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燕
(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广东汕头515031)
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陈春燕
(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广东汕头515031)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体检人员200例将其列为实施前组,选取已经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体检人员200例将其列为实施后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满意情况及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在护士服务态度、护士采血术、采血室环境、采血知识宣教以及人文关怀方面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风险发生率为21%,护理风险实施后风险发生率为3%,护理风险实施后显著低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管理的应用效果,临床可大力推广和实施。
护理风险管理;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管理
静脉采血作为体检中不可或缺的体检项目之一,其工作量相对来说较大,加之静脉采血存在诸多客观因素影响,风险发生率较高[1-2]。因此,对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风险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体检人员200例将其列为实施前组,每日最多接待人数为148,最少接待人数为 85,平均接待人数(102.56±10.57)例,体检人员年龄 24~46 岁,平均(37.26±8.34)岁,工作年限为2~20 年,平均工作年限(11.26±2.78)年,选取 2015年1月至12月已经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体检人员200例将其列为实施后组,每日最多接待人数为152,最少接待人数为86,平均接待人数(103.77±10.26)例,体检人员年龄 23~46岁,平均(38.22±8.16)岁,工作年限为 3~22,平均工作年限(11.68±2.9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完全按照体检项目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管理,同时辅以一定的常规护理工作。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风险管理,首先,体检人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于静脉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晕针、项目漏检、皮下淤血等护理风险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体检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高体检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更好的采取对策进行解决,另外,应从政策规定的角度静脉采血工作进行优化,将原有政策规定中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避免事故和错误的发生几率,确保患者在进行静脉采血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体检中心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3]。与此同时,静脉采血相关科室应根据实际需求情况配置好相应的急救设备,一旦患者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发生突发状况,可使用急救设备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救治[4]。在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时,应按照规章制度的内容进行严格执行,并对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使静脉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在体检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其静脉采血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确保其能够充分的掌握静脉采血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其静脉采血的实践操作,尤其要加强静脉采血中遇到突发情况时的解决能力,同时,应不断深化静脉采血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工作,将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列出后进行分析,并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每一位护理人员树立一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5],不断改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热情,为每一位来到体检中心的患者提供优质且高效的服务。
1.3 观察指标:调查并统计体检人员满意度情况,其中包含护士服务态度、护士采血术、采血室环境、采血知识宣教和人文关怀五项,记录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风险发生例数/总数×100%[6]。
1.4 统计学分析:本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静脉采血满意情况对比: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在护士服务态度、护士采血术、采血室环境、采血知识宣教以及人文关怀方面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2.2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风险发生率为21%,护理风险实施后风险发生率为3%,护理风险实施后显著低于实施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下,人们对自身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体检中心的工作量也在逐渐增多,由于静脉采血是体检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静脉采血的工作量偏多,而静脉采血工作中影响因素较多,使得其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也比较高[7]。由于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促使其在体检中心中的应用必不可少。加之在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前,大部分的体检人员都会出现紧张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辅以一定的心理护理后,其不良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待体检人员不良情绪消除后再对患者进行静脉血的采集,能够极大的提高患者满意度[8]。
表1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静脉采血满意情况对比 [n(%)]
表2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 [n(%)]
本研究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在护士服务态度、护士采血术、采血室环境、采血知识宣教以及人文关怀方面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可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采血人员的满意度情况,并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风险发生率为21%,护理风险实施后风险发生率为3%,护理风险实施后显著低于实施前,由此说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静脉采血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静脉采血患者满意情况,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江秀琴,洪清慧.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1):44-46.
[2] 陈姚,冷容,郭姣姣,等.体检中心采血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99-301.
[3] 张红.高考体检集中静脉采血管理方法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5):376-377.
[4] 耿燕,周艳玲.体检中老年人静脉采血安全管理方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0):1139-1140.
[5] 程臻.体检中心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方法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3):168-169.
R197.1
B 学科分类代码: 63015
1001-8131(2017)05-0461-02
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