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预算法》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新思路

2017-11-04 09:37褚桂珊
卷宗 2017年28期
关键词:财政预算预算法

褚桂珊

摘 要:笔者思考如何实现基层财政审计新跨越,从基层财政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两个方面多角度理清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新思路。

关键词:新《预算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1 业务层面的审计新思路

(一)审计范围和目标

1.弄清审计范围。真正把预算编制纳入审计范围,深刻把握预算编制的实际状况,全面把握财政收支总体状况。把本级财政管理纳入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国债管理等情况。审查发展改革委控制新开工项目、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和节奏。

2.关注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落实情况。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关注所引发的效果。

3.突出主线,集中力量审计财政收入构成、质量,重点部门预算执行和本级财政安排的建设资金,以及上级转移支付的民生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规定的资金使用方面,审计提出存在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益,为评价财政资金公开透明、使用高效提供专业依据。

4.关注土地、市政建设、财政融资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关键部位,分析财政投入与产出比例以及对财政收入的长远影响。

5.财政总预算会计反映的财政资金流动性,分析资产及负债的组成,了解资金安全程度,揭示困扰基层财政运转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6.全面掌握非税收入组成及其纳入预算管理情况,查看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分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认清新形势,探索新路子。最近,我国财政经济在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已走上复苏、发展的道路,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规律,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议结合我国国情、民情和我国财政经济情况,探索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新问题。针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也应有积极的审计措施。

(三)拓展预算编制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增强预算管理透明度。在审计中重点审计财政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内容的可行性、合法性,编制程序的合规性,提出预算审计初步意见,并提交政府、人大审查。同时,还应对财政预算实行动态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向政府、人大提供情况, 以便随时加以纠正。

(四)积极开展财政效益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针对政府推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应注重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促进资源配置管理合理和减少损失浪费,使政府投放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反映和揭露被审计单位资金管理不善、损失浪费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促进有关部门进行整改,让纳税人的钱花得明白、花得有价值,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2 大局层面的审计新思路

1.审计思路的创新。审计工作讲求以人为本,要改变审计干部思想中存在观念问题,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滞后,工作中习惯于就账查账、就事论事,满足于传统的审计模式,按旧套路出牌,不善于从全局和宏观的高度系统分析把握具体审计工作中的问题。这些极大地限制了审计业务水平的提高。

2.注重审计成效,发挥财政审计摸清家底、揭示隐患、维护资金安全等功能。一是揭示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为宏观决策提供审计依据。关注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审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政策的落实效果。关注政府性债务规模和管理漏洞,促进完善预警机制,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翔实的依据。结合对企业的税收审计调查,监督税务部门的征管质量,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地方经济运行特点,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审计建议,促进了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高度关注政府融资安全,规避财政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3.深度开发审计成果,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在项目审计中,特别重视财政审计成果的总结提炼,全面反映经济运行中的普遍性、倾向性和典型性问题,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提高了审计的建设性和影响力。一是根据县人大关于每年专题听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的新要求,通过设立审计结论落实台账、建立分工督察制度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审计结论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努力维护审计权威。二是强化审计信息开发,坚持《审计要情》专报制度,进一步创新审计成果反馈渠道和方式,探索建立审前分析主题、审中搜集素材、审后汇总编报的主动型、全过程审计信息工作制度,确保每个项目至少提交一篇有价值的专报审计信息。

4.整合审计资源。一是注意借助外部力量,探索建立财政审计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尝试聘请外部人员参与重大投资、节能环保等特定事项的审计实施或提供技术支持、专家咨询、专业鉴定,并由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职业判断,增强财政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二是统筹审计方式方法,注意根据项目特点,科学选择审计、审计调查和跟踪审计等方式,在完善有重点、分类别的经常性审计制度的同时,逐步建立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要专项资金、重大政策执行情况,以及重特大自然灾害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跟踪审计制度。工作安排上,既按照审计人员的专长、能力高低来分配审计项目,又按照审计项目的难易程度合理搭配审计人员,实现优化组合。在实践中,探索成立理论宣传组、绩效审计组、AO审计组等重点工作小组,采取联合审计、交叉审计的方式,对重点项目实施重点安排,实现审计资源的优化。

5.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促进审计人员“四种能力”的提高和“五种意识”的增强。四种能力即熟练开展财政审计的能力、宏观综合分析的能力、独立运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五种意识即责任意识、案件意识、信息宣传意识、计算机审计意识和精品审计意识。在提升能力方面,一是强调自学,利用业务之余登陆审计署、省厅、市局网站,浏览学习丰富的业务知识重点,勤于学习,了解审计工作的整体形势,学习领会案例的发现和深入追查过程和亮点,学习他人的查账技巧,为自己工作之用,潜移化为自己的工作思路。二是单位组织集中的业务学习,选取精品审计项目,交流审计切入點、思路、方法,消化为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技巧。三是组织业务骨干外出培训,接受新的技术技巧和新的思路、方法,提升审计人员驾驭审计项目的能力。

6.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政府重大公共项目,公共资金使用管理难点盲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等,都是专项审计调的重点,体现在公共卫生、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拆迁安置、扶贫济困、捐助救灾等资金及政策措施的落实。通过对这些资金的审计,能够发现资金使用中可能存在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事项。专项审计调查适应审计成果转化的要求,就使得调查结果与专项审计相互支持,能够提升财政审计的成果。

7.积极实施计算机审计,探索联网审计。积极寻求对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审计方法,逐步实现由“账本审计”向以计算机审计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的信息化系统,开展计算机联网审计,认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运行特征,正确地采集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并根据财政审计的要求进行转换、审查、归纳与综合,最终实现对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和执行政策情况的综合评价,揭示这些部门在依法行政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政预算预算法
绩效管理在财政预算资金中的运用
关于财政预算资金效益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基于新预算法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探析
澳大利亚财政预算制度与议会监督
回顾:《预算法》实施二十年回眸
建设项目投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