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熏陶探讨

2017-11-06 12:47袁军花
学习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熏陶高中语文传统

袁军花

摘要: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经由先贤的不断努力,为我们中华民族创造出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学对学生民族意识的形成、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然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浅薄,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发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关键字: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培养策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本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对研究民族历史、培育民族情感有着重大意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为国家之家的文化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失去了本体地位。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也日渐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学应当肩负起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以人教版课程教学为例,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收录了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古诗、古文和传统哲学宗教思想等,教学大纲也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 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 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课堂上。因此要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中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热爱传统文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式,适当改变以往的备课方法。高中语文课本内容常常选取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而这些文章中往往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核。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课本开头以毛泽东词二首作为课本开篇,然后又以徐志摩、闻一多的现代诗作为第二篇。在进行这些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应当在完成基础字词讲解的基础上深入讲解诗词的精神内核,在这一过程中便可以扩展讲课内容,将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内容相结合,将文章中涉及到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现象进行讲解,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促进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要实现课堂中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此,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学习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部分。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拓展学生预习内容,将课文的出现的历史时期的相关背景以及课文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知识列入预习范围。在课堂上,由教师提出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问题,并规定时间发起讨论,学生以6-8人为一个讨论组进行问题的探讨,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发言进行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思考,提高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传统文化课堂分组展示。教师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将学生的小型讨论组进行合并,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大组并分配任务,再由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如在学习《雷雨》节选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情景演出等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深入课文情境之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悟,还能调动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 课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 阅读传统文化经典

我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丰富,优秀作品中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宗教思想、道德伦理体系、语言艺术成就等,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传统文化典籍。阅读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精神得以升华,还能开阔眼界,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学习中向学生推荐优秀传统文化典籍,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写读书笔记,并定期举行课堂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于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看法。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还可以展开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度得到了锻炼。

(二) 课后作业中的传统文化熏陶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开拓思维,将课后作业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古诗、古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扩写古诗,将古诗置于历史情境之中,以散文或叙事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者学生在完成古文学习之后写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感悟。这样的作业模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让生涩难懂的古诗和文言文都有了趣味色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的语文教学往往过分关注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忽视了课本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学习。学生在课后也很少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没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难以为继。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于學生爱国情怀、民族情感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精神品质,因此要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渐形成热爱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习传统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 小结

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不仅存在于课堂上,还存在于课堂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在特定课堂模式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都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在课下教学中,阅读传统文化典籍拓展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面,在完成课堂内容的延伸拓展作业过程中,学生则不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潘涌.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王敏.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4):104. [2017-08-04]. 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5.04.079endprint

猜你喜欢
熏陶高中语文传统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花糕,我爱摆弄
重视隐性德育关注心灵成长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