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舱体套接式钻模的设计与应用

2017-11-04 02:23:42王喆
中国设备工程 2017年20期
关键词:舱体装夹壳体

王喆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9)

薄壁舱体套接式钻模的设计与应用

王喆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9)

本文针对某设备舱壳体的壁厚薄,易变形,对接孔精度要求高,舱体对接采用套接等结构特点,深入工艺分析,设计出符合零件特性、满足装配要求的套接式钻模。通过钻模的准确定位和装夹的可靠性,保证了对接孔的精度要求,尺寸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提高了加工效率。

薄壁舱体;对接孔;套接式钻模

该壳体是某型号导弹的部件,在装配中连接雷达舱壳体和遥测舱壳体,连接的方式与我公司常规型号舱体对接采用端框螺栓连接不同,采用的是套接的方式。在零件的首批加工中,用卧加钻底孔,钳工再铰孔的工艺方式,因子数铣钻底孔,边距难以保证,尺寸不稳定,导致钳工铰孔后孔边距不同程度超差。为了保证对接孔的加工精度,尺寸的一致性,满足装配中高精度的定位要求,本文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和舱体装配方式,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套接式钻模,通过钻模的准确的定位和装夹的可靠性,保证了对接孔的精度要求,有利于质量的稳定,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1 舱体结构简介

零件图如图1所示。

图1 舱体结构图

零件特点分析。

(1)该零件是一个薄壁的多腔、无端框、刚性差的壳体,壳体材料为ZL114A。

(3)壳体变形比较大,孔距公差±3′难以保证,从舱体装配时是前后两舱体相互撑圆这一理念出发,利用舱体内孔公差比较紧,设计一胀胎将舱体撑圆,满足孔的位置精度和圆周方向孔距一致。

(4)孔的精度和位置尺寸很难保证,同时变形大,不易装夹,对钻模的要求很高。

2 钻模的设计及工艺分析

(1)壳体变形大,为了满足孔与孔之间角度公差,设计一胀胎将内孔撑圆。① 壳体内孔尺寸为φ,为了撑圆的圆度满足要求,胀胎和内孔配合采用小间隙配合,选用公差配合为H8/f6,最大间隙为0.2,最小的间隙为0.06。壳体的两端端框厚度为40,为了使配合面足够大,胀胎长度设计为35。这样很好地满足了钻孔的基本条件,又便于装卸方便。②钻孔过程是从外向内打,为了排屑顺畅和钻头穿透,加工一圈φ12的排屑孔。

(3)钻孔时工装中心需与壳体中心同心,需要胀胎与工装底板同心,工装上车内孔φ,保证配合要求,同时用4颗M10螺钉固定,限制了钻模的周向移动,起到了固定作用,限制了3个自由度。

(4)为了限制圆周方向的自由度和圆周方向定位准确,利用舱体轴在线的前后均有的U型缺口定位,该U型缺口为弹体对接定位基准,用插销精密定位,保证钻模孔基准方向与舱体基准方向一致。

(5)为了验证装夹的可靠性,保证加工基准和设计基准统一,在圆周方向开5个30×12窥视孔,确保钻模基准面和壳体的端面完全贴紧,实际加工中通过窥视孔用塞尺检测两面的间隙在0.03mm以内,然后开始加工。

(6)钻模配备常规的钻、铰套,为防止钻头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偏移,保证孔中心位置,加长了整个钻、铰套的长度,长度L=30mm。

(7)零件与钻模相应尺寸对照表(表1)。

表1 零件与钻模相应尺寸表

(8)通过上述分析,设计出该壳体专用的套接式钻模,示意图如图2。

图2 套接式钻模示意图

(9)钻模的夹紧装置。孔边距要求高,端面跳动比较大,需要端面和钻模基准面贴合非常紧,为了避免两次装夹,缩短了安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设计出了前后两端钻模同时装夹,一次钻完前后两端孔的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本着操作方便,夹紧牢靠的原则设计,两钻模板通过一根M24的螺杆连接,两端用M24的螺栓固定,有效限制了钻模在加工中轴向方向的移动。

3 钻模的应用

(1)加工工艺流程分析。该零件的加工过程为:钻孔→铰孔。先钻φ7.8的底孔,再用φ8H9的铰刀铰到孔的加工要求,流程不复杂,关键是钻、铰孔过程控制钻、铰孔的切削力。

(2)前期的加工中,将舱体置于托架上,先用手枪钻底孔,再铰孔,操作强度大,为了减轻加工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钻床Z35 50平台上放置两个V型块与平台平行,壳体装夹好后置于V型块上,边旋转边钻孔,即保证了孔的向心又提高了效率。

(3)钻模在加工几个批次壳体中保证了加工精度要求,质量稳定,加工数量从一个班次加工10个,提高到20个,减轻了工人操作的强度,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率。

4 结语

此钻模的应用,成功地解决了某壳体的易变形、对接孔精度要求高的加工难点。整个钻模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加工质量稳定,有效提高了生产率。作为一种钻模加工,对于同类型的壳体对接孔和变形零件孔加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 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2] 刘文剑.夹具工程师手册[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 王启平.机床夹具设计[M]. 哈尔滨工艺大学出版社,2005.

V261

A

1671-0711(2017)10(下)-0205-02

猜你喜欢
舱体装夹壳体
基于有限元分析多件装夹夹具体结构设计研究
减速顶壳体润滑装置的研制与构想
薄壁多孔舱体微变形与量化装配技术研究
神州飞船太阳电池翼与舱体对接
上海航天(2020年3期)2020-07-01 01:20:50
舱体构件激光扫描和点云重构方法
汽车变速箱壳体零件自动化生产线
基于机器视觉提高移动机器人装夹精度的应用研究
柔性高效装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多品种变批量数控生产中快速装夹应用技术
油泵壳体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