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素养的提升

2017-11-04 07:15安珍赵霞周小潭
今传媒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专业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

安珍++赵霞++周小潭?

摘 要:“互联网+”为科技期刊出版注入了时代内涵,也对期刊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应与时俱进,从科学素养、专业素养、信息素养、营销素养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积极打造品牌期刊,促进学术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科学素养;专业素养;信息素养;营销素养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127-02

近年来,“互联网+”风起云涌。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1]。

“互联网+”亦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和挑战,云出版、数字出版等概念被不断提出。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提升自身素养,这是科技期刊编辑们当下面临的新任务。

一、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期刊的新解读

“互联网+”出版业,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两者深度融合发展。就科技期刊而言,“互联网+”已使其呈现出新的特征。

1.时间界限的弹性化

根据《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科技期刊是指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順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2]。由此可见,科技期刊是有其时间属性的,按照出版周期,常见的有周刊、旬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

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优先数字出版使得这一时间维度正在消融。优先数字出版是指在印刷版出版之前,期刊社和作者之间达成协议,通过互联网、手机、光盘等数字化媒体提前出版已录用的论文定稿[3]。这一出版方式大幅缩减了学术论文的发表周期,同时也使卷期、刊期等概念受到冲击。目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如《Science》《Nature》、Springer旗下期刊等都采取了各种形式的优先数字出版。国内中国知网也在积极建设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共有1010家学术期刊加入优先出版计划[4]。尽管数字出版还存在诸多待完善之处,但这一新形态已是大势所趋。

2.空间维度的延展性

科技期刊的定义还限定了其出版方式和传播途径,即纸质印刷成册,再通过订阅邮寄等方式,流向读者手中。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的读者以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为主,主要发行至高校及科研单位。互联网+则打破了这一局限性,使科技期刊不再是单向度地指向订阅用户。具体来说,用户可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及时获取期刊出版信息及付费全文下载,且用户与期刊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可通过互联网实现多向度自由互动。因此,科技期刊在用户范围、获取渠道、付费方式、互动模式等方面都更具开放性,空间概念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3.信息规模的海量化

“互联网+”让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科技期刊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特定行业的特定人群,而读者受时间、地点、行业等多重限制,查阅的科技期刊数量和种类也很有限。信息技术的发达,打破了行业之间、媒体介质之间、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边界。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等途径,用户可便捷地获取海量的、国内国外、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这对用户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者来说,空前提高了其获取、阅读、使用科研信息的效率和能力。

4.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期刊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一是碎片化,读者接触到的可能不再是一本完整的纸质期刊,而是通过网络阅读到的某一篇文章乃至其中的某些要素,如摘要、关键词、结论等,完整信息被分类分解为信息片段。二是媒体介质不仅包括传统纸媒,还有电脑、手机等屏媒,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三是传播元素从只有文字和图片,扩大到音频和视频等,阅读感受更为丰富立体。

二、编辑素养的全面提升

“互联网+”改变了科技期刊,令编辑的工作内容、方式、环境等等都随之改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编辑要继续打造品牌期刊,并发挥传播科技成果、活跃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就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编辑素养,为职业注入时代内涵。

1.提升科学素养以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论文是总结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科学文献,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等特点。科学素养是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性,即在科学研究中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间题的能力[5]。在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上,传统科技期刊编辑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工具有限,如在将某一篇文章送外审前要对其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做出初步判断,主要依据自身的学术积累。如今可以运用专业平台和数据库,如学术不端检测系统、EI数据库、SCI数据库等等,作为重要的辅助审校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科学精神指导编辑工作,实践中更多体现在创新方面。柳斌杰[6]表示,一个不尊重创新精神的编辑, 是很难适应这个工作需要的,没有创新型的编辑就不可能出现有生机的好作品。所谓创新精神,首先在宏观上要有创造名刊的气魄,对领域内各种学术理论和实践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其次在内容设置上,要创立特色栏目、搭建特色平台,为学术创新提供沃土;最后,在与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中,要善于发现创新点,鼓励和推动创新,促进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产生。

2.提升专业素养以当好把关人

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7]。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专业素养,做好把关人,这在传统出版行业中已是共识。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且信息快速流动,于是有观点认为博取流量和点击率即可,把关人的概念被弱化。这是一种误解。柳斌杰[6]认为,互联网就是信息高速公路,至于路上跑什么车, 车里装什么货, 还是要靠编辑、出版人去选择、生产、组织、传递。并且,信息的海量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鱼龙混杂,更需要编辑利用专业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因此,时代对编辑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endprint

就专业素养而言,编辑首先具备过硬的业务理论和实践知识,熟知科技期刊的规范标准,在选稿组稿、栏目策划、初审送审、文字编校、格式编排等方面有扎实的基本功。其次,要博中求专,在知识结构方面成为复合型人才,在广博的知识背景下,还要对期刊相关研究领域的历史前沿、发展现状、热门课题、学科带头人等情况有专门的了解,这样才能把握期刊的研究方向和价值,打造有特色的学术期刊。最后,专业知识学海无涯,要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既要通过书本和专题培训学习知识,也要尽可能利用会议、合作等机会参与到科研实践中,增加自己专业知识储备。

3.提升信息素养以完善期刊功能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信息素养概念,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将其概括为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后来发展为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要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一跃成为当今编辑需要不断修炼的基本素养。结合到科技期刊编辑中,要将互联网思维与编辑工作有机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完善编辑工作。目前科技期刊编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日常工作中,由依赖传统纸质文稿、电话、电子邮件改为熟练应用数字化平台,如通过在线采编系统进行稿件收发、编辑、送审、修改等,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运用“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作为科技期刊面向社会的新窗口,及时上传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推荐、发布最新文章或内容等;分别建立作者和专家群,交流行业热点,探讨研究现状,商讨选题与内容;熟练运用网络语言,与用户实时交流,开展有效且有趣的互动。三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向作者、读者、专家等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通过阅读和下载等数据,了解每個用户的不同需求、习惯和偏好,再向其推送个性化的内容。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还会出现新的形式,编辑须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学习并灵活运用到具体工作中。

4.提升营销素养以扩大影响力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闭门办刊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如何让期刊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编辑须具备一定的营销素养。这并非完全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要通过经营策划,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编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多个方向着手,提升期刊影响力。以笔者所在的《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为例,近年来编辑部实施了多项举措。一是确立领军人物,抓住编委换届契机,邀请中国工程院欧进萍院士担任主编,引领期刊发展;二是吸纳社会力量,聘请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所知名高校和2所中科院院属研究所为协办单位,借力优势学术资源,共同办好期刊;三是策划专刊,根据业内热点策划选题,组稿并出版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结构抗火、岩土地下工程、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等专刊专辑;四是创造平台,于2011年创立了两年一届的“全国防灾减灾工程会议”机制,交流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推动理论成果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学术交流搭建了高层次平台。通过这些措施,学报的影响力急剧提升,由一个濒危的省级刊物发展到被三大核心数据库收录,编辑部的经营策划措施或可供其他期刊参考。

三、结 语

“互联网+”时代对科技期刊的出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为其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科技期刊的编辑,不应固步自封、被时代裹挟着前行,而应主动把握机遇,顺应时代潮流,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专业素养、信息素养、营销素养,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繁荣中发挥编辑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2] 国家科技委,新闻出版署.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J].编辑学报,1991,3(3):183-185.

[3] 陈世华,韩翠丽.优先数字出版形态浅析[J].中国出版,2011 (16):55-58.

[4] 徐铭瞳.论我国学术期刊优先出版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编辑之友,2013(3):42-45.

[5] 赵粉侠,许易琦.编辑科学素养与学术期刊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1):22-25.

[6] 柳斌杰.做无愧于时代的新型编辑[J].中国编辑,2008(3):4-6.

[7] 王乐萍,陈磊.国内关于“把关人”理论的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2014(4):204-205.

[责任编辑:东方绪]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