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小儿外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对比
张艳红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小儿外科,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 对比分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予以分组研究,根据病床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即甲组与乙组,各19例。甲组患儿予以开腹手术治疗,乙组患儿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在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患儿住院时间长于乙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更加安全、有效,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与婴儿的常见消化道畸形病症,必须进行手术治疗[1]。在以往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开腹手术方法,术后留有瘢痕,影响外在美观性[2]。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运用日益普遍。同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瘢痕较小或无瘢痕,不影响外在美观,临床应用价值更高[3]。本文对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3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分组研究,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3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予以分组研究,根据病床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即甲组与乙组,各19例。甲组患儿中,女9例,男10例;年龄15~80岁,平均(38.1±9.7)d;体质量1.9~4.0 kg,平均(3.0±0.6)kg。乙组患儿中,女7例,男 12例;年龄 17~78 d,平均(38.4±9.6)d;体质量1.9~3.9 kg,平均(2.9±0.6)kg。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资料予以统计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开腹手术 甲组患儿予以开腹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给予患儿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于右上腹做一个横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进入腹腔,之后把幽门提出切口,用电刀或者手术刀予以纵行切开部门幽门浆肌层,然后用分离钳撑开肌层,暴露黏膜,确认黏膜无损伤后,把幽门还纳腹腔,之后逐层关腹。
1.2.2 腹腔镜手术 乙组患儿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给予患儿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在脐窝上缘做一个弧形切口,长度约为0.5 cm,之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进入腹腔。在直视条件下置入Veresss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在8~10 mmHg之间,之后置入Trocar、镜头,然后在镜头监视下于左上腹及右上腹部切开皮肤,长度约为0.3 cm,分别置入Trocar、操作钳,对上腹部予以详细探查,沿着胃体找出肥大幽门肿块。让助手用无损伤抓钳固定幽门肿块,显露幽门前壁无血管区。用幽门电凝钩或者切开刀沿着幽门十二指肠端向胃端切开幽门浆膜层、浅肌层,之后再用幽门分离钳完全分离肌层,暴露黏膜,由胃管注入100 mL空气,胃部充盈后,对幽门通过是否顺畅、是否漏气等现象予以详细观察,检查无异常之后,除去器械,排除二氧化碳,用吸收线缝合逐层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统计分析。并发症主要有呕吐、切口感染、切口疝。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录入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在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患儿住院时间长于乙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s)
P值0.751 0.619 0项目手术时间(min)术后进全奶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甲组(n=19)32.3±8.1 23.5±6.6 6.3±0.8乙组(n=19)31.4±9.2 22.4±6.9 3.6±0.7 t值0.32 0.502 11.07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甲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5.8%,乙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发生率约为2%~3%,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尚不清晰[4]。一般而言,患儿多是在出生后2~6周出现症状,少数患儿在出生后1周出现呕吐,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中有奶块,但没有胆汁。随年龄增长呕吐呈现进行性加重的特点,随之患儿大便减少,上腹部膨隆,喂奶后现象更加明显[5-6]。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幽门环肌切开术,此方法可以彻底解除梗阻,但术后恢复较慢,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7]。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学者均证实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更高[8]。所以,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手术创伤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9]。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对以下内容予以注意[10-11]:①对幽门肌予以纵切时,应深达肌层,从而保证肌层分离彻底;②钝性分离幽门肌层的时候,必须保证动作轻柔、缓慢,以免对幽门管黏膜造成损伤而出现穿孔现象,必要的情况下,可两侧交替向外侧分离。
本研究显示:在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患儿住院时间长于乙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12]十分相似,由此说明,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术后恢复更快,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更加安全、有效,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1] 王炜林,张宜兵,尙克磊,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46例[J].安徽医学,2016,37(4):463-464.
[2] 刘辉,钟斌,刘红芳,等.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2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4,12(6):519-520.
[3] 伍兴,邢福中,鲁巍,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比较[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3,12(6):483-485.
[4] 胡玉刚,崔华雷,王金江,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2,33(24):5307-5308.
[5] 董贺龙,马海峰,李春雷,等.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79例[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2):76-78.
[6] 黄振强,唐华建.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21):149-150.
[7] 顾欣,李天红.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4,2(1):38-39.
[8] 陈卫兵,李炳,王寿青,等.单孔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6):589.
[9] 李炳,陈卫兵,王寿青,等.单部位腹腔镜治疗小于三周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4,35(1):43-46.
[10]石英佐,樊剑锋,朱晓敏,等.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1例分析[J].安徽医学,2014,5(11):1580-1581.
[11]蔡本龙,张又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方式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3):201-203.
[12]蒋文军,徐冰.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J].医学临床研究,2016,2(1):80-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