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现杰+李新宇
【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国企混改范式为研究对象,围绕国企混改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国企混改的主要范式等方面展开深入论述,最后本文基于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改革、试点创新国企内部员工持股四个维度提出以国企混改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与控制力为目标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 成功范式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7.18.010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及发展新阶段,提出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战略指引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与总体部署。“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我国国资委系统及国有企业内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的一项重要改革实践。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视阈下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范式提炼及内涵性分析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实践策略。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和意义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混合所有制不仅仅表现为社会经济的一类重要构成,同时也是企业资本配置的一种形态,属于股份制的一个子类型。混合所有制经济由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两类经济形态构成。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运行原则为通过国有、集体、非公等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与抗风险能力。新时期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性目标是以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国企资源配置效率,终极目标是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提高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能力。
国企混改的意义。第一,经济意义。通过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使国有经济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优化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社会意义。通过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各种经济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本的市场化流动,促进不同所有制资本保值增值。
第三,政治意义。通过在国企中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保障社会资本流向有助于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区域,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党委对于实施混改的国企的政治核心作用。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自2015年国务院出台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所形成的配套文件多达十余个,构建了支撑我国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战略的“四梁八柱”。近三年来,国资委及国企内部纷纷就混改的原则、路径、目标等执行要素进行制度化管理,但从实践结果来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
第一,混改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我国历次的国企改革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改革的核心制约因素在于国企内部尚未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此轮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指引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性地提出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但制度建设、具体实施等方面尚存在完善的空间。
第二,混改中文化冲突与管理融合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形式是股权设计问题,但核心要旨是体制的重构与机制的优化问题,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发挥“1+1>2”的协同效能。但在此轮混改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如果国有企业混改的目的仅仅是促进“管理台账”的完成,在缺乏系统论证与科学决策的前提下,从外部引入对母企业而言缺乏产业链协同优势的资本,极易导致混改之后出现文化冲突与管理相悖,从而使企业陷入“集而不团”的境地。
第三,混改中产权保护的问题。我国当前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中,内部的产权保护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国企产权是由政府信用来背书,因此具备完善的信用体系与坚实的保障基础。而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民企产权保护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以往的国企混改案例中民企资本损耗与经济纠纷时有发生,因此产权保护是国企混改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范式分析
自从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秉承“试点推广、渐进式创新”的改革原则,近三年来在混改范式、公司治理模式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这三方面实现了较好的协同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借鉴意义与示范效应的“混改范式”。具体而言,以下四种国企混改范式最具代表性:
第一,中建材集团混改范式——“母鸡护仔型”。中建材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要旨是母公司独立分设,子公司及二级公司层面全部实现公司制改革,并表现为“三层混合”改革特征。在第一层上市公司中,中建材大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股权融资;在第二层核心业务平台上,释放出部分国有股权允许民营资本参股;在第三层成本控制中心,为原来股权所有者保留不低于三分之一的控制权。实践结果表明,中建材通过“三层混合”的混改模式有效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参与,利用资本的杠杆效应,使集团净资产三分之一的国有权益带动了三千多亿总资产的增值,显著提升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打造了央企实力与民企活力相结合的雙赢局面。
第二,中集集团范式——“双狮控群型”。中集集团的混改范式以“两大股东均衡持股,管理授权、内控责任与利益分配动态平衡”为突出特色。混改后的中集集团在科学的股权设计、良好的管理机制与合规的议事流程框架下,所有股东都处于严谨的制衡状态之中。中集集团的范式内在逻辑是一种持续的制度约束,通过在内部形成“两股均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政企分开、资本平等、职业经理、强励严罚与有效控制。特别在当前全球贸易低迷的经济环境中,中集集团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灵活高效的市场经营机制为企业培育新动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endprint
第三,民生范式——“無米巧妇型”。民生银行成立之初由多家民营资本企业共同注资发起,内部股东之间博弈激烈,但民生银行始终将董事长、总经理及核心业务部门等关键岗位置于“政权体系”的框架下进行管理,即关键岗位的核心控制权仍处于党组织的控制之下,强化党组织对于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的绝对控制。
第四,航导范式——“搭乘便车型”。中航材导航技术公司在成立之初便鼓励以人力资本、技术成果的方式入股,虽然国有资本作为股东原始资本占大比例股份,但技术骨干持股与科研成果入股,能够做到核心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这样的股权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内部的人力资本与外部创投股东利益紧密关联,同时能够确保国有资本股东专注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远期战略规划,使原始投资资本能够以“搭便车”形式实现资本增值。
全面深化改革视阈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策略
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全面深化改革视阈下国企混改的一个核心手段就是引入非公资本参与国企混改。中建材集团根据母公司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在子公司层面上基本实现了公司制改革,有效地推动了企业自身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有效地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引入非公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分类管理。针对公益类国企,应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混改条件的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且可以采用委托服务与代理经营等方式;针对商业类国企,应该积极引入非公资本参与改革管理,实现股权多元化,借鉴中集集团的做法,增强子公司层面混改的力度,积极促进集团与子公司两级整体上市。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是此轮国企混改一个亮点。航导混改范式中,通过技术入股与成果转化分红等方式,促进了国有资本有效流动,承担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部分职能。因此,通过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有助于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主导的国企混改,需要强化其自身的产业投资者身份。对于新的混改公司投资而言,不仅应该关注资本的注入,更应该侧重于引入科学的流程机制与管理方法,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国有经济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行业的控制力。
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改革、增强国有经济影响力。在新一轮国企改革进程中,借助资产证券化手段,能够确保国企在混改过程中吸纳优质资产、剥离低效无用资产,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中集集团在混改中,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改革,从而实现了经营权限、管理责任与利益分配的动态平衡。针对主营业务分支不多的国企,可以促进国有控股公司整体上市;针对通过重组整合做大做强的国企,可以促进国有控股公司核心资产上市;针对不具备上市平台的国企,可以促进行业间的资本拆借与借壳上市。但无论是采用何种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其目的均是将流动性较差但收入可预期的资产在资本市场中经营,以提升国有资产的流动性。
试点创新国企内部员工持股、增强国有经济抗风险能力。员工持股是此轮国企混改的一个核心手段,而此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构建促进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的机制、完善国企内部人才选用的工作方式、优化国企股权结构。在推动以员工持股为核心的混改时,需要考虑员工持股范围、员工持股方式两个核心问题。员工持股不应成为全员持股或高管持股,而应是骨干持股,并做到股份随持股人员岗位变动而调整,防止股权固化,同时员工持股并非无偿获得,而应该以货币出资为主,并结合入股合同按时交纳。针对高技术企业而言,应鼓励以知识产权入股与技术入股等方式,促进骨干员工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论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的国企改革战略,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产权制度改革,是此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本文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研究对象,围绕当前国企混改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国企混改的核心范式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本文以中办发布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为理论依据,以混改成功范式的分析为研究基础,提出以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改革、试点创新国企内部员工持股为代表的四类促进国企混改的策略建议。
(本文系财政部全国会计科研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15KJB028)
参考文献
李永革,2017,《国企混改下员工持股实施难点探析》,《现代经济信息》,第3期,第122页。
胡英来,2017,《浅析国企混改下的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体系》,《财会学习》,第4期,第75页。
柯少葭,2017,《新常态下国企混改的问题与对策》,《时代金融》,第6期,第314~316页。
孙关荣,2016,《国企“混改”内部审计的定位及机构设置的探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期,第64~68页。
白宇,2015,《国企混改中的股权制衡问题》,《企业改革与管理》,第19期,第15页。
责 编/戴雨洁
Abstract: Mixed ownership refor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OE reform paradigm, focuses on discussing the main dilemma facing the SO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and its major paradigms. Finally, this paper provided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state-owned economy's vitality, influence, anti-risk capability and control by introducing non-state capital in SOE reform, reorganizing state-owned capital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compan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of SOEs, and launching a pilot project concerning the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in the SOEs.
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ixed ownership reform, successful paradigm, deepen refor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