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莉
【摘 要】幼儿借助各种球类进行活动,能获得多重身体运动的经验。教师要了解现状,在球类运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关键词】规则;教育措施
作为一种传统的运动项目,球类运动有着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和发展价值,而规则是发挥球类运动价值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教师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
一、球类运动中规则意识培养的价值取向
(一)基于身心发展的需要
老师通过一次次谈话互动和现场规则的讲解,不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规则,而且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
(二)基于幼小衔接的需要
在球类运动中,可以培养幼儿执行规则的能力,提高幼儿运动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在运动中听从指令、执行指令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些都与幼小衔接工作息息相通。
(三)基于共同生活的需要
有些幼儿会表现出行为自由散漫、不受约束、行为霸道、易发生争执、不能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等等,这些行为还出现在球类运动中。
二、球类运动中规则意识培养的基本现状
我们发现在球类运动中出现以下现象:
现象一:有的幼儿规则意识不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做事,独行其事。如:在足球对抗赛中,只注重往球门射球,而不是往对方球门射球。
现象二:有的幼儿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控制能力差,總是要老师不断地反复提醒。如:在运动中经常会用手去碰球,即使老师多次提醒也不予理睬。
现象三:有的幼儿故意犯错,为了引起教师和同伴的注意。
三、球类运动中规则意识培养的教育措施
(一)共同制定规则,让幼儿成为规则的主人
由于球类运动的规则要求相对其他低结构的户外运动高些,为了让大班幼儿内化规则,教师必须发挥教育智慧让幼儿更能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1.说一说,以交谈讨论的方式认识规则
幼儿是规则的实施者,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大班幼儿认识规则,同时将规则内化为行为。针对幼儿第一次在球场时出现的情况,教师提供一些视频,组织幼儿讨论“踢球应该遵守哪些规则?”通过讨论幼儿知道不能用手触碰球、要往对方的球门内射门等,通过讨论最终在班级中达成共识,让幼儿认识规则,发自内心地想要去遵守。
2.画一画,以图示标记的策略理解规则
从幼儿的学习方式来看,有的幼儿对球类运动中的图示标记等视觉形象在学习和接受的过程中非常敏感,有利于其顺利地接受规则的信息,进而有效地进行球类运动。
3.念一念,以短小精简的词汇记忆规则
在运动中,教师的指令以短小精简的词汇为主,能让大班幼儿理解记忆,给予幼儿正确强化的刺激。如讲解踢球规则时,结合前期谈话内容,把重要的规则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小脚踢,小手摆,看准球门,向前踢。踢出界,手抛球,齐抢球。”
(二)共同优化规则,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形成
1.设置场地布置,引导幼儿遵守运动规则
布置场地是户外区域运动的必备工作,每次运动前,教师预设几个主要球类运动及各个区域的场地布置,配以情境化的场景和语言暗示,大大激发大班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情境化的运动环境淡化了游戏规则,让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下接受视觉外在的游戏规则。
为了使《灌篮高手》活动变得更有层次性,教师创设了情境化的运动环境、形象化的角色,提供了趣味化的运动材料。幼儿手持篮球穿梭于小树林中,最后来到灌篮高手的篮球架下练习投篮本领,投篮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能力选择投篮线距离的远近,调控自己的投篮水平。同时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选择不同高度的篮球架,每次出手保持成功投篮后才能返回,幼儿在投篮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距离和高度,最终体验成功的快乐。
2.提供隐性规则,帮助幼儿遵守运动规则
隐性规则在我园户外运动中使用比较广泛,比如车类区地面的指示箭头、投掷区的距离线、大型玩具处的安全提示和行驶路线、蹦床区的人数限定卡片等,给幼儿最直观的视觉刺激。幼儿思想活跃,对事物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日益强烈,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单一的体育环境,喜欢和各种材料组合起来进行探索,同时他们喜欢关注一些细节的变化。可变的游戏环境,更能吸引他们,在活动中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在材料上做好相应的标识,不仅满足的幼儿的需要,同时他们也会与材料的互动中学会遵守规则。
3.形成激励机制,促进幼儿遵守运动规则
大班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总是最高的,竞赛类游戏尤为获得大班幼儿的青睐。大班初期,组织球类区时,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新的球类运动内容及规则,在活动中及时记录幼儿的表现,以奖励或惩罚的方式等激励机制,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教师辅以游戏的形式不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四、几个注意要点
(一)趣味性——让规则要求充满趣味
当教师把规则的要求变得充满趣味时,更易被大班幼儿接受。有了乐趣,幼儿能自然地接受外在的规则,即使没有教师督促,大班幼儿也能自觉遵守,从而在自主尽情的运动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艺术性——让规则表述富有艺术
恰当的语言也是教师在运动指导中的形成的一种教育智慧。当教师把规则进行艺术化处理时,幼儿能接受到艺术的、形象的话语。当老师常常用艺术语言表达运动规则时,长此以往,幼儿会与老师之间形成默契,自觉接受运动规则。
(三)一致性——让规则传达保持一致
教师采取相同的标准,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两位老师、一位保育员三位一体,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用一致的规则要求幼儿时,经过多次强化,会把规则内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运动是推动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手段之一,我们要努力科学、合理地制定运动规则,在实践中将“玩耍运动”转化为“规则运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丛元莉.从“手足球”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建立,《文理导航》,2016(12x)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