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祥友
摸秋儿,一者丰收说,民间有句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摸秋儿,其实就是在中秋月圆时节,劳作的人们共享丰收之喜悦;二者求子说,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述:“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摘瓜求子,是因为瓜类多子,取其吉意也。
中秋节之前,如果哪家提前收了“秋儿”,会被村里人瞧不起,言语这户人家没有襟怀,小气抠门儿。于是,有的人家自留地、房前屋后的秋儿熟得坠地了,也捱到节后去收。节后的一日,谁家的柿子、秋枣一个不少地悬挂着,向日葵埋着墨青的脸盘儿,村里人也会指点他的脊梁骨,交头接耳,奚落这户人家平日的计较。自然,早收秋儿的和没有被摸过秋儿的人家,结果都一样的脸红难堪。乡下人尽管缺吃少穿,却好脸面,把名声看得跟命一样重。于是,中秋节后的一大早儿,乡下人查看自家的“秋儿”被人摘了没有。没有被摸过的,就拧着眉,苦着脸,见了人就矮了三分,绕道悄悄走;发现被摸过的,便一脸的灿烂,像是收获了整个秋天。
那时,故乡的摸秋儿有着一套俗成的讲究。摸秋儿摸得多少,到月下自己受用得了为止,不可随身带回家,而且没有独自摸秋儿的,都是三三两两。如此,想必一是共享,图个乐和,二是算作一种监督吧。初次摸秋儿的,老辈人会对你说些“糟践了秋儿,会遭雷炸”的古训。摸秋儿没有界限,也可去村外,你尽管放下心去摸,处处不设防,户户犬不吠,上树摘柿、摸甜枣,下地掏花生,快活地品味秋天的馈赠。这时候的村村野野,月光盈盈,秋韻缠绵,诱惑着你,满村野奔跑的你。
令人心动的,当数村里村外怀春的俊男妙女摸到“妹儿”、“哥儿”的,心里头开花不由人。这秋月共长天一色下的温爱故事,我听老辈人津津乐道过。当然,多是从月下对歌开始的,诸如“八月桂花满院香,/我出家门把妹相。/十八妹子歌声好,/十里吹来九里香!”、“哥哥唱歌不思量,/句句唱在妹身上。/若有外人听见了,/妹子脸皮哪里放?”如果两人对上了缘,就会合唱“好田好地不用肥,/好郎好妹不用媒。/多个媒人多张嘴,/媒人口里出是非。”
还记得邻里二爷、 二奶曾有滋有味给小小的我们对唱过。二爷深情地瞄了二奶一眼唱:“月亮出来月亮圆,/不会唱歌也为难。/不会唱歌也想唱,/唱得不好妹包涵!”二奶幸福地一笑,接上:“月亮出来月亮明,/山歌打动妹的心。/哥唱一声妹来跟,/一唱一跟到天明。”听村里活了九十多岁的福爷说,二爷、二奶就是几十年前中秋月夜对歌好上的。
村里不去摸秋儿的,就坐在自家院里,葡萄架下,赏月、说天,扯那嫦娥与后羿的千古别离。懵懂的我们自然信了那凄美的千秋传说,去想象月宫中的玉人怎样的沉鱼落雁,怎样的不该背离后羿。有时候,爹娘会对绕膝的幼子指点月中的古桂,如何被勤勉的吴刚砍下瞬时又生长如初,甚至说嗅到了吴刚酿造的桂花酒魅惑人的香醇……
此时,此境,很合乎那句古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意蕴。
责任编辑: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