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需求和企业反映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表现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学生毕业后要到企业基层工作,职业素质十分重要,本文探讨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途径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第一线工作,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直接感受现代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随时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面临企业生存和破产的选择,这就决定了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高职学生也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才能胜任和完成企业赋予的工作任务。根据学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调查显示:90%以上企业用人的第一要求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标准,包括人品、敬业精神、责任心等;其次是诚信、敬业、责任感、合作精神的职业品质,再次是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这说明企业使用高职生最重要的要求是学生的人格修养和行为品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培养。高职院校有意识、有目的、多途径地全面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对提高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真正成为对企业有益、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高职院校进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主要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愛岗敬业;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有健康的身体;能吃苦耐劳;善于沟通,能与其他人合作共事,具有团队精神;掌握相关技能技术,胜任安排的工作;会学习新知识,工作有创新。企业反映部分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高职学生存在以下问题:不能忍受企业艰苦、枯燥、单调的工作环境,频繁跳槽;不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存在不请假就离开企业的现象;难与他人合作共事;没有掌握基本技能技术,不能胜任工作等。随着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高职院校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教学设施的陈旧,以及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等现实也对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有着不良的影响。企业工作的成果是对社会输出产品或服务,而高职院校工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所输送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上。部分高职学生的现实表现与企业需求存在的差距,表明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3.1职业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份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助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就是让每位高职学生强化自己的工作意识,知道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明确自己毕业后就是要去企业基层一线完成一定的具体工作任务。实际上部分高职学生在企业挑三拣四、不愿做单位安排的工作,甚至有少数高职毕业生不去找工作就是职业意识不强的表现。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在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新生入学教育介绍大学三年课程安排,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以后从事这个专业的相关工作需要的知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根据专业学习内容、自身条件规划大学学习目标,强化自己毕业后的工作目标,同时也是督促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做好准备;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激发毕业学生即将进入企业工作前做好应聘工作、选择企业、了解企业、适应企业的准备,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3.2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培养贯穿学生大学三年学习全过程。有大学生毕业前签订顶岗实习四方就业协议毁约不履行,不按照企业要求到岗工作;有部分学生频繁跳槽,常有不辞而别的现象发生;有少数毕业生泄露企业技术资料;有少数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辞职后发布有损企业形象的信息等,这都是少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期间,特别是大学生法律课程、就业指导课程要重点强调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深入探讨职业道德的内容、表现形式,学生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学校团委、院系团总支牵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内容,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3.3职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到企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这是高职学生完成企业交给工作任务的核心能力。目前有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学校安排的课堂知识,片面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了;有部分学生上课迟到、旷课,早退;有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有不少学生不看教材、不做作业、抄袭其他同学作业;也有少数教师给学生不布置作业或布置很少的作业;上课对作业的对错也不评讲,让学生不知作业的正确做法,这对学生职业技能形成、对学生成才都十分不利。高职院校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加强与学生课堂互动;严格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对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的同学要批评教育;要求学生课后看书学习;要布置适当作业,并要批改和评讲作业,让学生掌握作业的正确做法;认真做好校内实验实训,及时更新实训设备供学生实际操作使用,减小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差距;教师要提前准备实验实训器材和相关课件资料,以便学生在实验课上做记录,课后进一步熟悉巩固;加强实验实训课程组织教学,对个别学生在旁边看别人做而自己不具体动手做的学生要批评教育,加强过程监督和考核;加强实验实训考核评估,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抽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督促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实训;要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是学生“零距离”在企业中工作,学生实地体会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endprint
3.4职业情感的培养
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从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要到企业第一线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否则,是无法坚持工作或工作的质量会大打折扣的。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这反映的就是一种深厚的职业情感。部分学生在大学入学时就说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上课时就就表现出不认真学习,为自己逃避学习推脱责任。职业情感教育也是贯穿大学三年的教育。高职院校要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学校就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把本专业相关知识学习好,同时也为干其他相关专业工作进行知识迁移储备厚实的基础;到企业工作要吃苦耐劳,要能忍受枯燥、单调、简单的重复工作环境,因为企业整个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但分解到每个工作岗位的任务可能就很简单,比如比如汽车发动机装配流水线生产岗位;到企业就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从内心喜欢这个工作,这样才能心情舒畅、持久,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高职院校有责任在学校期间就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以便学生提前有思想准备,到企业工作后适应更快。
4结语
高职院校按照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把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基层工作适应能力更强,成为企业“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有用之才,才会成为对企业有益、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6SKGH2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君维.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12)42-43.
[2] 张君维.关于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5(10):290-292.
[3] 薛騫.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措施[J].学术纵横:2014(03):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