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我们时代的成人自觉

2017-11-06 23:39刘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成人个体美育

刘莉

刘铁芳教授新著《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追寻生命的整全》,该书入选2016年国家社科文库)以教育何以关注个体成长的整体性为中心,针对当下教育的碎片化、无序化,提出了具有整体性、渐进性的整全性教育,强调以爱来唤醒个体生命的自觉、以哲学教育促成个体人格的完成,最终回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人类恒久的主题,由此而廓清通往整全的教育路径,提出了“整全性教育”一说,即“从身体出发,经由体育、美育、德育、智育的逐步展开,以爱的生长为动力,以个体生命自觉为指向,最终达成个体人格精神的完善”。可以说整全性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帮助个体实现生命的完整与健全,从而成就个体的德性与幸福。纵观整全性教育,可以发现一个由身之健全到心之完善的上升,而构建这一上升的要素中有三点最为重要:作为起点的“身体”,作为上升动力的“爱”,以及作为终点的“整全”。

一、身体:个体生命上升的起点

《追寻生命的整全》明确提出了回到身体的教育理念,并系统论证了身体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身体乃是个体在世的基础,每个人身体的独特性乃是标示一个人的个性之独特性的根基”,因此个体生命成长首先直接地表现于“对当下个体身体之在本身的激励与充实”。教育回归身体就意味着教育要从身体的感受出发,在正视身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心智的学习,要“防止教育过早地成为以思维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单一的理智化教育”,而应“强化个人身体对个体发展与教育的整体性融入”,从而使个体“成长于自我积极的身心状态之中”。合理的教育路径就是“从身体与事物的相遇出发,让个体充分地感受事物,让事物完整地显现在个人的世界之中,培育个体与周遭事物的亲近,以此为基础引导个体去认识、分析、理解、改造事物,也即让事物对象化”,在这个意义上“好的教育其实就是建立个体与教育事物之间的生动联系”。

从身体出发,书中继而提出体育、美育在人的整全性发展中的优先性。体育和美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个人身体健康而优雅地在世的基础性情态的充分唤起,增进个体身心的自由体验”。这里的体育、美育不是指工具性意义的教育形式,而是指“提升、展现、充实人的健康与优雅的生存本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德育、智育是人的整全性教育的中心,德育奠定个体发展的方向,引导个体更好地走向他人与世界,智育培育个体发展的实际内涵,开启个体智识空间,提升个体理智水平,培育个体积极走向他人与世界的综合实践能力。体育、美育引导人求健、求美,德育、智育引导人求善、求真。健与美让人可爱,善与真让人可信。在体育、美育、智育、德育相互融通中培养“健、美、善、真”的可信与可爱彼此融通的人格样式。可以说,人的整全性教育始于人的身体,最终又成于人的身体;始于身体自然,成于身体对诸种价值的体验与践行。

二、爱:个体生命上升的动力

个体经由情感、审美、理智与德性的教育逐步从自然人、审美人、理智人生长成为道德人。无论是从时间上跨越着人之一生而言,还是对生命本身有着质的提升而言,这始与终之间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个体何以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持续地追寻整全,就成了成人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育问题。《追寻生命的整全》一书提出,“个体发展通往整全的直接动力,来自于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主与自觉,而个体成长自主与自觉的基础正是基于身体的爱及其发展”,因而激励、培育、引导个体健全的爱欲,便是促使个体成人的主要门径。

“爱首先是身体性的”。伴随个体生命的发展,爱的内涵也会得以不断地扩充,进而超越身体上升到普遍。这样一个从身体之爱到普遍之爱的上升得以可能的关键在于友爱式的交往,也即以友爱来让个体与周遭的世界产生关联,以避免爱欲沦为陷于个人一己性情欲望从而导致个体生命的虚空与封闭,因此爱的意义在于“让个体真实地生活在当下,活在人与人、人与事物的生动联系之中”,这也提示我们“教育究其深层意蕴而言,乃是人与人之间生命的濡染与精神的传递、创生,离开了这一点,则教育不复为人的教育”。“爱的上升意味着个体生命自我向上的活力与力量的充分激活,由此而使得爱成为个体不断趋向人的更高发展的基础性动力”,因而唯有点燃个体心中对于美好事物的爱欲,个体自我生命才能得以持续地创生与更新。

三、整全:个体生命上升的终点

“人的教化乃是以人性的臻于完善为旨归”。面向整全,就是以人之完善状态为理想,在朝向理想的过程中保持个体成人的开放性。问题在于,“面对复杂的世界与人生,我们每个人都注定難以免于盲人摸象的境遇”,但当人们在心中给整全留有余地,此时所摸到的腿就不仅仅是腿,而会是大象的腿。这样一种心向整全带来的最大的不同便在于人不会自闭于当下的浅薄与无知,不会骄傲到认为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就是事物本来的一切,也就可以避免人心的僭越,从而谦卑而又满怀希望地生活着。面向整全的另一面就是认识自身的不完满,通过与完善对观,看到自身的缺陷,从而去追求完满,成为更好的自己。因而,面向整全一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在不断地认识不完满与追求完满中丰盈自己的人生。

“虽然我们不足以在今天成为整全的人,虽然我们还不足以在今天践行整全性的教育,但当我们努力追寻自我生命的整全,努力探寻整全性教育的理想之时,我们活出了我们自身的尊严,我们实践了一种有尊严的教育”。《追寻生命的整全》一书并没有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得以整全性发展的人的蓝图,而是为读者指明了一条走向整全的路,路尽头的风景还需读者自己去探寻去行走才能得以发现。如同苏格拉底对世人的反讽追问,其真正目的并非是要置人于难堪,而是在通过对本质的追问来唤醒人们对生活的审慎,警醒世人要过有省察的人生。作者在文中对整全的描绘也是为个体成人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可能。既然有可能性的存在,便应该勇敢去追寻。因而整全性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厘清个体生命成长的历程,为个体更好地成人以及成为更好的人提供一种路径;另一方面也是为教育思考者展现了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人之生长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整全就是一种理想的典范。虽难以实现,但在追求之中生命本身的高度与意义能够得以提升,重要的是敢于去思考。

四、小结:走向生命自觉

纵观生命成长,乃是一个渐进的、累积的、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不同阶段教育需要立足个体整全性发展的需要,开放性地设定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前后贯通,彼此呼应,建构完整而开放的教育体系,从而“使得个体生命成长历经不同阶段的教育形式而依然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即对个体生命成长问题的思考应始终置于终身发展的视野之中。“人的整全性首先是一个理想的人格状态;其次,这种状态不是在离群索居中实现的,而是始终置于社会之中”。因而,对个体生命成长的思考也还应置于时代与社会的开阔境域中,以朝向他人之爱的唤起来培养有责任感与伦理意识的社会人。在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交融中,整全性生命既能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能体现人类、民族文化精神与生命理想的代际传承。

《追寻生命的整全》一书以对生命之完整与自由的关怀为中心,以经典文本阐释与情境解读为基本方法,以古今融汇贯通的视野、细腻而敏锐的悟思、温润而自然渗透的文化理趣、优美而流畅的表达,较充分而完整地呈现了当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愿景及其可能性。作为一种教育思考资源,此书不仅可以为当下教育理论研究的分化提供一种整合的可能,还可以为当前教育实践中不同阶段之间的断裂提供走向内在整合的可能。这种可能性得以成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所面对的问题都乃是人的问题,因而重新思考个体成人就是在追溯教育问题的起源,从开端处予以回应。对读者而言,面对整全,我们不得不思考生命的不完满,尤其要思考在有限的生命中,作为渺小个体的我们该如何生活。可以说,这本书的在场就是以追寻整全之呼吁来唤起个体对自身生命之自觉。而阅读此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自觉以走上追寻整全之路,自觉以成人,成当下社会之人。

(刘 莉,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人个体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养大成人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美育教师
神奇的太阳
How Cats See the World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