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丹
摘 要 应用文写作愈发融入到当前社会的生活中,应用写作能力成为目前社会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内涵,也成为企业需要的一个职业核心能力。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思维方法和沟通方式的改变,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持续给予创新。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应用文写作成为分析应用写作的现象,了解应用写作规律,令应用文写作课程变成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课程设定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学会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透过教学,让学生系统把控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真实途径与写作重点,从而顺应目前及未来在工作、学习内的写作所需,为整体工作能力的提升给予必备的保障,为熟练使用这些知识做好铺垫。
1明确教学重点,注重主要教学内容
(1)身为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任教老师,应当清楚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何为重点。应用文写作课程传授的并非写什么,而是如何写。
应用文注重的是实用性,繁荣拖沓、抒情描写与应用文的写作标准并不相符,应用文的精华则为精炼、实用。所以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当传授学生如何写,所有应用文均具备特有的结构与格式标准,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一基本构造,才能能够写出正确的应用文,所有文书的格式标准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2)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较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并未全面传教,也无需要求学生学会所有内容,而是应当依照社会所需的实际状况,乃至学生的掌握程度给予重视。依照教学状况及教学成效而言,则为日常书信、请柬、声明、总结、调查报告等方面,有利于学生的掌握。而这些应用文不论在哪个行业和岗位中均能够运用,所以需要学生依照自己的状况,进行课外学习。教师只有清楚教学的核心,才可以在教学中分清主次,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提升课堂效率。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有些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大多使用“讲和练”的方法进行授课,课堂教学比较乏味,课堂的可参与性和学生的热情均较低。转变这一传统被动的教学方式,则需展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体验式活动,加大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方式给予创新,可以在课堂中尝试评价度较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2.1项目驱动
找到适合学生所需的真实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带动下积极进行文种知识的认知和学习,与参考案例相融合,完成相关文种文本的写作。比如和班级或学校社团合作,让学生完成一些大型集体活动的规划及组织管理,学生则应当通过相应文种理论知识的消化把控,拟定文稿并完善,从整体上积极参与。在完成这一项目中的任务时,将单一又乏味的教学渗透到学生喜欢的集体活动当中,在好胜心及进取心的影响下,将被动变成主动,在轻松合作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完成教学目的。
2.2情景模拟
透过建立符合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演绎生活或工作中的角色,令学生身处某一特殊的写作情景内,在现场情景下练习写作。比如对于劳务合同签署的模拟,让学生作为招聘者和应聘者,通过模拟签署合同,了解合同的内容与特征。
2.3专题探讨
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一同分析某个专题或单元教学工作。比如在学习公文内的请示及批复中,让学生进行分组并挑选请示和批复的练习,之后再进行互换,执行探讨并进行评价。这一方法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2.4互联网+课程
在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大量运用中,包含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网络资源研发及运用较为落后,应当认真分析互联网+课程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综合式教学网络学习渠道,令有限的教学时空能够延续,令教学效果获得最大化的体现。
并且,在微课的产生和大量接受与认可下,还可以把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与灵巧的微课给予融合,透过设计制作具备创意的微课,加快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有利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有效发展。
3强化教材建设,深入课程改革
(1)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建设需展现出职业教育的特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应当具备充分的理论,以实践为主,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实践训练空间。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融合教育的特征,改变当前教材的刻板性以及传统的章节,使用任务化、项目化以及模块化的编排。
(3)依照产学结合、工学融合的方针,积极学习企业行业专家一同编排的教材,引進真实的工作流程及案例,展现出教材中职业教育的特征。
4重视过程评价,建立多维立体审核体系
在工学融合的思想指导中,应用文教学者大致获得了共识,使用过程评价和结论评价相融合的方式,建立教师、学生、社会的课程评价审核体系。注重平时透过紧密良好的实训练习,真实体现在审核评价当中,从而调动并确保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把学习的内容变成可用的能力,不再一味进行背诵而应对考试,更多的注重如何应用,如何处理在以后工作及生活中遭遇的问题,从而实现通过审核而促进学习。
总而言之,虽然应用文写作课程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属于极为乏味的课程,可是教师只要真正通过学生的方向着手,结合实际,加强实践,从而发展应用文写作课程,打造出高素质的应用文写作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夏云.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 (09):81-87.
[2] 田运科,何玲玲,王丹等.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思路的三个转变[J].湖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85-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