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莲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1946年率先提出的,此理论给出了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这一理论适用于跟学习有关的方方面面,对于语文的教与学当然也不例外。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着眼于在语文学科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不同内容的教与学的需要,变革和优化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在听说实践中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提升思维能力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听讲”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对于概念的理解,我们常常运用到这种方式,如,讲解语法知识的时候,我们需要结合例句,给学生讲解清楚什么是主谓宾。“学习金字塔”理论又认为,这种单纯的听讲对学生学习的效率而言是最低的,于是,我会进行相应的示范或者马上让学生练习然后请学生讲解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听说方面的训练,我还尝试过这样进行:听语段,复述语段,概括大意;给定任务,听他人讲话(提供语境),回答问题(做出应对);听教师用不同的语调语速语气范读片段,说出自己对于语段感情的理解并解释理由;课前三分钟,说说自己“最感动的事”、“最崇拜的人”、“最想说的话”等;睡前十分钟,听最新事件报道,来一个“寝室夜话”……
通过听说练习,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提高了说(表达)的能力,可以说是实现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第一种和第六种、第七种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并且,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听说练习还促使学生们在思考应对中能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与人交流沟通,进而提升自己思维能力。
二、在阅读(诵读)中提高诗词欣赏水平,培养审美情趣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看来,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采用“示范”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我的理解是,这几种方式不一定要截然分开,而是可以巧妙结合的。比如在学习《沁园春 长沙》的时候,我们固然可以单纯阅读那些写景文字,尝试感知毛泽东笔下的壮美秋景,但是,这又何必妨碍我们在脑海里构想出一幅远山绵延、天高云阔、雄鹰展翅搏击、游鱼畅快游动的动静结合又有色彩声音的画面呢?更何况,除了让学生默读、自由读、个别读及教师范读外,还可以共同欣赏名家范读,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诵读)水平。在提高诵读水平的同时,其实就是在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所以,在阅读诗词的时候灵活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在提高学生诗词欣赏水平、培养其审美情趣的同时帮助他们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在思考中理解文化,完成审美创造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小组讨论”、“实际演练”、“马上应用”,可以记住的学习内容是逐渐递增的,这一结论与我的尝试结果很接近。在教学《诗经·氓》的时候,我曾经向学生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女子的悲剧?探究性的问题,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抓住外因和内因去解答,效果不错;接着我又进一步抛出了更细的问题:除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一内因外,还能从哪里看出她的悲剧根源吗?这回,学生抓耳挠腮了。我提示他们应该从语言入手,从分析“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开始,请学生思考:我们通常是怎样送走客人的?送到门口?送到楼下?送到路口或渡口?可是《诗经·氓》里面那个坠入情网的女子是怎么送的?一个“涉”字、一个“至”字道破天机:在爱情中,付出的明显比对方多得多的感情的一方,如果得不到对方同等的对待,结果必定是悲剧,这是一种文化,古今中外,无论爱情还是友情还是亲情,概莫能外!我当即让学生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提取了诸如此类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包括歌曲),让他们加深理解,他们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趁机让他们把这个悲剧故事写成一首小诗或进行同题材的创作,他们欣然动手,不吐不快。
从《诗经·氓》的教学实践中可见,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马上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实际演练,既符合“学习金字塔”理论,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
四、在表达中激活思维,提升文化修养
语文学界泰斗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听和读,说和写。“有了听和读的能力,就能吸收人家的东西,化为己有。有了说和写的能力,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让人家完全明晓。”辩证地看待“学习金字塔”理论,发现这种理论与叶老的主张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是有共通之处的,都是由“听”开始,到“用”为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听讲、阅读等传统学习方式也的确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必要。就拿阅读来说,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能培养起阅读能力。因为语言习得有渐悟性特点,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应用也是如此。如果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读写结合。如学习了《沁园春?长沙》,我会要求学生仿照本词体式,写本地风光和学生自己的少年情怀;学习了《荷塘月色》,我会请他们融情入景,写写月下校内的中心花园;学习了《六国论》,我提供甲午战争资料,請学生写写对那场战争的思考……我想,这种表达的要求和训练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相近的。
从《论语》的“学而时习之”到“学习金字塔”理论,我们发现,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运用、表达,在表达中激活思维、修养文化、树立社会责任感,就是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