乘菲律宾号大飞机抵美洲,当日下午三时,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在大中华戏院召集演讲大会,欢迎胡博士,本文乃胡博士在大会上之演词。
主席,各位侨胞:
今天上午来到飞机场,因为坐了六天飞机,飞了九千里路程,到这里来,耳聋喉哑,没有预备,到就说话,所以今天说话,恐怕极纷乱,没次序。但各位侨胞如此热心,来这里等候报告国内抗战的情形,所以我虽然觉得旅途很辛苦,也就不敢推辞,将我在京四十日所得的消息,和在路上的感想,报告侨胞。
关于战事情形,各位从中西报章上,所得到的消息,比我更为详细,关于这一方面的消息,我可以不谈了。我现在所要报告各位的,是七七夜间,卢沟桥事件,爆发以来,八十几天,尤其自上海战争事发生以来,这是四十几天,全国展开大规模抗战的意义,和国内得到的好影响,好结果。第一,抗战以后,所发生的第一件最良好的影响,便是国家民族之真正统一。去年兄弟在这里,曾经说过中国政治已经统一,当时敌人也承认中国政治的统一,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五成功,在兄弟看来,则已经有了九十五分的成功,不过在那时候,还有很多人不相信。但这八十日来,尤其是这四十日来,最令人感动和兴奋的,即是中国已经达到百分之百的统一了,真正的统一了。这可有几个例子来证明:以前抗日是十九路军的抗日,宋哲元,蔡廷锴或者那个将军的抗日,但是四十日来,全世界所共同注意的大战,全国全世界所知道的,是中国全国国军的抗战,听不到那一军那一师或那一将军的抗战,而是全国国军在统一之指挥下,作整个的大抗战;无论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甚至最远之四川军队都一齐到前方参加抗战,由此可以充分证明全国确实已经做到一百分真正的统一了。最近南京成立一个最高之国防会议,由极少人负责,里头究系谁负责,你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最高之抗战机关。除此最高国防会议以外,另有一个咨询机关之参议会,其中人数并不多,只有十几人,这个咨询机关包括各党各派人物,从最左最右之党派,都有领袖参加,即平时无党无派之社会领袖人物,也一起参加,这又可以证明全国确实已经真正统一了。我这次从南京经汉口,香港,菲律宾,檀香山,今天来到金山,一路所见到的,也都是同一的现象,团结统一的好现象。到汉口时,就在马路上见到前任外交部长,曾到西南参加抗日运动的罗文干先生,和前司法部长徐谦先生,大家互相招呼,问他们要到那里去,他们说当晚便坐吴淞轮到南京去:同船的还有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诸位先生。到了香港那天,又见到去年曾在金山组织抗日救国会,大家所熟识的方振武先生,刚由欧洲到香港,转广州汉口赶到南京去。上面所谈的这几位,以前都是大不满意政府的,现在都一起到南京参加抗战大计,这又是一个全国已经真正统一了的证明。国内这样,海外的华侨也是一样的联合统一起来了。由香港到马尼拉,檀香山,现在来到金山,各地方的华侨,无论那一党,那一派,堂号,姓界,都一齐联合起来,不分彼此,这都是以前所绝对做不到的好现象。路上听见说,旧金山最好,已经组织一个义捐的救国总会,各党派团体,完全参加,成绩非常好。今天来到这里,果然见到大家一致合作,而且非常热烈,使我欢喜极了!这些事实都可以确切的证明全中国无论上下内外,确实已经一百分之百的真正统一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国内无论前方或后方,现在都已得到一种新的经验,新的训练;这种新的经验新的训练,是国家民族生存不可少的。是由惨痛困苦和巨大牺牲得来的,有几个例子可以证明:第一,前线上的痛苦牺牲,真是悲壮极了,往往整团整营的牺牲,没有一个后退的。有一营守宝山的兵士,曾经被围,断绝了接济好几天,各方都以为宝山是丧失了,广播的消息,也说宝山恐怕是失了,守城的兵士听见这消息很奇异,设法和后方通电话,说我们还死守着城,你们为什么以为失陷了,全国听到这消息,都非常的感动,隔了几天,宝山真的失守了,守城的将士全都死灭,这是何种悲壮的精神。又如南口守军,曾经整团死守一条战壕,全团牺牲,也没有一个人后退。这种精神是以前所没有的,是由痛苦牺牲中得来的民族生存精神,可以教全世界知道我们是有决心求生存的精神,这是前线的故事。
至于后方,也是同样得到一种极有价值的经验和训练。这二年来,全国壮丁,都已经受军事训练,连女子,和尚,尼姑,也都受军事训练。自从八月十四日起,敌人的飞机,到了江苏,南京,安徽的芜湖,江西的南昌,湖北的汉口,广东的汕头广州,天天作一大规模的轰炸,作残酷无人道的轰炸。我亲眼见到用五千万元建筑的南京中央大学大礼堂给三大炸弹炸了,中大的女子宿舍,科学馆,牙科教室都被炸了,敌人的残暴无人道,可能无以复加。但是全国民众并不惊慌,大家都很守秩序,有组织,一听到空袭的汽笛警报,全城民众都一律依照防空秩序进行,在白天,街上立刻停止交通,晚间全城立刻熄灯,宪兵,警察,壮丁,看护妇,服务团,都一齐依照秩序,一律出动救护,没有畏怯的,等到解除警报号响以后才恢复原状。我在京亲自听到三十一次空袭的警报,秩序都非常的好,这种整齐,勇敢,有组织,不能不说是在痛苦中得到的经验,在残暴的轰炸中所受到的有组织的训练,这是后方人民的良好现象与精神。
上面所说的两点,便是中国抗战的意义和良好影响,即自从抗战以后,中国真正做到了统一,和达到有组织有训练的现代化国家,得到中国民族求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关于抗战的良好影响还有很多,暂不详说,现在继续来说中国究竟能抗战到什么时候。说到抗战时期,可说是一种算命,即等于算国家前途之运命,算命是很难的。现在是凭个人的观察来说。关于中国究竟能抗战到什么时期这一问题,有三个因子:第一,日本能打多久;第二,中国能打多久;第三,国际上将有何种可能的大变化?先说我们的敌人能打多久这一问题。有很多人对这个很抱乐观,尤其是外国人。一般人总以为日本的财政不巩固,如果长期作战,一定难以支持。有人说:日本的武力是预备对付俄国的,对于中国,日本以为“杀鸡焉用牛刀”,即是用不着最大的力量来对付中国。现在中国大规模抗战起来,日本把最好的军力都用在中国,这是日本极不愿意的,如果持久下去,日本恐怕无法应付俄国。又有人说:日本民众不满意战争,如果战争持久,日本人民痛苦加甚,会起革命。这三点就我个人看来,都未免太乐观,打太如意的算盘了。打算盘要打最不如意的算盘,然后方能作最大的努力。
就第一点说:日本的财政虽然不好,但打起仗来,无钱会榨出钱来,好比欧战时的德国,财政也是很困难的,但是德国除了供给自己的军费以外,还要接济奥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三国的财政。因为战争发生以后,非继续打下去不可,日本的财政纵然困难,他也非打下去不可。就第二点说:日本陆军,固然是预备对付俄国,海军是预备对付英美的,不愿意以大兵力消耗在中国。但是中国现在既然抵抗,日本也就以保存实力为念了,即使消耗日本很大的兵力来对付中国,日本这时也不能不打的。第三,关于日本民众会起革命这一点。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国家,在内政上有二件最可怕的东西:一是有组织的警察;一是新式的军队。在警察和军队的秩序没有纷乱以前,革命是无法发生的,欲以日本极少数之左派和极少数的自由主义者起革命,事实上恐怕不可能。所以,就我看来,日本的财政固然困难,但无论如何困难,他也必打下去。军力方面,他纵然不愿意以新式雄厚的武力,消耗在中国,但现在为其面子计,日本一定要打下去。日本民众纵有人想起革命,也不是易事。所以这三点都未免太乐观了,我们不可以太乐观的态度来估计日本,要估计日本一定续打下去才对。
第二因子暂且不说。先把三因子提前来说:国际局面,在最近的将来,有没有大变化的可能呢?这个问题明白些说即是有没有第三第四的国家,来帮助中国,参加战争呢?有人说苏俄或者英美,会以实力来帮助中国加入战斗,这种看法也太乐观,这件事也是要从不如意的算盘来打算的。要知道第三国帮助中国,即等于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现在都知道世界大战是一件最凄惨,最残酷的事,无论那一国,都极力避免。各位居美多年,当知道美国是最不愿意参战的,美国一般人,一闻到战事,便好像见到一条绳子就以为是毒蛇,害怕得什么似的。上次欧战是一九一四年发生,一直到一九一七年美国才参战,英国与美真个是同文同种的国家,他们的同文同种,较之中日同文同种真确不止一百倍,但英国打至筋疲力竭,打了好几年美国才不得已的参战了。所以要希望美国实力帮助,固不是容易的事,那么英国呢?有人说英国现在和中国的感情很好,但无论感情好不好,英国在地中海要防备意大利,要顾及西班牙的战事,无力来帮助中国。俄国呢?苏俄要顾虑西方的德意,他顾虑西方的德意重要过防备东方的日本,而且现在俄国内部尚有问题,很难实行参战。所以希望国际上那一国能实力帮助中国,参加战事,未免太乐观了!
上述二因子不可太乐观,我们可以暂且撇开不管。最要紧还是中国自己能打多久这一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人力,财力,和军火接济三点来研究,这是比较可以乐观的。论人力,中国是最大最多的,日本人口,不及一万万,中国人口有四万五千万,比日本不仅多三倍,足足多了四倍。以兵士来说,数量质量和日本不同,日本的军队是采用征兵制,每一个兵士,都是社会上各阶层有职业的人,是社会重要的组织份子,多征一兵,社会上便少一组织份子;中国的军队,系募兵制,现在才开始征兵制,中国兵士因为大多数是由招募而来,是社会上过剩的人口,与社会上各种职业和日常生活,不发生什么大影响。日本多一兵士作战,社会上即少一个生产份子,社会上即多一分影响;中国士兵纵调多少万上前线作战,社会上并不直接觉得有什么重大影响,和日本的情形完全两样。所以从人力兵士的素质上说:中国远胜日本。
第二层财政,这在我是外行的,但就我所知道的说,中国自前年十一月施行新币值以来,中国的币值,渐渐上了轨道,渐渐巩固了。举个例说,政府知道打起仗来,南京很危险,所以未打仗以前一星期,便通告南京居民,除了壮丁和各机关商店必要的人员以外,所有老弱妇孺,一律要搬迁。南京有人口八十三万,政府下令要减去五十万,命令一下,各方纷纷向银行提款,以便搬家;但南京各银行应付裕如,毫不发生问题,如果在以前的旧制,人民前往银行提款要现洋,银行马上要发生挤兑的风潮;但是新币制施行后,一律使用纸币,通行全国,因此南京几十万人奉令迁移向银行提款,南京各银行并无一家发生问题,由此可以见得中国新币制之稳固了。中国财政的收入,最大是关税。现在海岸被封锁,关税收入不免短少;但因为新币制的稳固,财政依然有办法,相信至少在二三年之间,是绝对不发生困难的。现在一方靠外国的信用,一方靠国内外人民踊跃帮助政府,作政府的后盾,尽其能力帮助政府。
我经过菲律宾的时候,那边的侨胞已经捐助百余万了,其他各地方都很热烈的捐输,成绩非常之好。刚才说过,战争起后,即使无钱也能会筹出钱来,这并不是政府强迫人民,而是人民自己节衣缩食,勒紧腰带捐输出来。政府现在发行救国公债五万万元,相信最短期间内可以成功,战争长久,继续发行长期低利的公债,财政可无问题。最后谈到军火的接济问题。许多人说,日本现从华北海口封锁到华南,军火的接济发生困难,但照我所知,这是不大要紧的。凡是到过南京的人,都知道南京有个兵工署是最完全最新式的,兵工署管下的各地方兵工厂,设备都很好,普通的军火,都能够自己大量的制造,只有一二种重军器不能自造而已。中国现在所有的军火,足以供给一个相当长久的应用,外国的接济,据我所知,南北各地,有很多来源,继续源源接济。前几天某外国军事观察家说:中国大概已经得到一大笔新军器,不知是从何处而来,其实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军器还多着呢,所以关于军火也可以不成问题。
总结来说:日本能打多少时候,国际能否帮助中国,这些问题都可以不管,只要注意我们自己的力量,即是由现在这种统一的民族,和这有组织有训练之新国家,坚持下去,就好了。那么,也许有人要说:对于第三点,你又未免太乐观了,尤其关于军火的接济,万一各国实行中立,外国的接济完全断绝,将如之何?这个关键,全要看自己能坚持至什么程度,只要自己能坚持,各国自然会说话,自然会有行动,不怕没有人不帮助中国,并不是叫胡博士向美国多演演说,哀哀求,就可以迫美国帮助中国加入战团的,将来日本的海陆空军自会请美国加入战团的。譬如上次美国加入欧战,并不是英法等国请去的,而是由德国的军人,德国的潜艇所请去的。只要我们能坚持长久,日本与外国缓缓起冲突,如击伤英大使,搜查中立国轮船等等,各国便不得不过问了。所以算命算来算去,是自己可以有力量支持下去这一点最重要,不管日本能打多久,不管国际能否帮助中国,只要中国能持久,那时,日本内部便会发生问题,国际也便缓缓会起变化,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HuShi’sViewon“ProtractedWar”——AStudyonTwoSpeechesbyHuShiinSeptember,1937
WANG Jian-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16,China)
The author found one lost article of Hu Shi-ProspectofChineseResistanceagainstJapaneseAggression.The article was a speech made by Hu Shi in San Francisco on September 26,1937.And Hu Shi made another speechCanChinaWin? on September 29,1937.Hu Shi elaborated the protracted war in the two speeches,arguing that Chinese war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s protracted war and the last victory belongs to China.Hu Shi’s view on protracted war,reasonable,original and profound based on the facts,was comparatively early and objective since July 7th Incident in 1937.Hu Shi’s view on protracted war criticizes strongly the theory of national subjugation and the theory of quick victory home and abroad,plays a vital role in getting support from patriotic overseas Chinese,American government and people,and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study on Hu Shi and study on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Hu Shi;protracted war;lost article;study on Hu Shi;study on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K825.1
A
1005-605X(2017)05-0139-09
(原载1937年12月6日出版的《集美周刊》第22卷第11期。)
王建丰(1980- ),男,山东栖霞人,福建省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讲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汪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