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智+邵河顺+丁翠
摘要:以周口市为研究区,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两方面对周口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周口市整体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指数为82.58,节约集约利用度为中等水平,其下辖各县区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运用数轴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得到各县区的节约集约利用度类型,对集约利用中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以期为周口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周口市
引言:建设用地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和基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引致性需求不断增大,导致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传统依靠建设用地粗放、非理性扩张的土地利用方式难以为继。在此状况下,为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成为决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面对的主要议题之一。许多学者对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研究,杨志恒将PDCA循环理论的管理理念引入评价指标考核体系,提出了适应新形势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体系。陈颖等结合MAPGIS对数据进行拓扑处理和空间分析,对资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评价,但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城市建设用地,缺少对一个地区的全部建设用地进行系统评价。因此,文章以周口市区域为研究区,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两方面着手对周口市整体及下辖县区的全部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基准年为2014年,发现和梳理周口市区域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周口地区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1.研究区概况
1.1研究区域概况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平原,是豫东重要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市,东邻安徽省阜阳市,西依漯河、许昌两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市、商丘市接壤,周口市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19万K㎡,辖1区8县1县级市。2014年周口市常住总人口880.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8.6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为1989746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4731200万元,建设用地总面积205129.34hm2,其中村庄用地160322.1h㎡,城镇用地27552.91h㎡,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8.13%和13.43%,是建设用地主要构成部分。
1.2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数据源于周口市国土资源局、《周口市统计年鉴》(2010-2015)、《河南省统计年鉴》(2010-2015)、周口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进行分类和汇总。
2.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定性分析
2.1指标体系构建和分析
人口的聚集与发展影响着城市及乡村的发展水平,进而影响着城乡建设用地的数量、规模和构成,而建设用地是经济社会建设活动的承载体,经济建设必须依托和消耗建设用地。因此,文章将人口和经济发展作为影响建设用地变化的要素,通过测算分析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相关弹性系数,分别判断基于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和基于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度两个方面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选用表1中指标为定性分析的指标量,计算得到的各指标值见表2。
由表2可知,在人口方面,周口市整体PE11值为-0.61,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度低,根据收集数据,其人口为负增长,而城乡建设用地为增长趋势;川汇区和项城市的PE11分别为0.18和0.56,均小于1,匹配度较低;下辖其他县区的PEII值均小于0,最小的为郸城县,为-3.08。总体上,PE11值大多为负值,PE12为正值,PE13的数值为负且比PE11小很多,说明农村人口与村庄用地的变化匹配程度低,这是造成周口市区域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度低的最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方面,周口市整体EE11值为10.47,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度较高;其下辖县区中,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和项城市的EE11值大于周口市整体,其中值最大的淮阳县为25.71,匹配度高;川匯区、扶沟县、西华县和鹿邑县的EE11值小于周口市整体,最小的川汇区为3.15,匹配度较低;EC11值的情况与EE11类似。综合分析,下辖各县区间的匹配度存在较大差异。
2.2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定
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定分为基于人口和经济发展两方面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定,相对应的判定标准分别见下表3和表4。
由表2中指标值及所收集原始数据特征,判定得到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结果表明:周口市整体和全部下辖县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人口)为粗放趋势型;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经济)方面,周口市整体为粗放趋势型,下辖县中,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和项城市为集约趋势型,川汇区、扶沟县、西华县、太康县和鹿邑县为粗放趋势型。
3.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定量评价
3.1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区域用地状况定量评价,思路是: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理想值标准化,分别计算市整体和下辖县区的分指数、指数和总指数,进而反映出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等。
结合周口市实际情况并参考《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构建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和管理绩效4个方面。具体指标见表5。
3.2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对于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使评价模型能够更好地与研究区实地情况匹配,文章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指数、分指数、指标的权重值。经过25名熟悉周口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状况相关专家三轮打分,最终得到的权重值见表6。endprint
3.3理想值确定和指标标准化
采用专家咨询法和目标值法相结合来确定周口市整体相关指标的理想值,目标值法主要结合《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控制目標;下辖县区的指标理想值则采用1/4分位数法和专家咨询法结合来确定。
3.4分指数、指数、总指数的计算
文章采用加权求和方法计算分指数、指数、总指数,得到的指数和总指数值见表7。
3.5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
采用数轴法对下辖县区的分指数、指数、总指数进行分值区段划分,选择点数稀少处作为分界点,从大到小依次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对应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度由高到低,可分别表述为“集约度高”、“较高”、“中等”、“较低”、“低”,土地利用状况类型控制在3-5类。
利用数轴法将相应的县区划分为不同的集约度类型,得到指数和总指数类型见表8。
经初步判定后,利用SPSS20.0对数轴法确定的土地利用状况类型进行检验和校核,采用K均值聚类法(K-MeansCluster)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后发现数轴法得到的各评价单元判定类型与聚类分析法结果一致,可信度高。因此,总指数对应类型即为各评价单元判定的土地利用状况类型,用地状况评价综合类型图见图3。
4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综合分析
4.1人口、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状况分析
由定性分析结果可知,各评价单元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人口)均为粗放趋势型。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经济)方面,周口市整体为粗放趋势型,其下辖的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和项城市为集约趋势型,这些县区的生产总值增长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高于建设用地增长对于全市建设用地增长的贡献度;其他5个县区为粗放趋势型,地区生产总值的涨幅低于建设用地的涨幅,各评价单元之间经济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度差异明显。
4.2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分析
从定量评价结果看,周口市整体的节约集约利用总指数为82.58,节约集约利用度属中等水平。下辖县区中,项城市集约度最高,表明该市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建设用地达到优化利用;其次是淮阳县,凭借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整体的集约度水平较高;集约度达到中等水平的有川汇区、扶沟县、商水县和沈丘县,这些县区的建设用地增长与自身社会发展协调程度较低,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偏低;集约度水平低的是西华县、郸城县、太康县和鹿邑县,这些县区的评价指数值都较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利用方式粗放,同时存量用地盘活和新增用地管理措施对于节约集约利用的促进效果较差。
总体上,周口市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与其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其下辖县区之间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整体集约度水平存在较大提升潜力。
4.3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如图1所示,整体上,周口市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呈现中、南部较高,东、西和北部偏低的格局,其中总指数值最大的项城市为95.47,最低的郸城县为71.62。在空间分布上,以集约度水平最高的项城市为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大致呈半环状向外辐射,越靠近核心,建设用地集约度水平越高,由核心向外围集约度逐渐降低,周口市区域的集约度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