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永智
[摘 要]实验室是学员在学校内的实践学习场所,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是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相关的重要基础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如何建设、管理好工程专业实验室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管理
一、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实验室管理日趋复杂
近年来,随着学校机关对工程专业实验室投入加大,无论在创建速度和规模,还是在装备、器材保障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伴随着实验室的增多,同时也增加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在工程专业实验室教育训练平台上,要培养出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要完成取得高质量的工程专业科研成果,这些都要求实验室具备高水平的保障能力,要求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等方面都必须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以适应这种变化。
(二)实验室管理对象日渐增多
实验室管理对象不仅涉及实验室建设、试验物资设备、试验项目、试验人员以及经费等的管理,而且要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提供各类试验环境和装备保障器材。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实验室就是要适应这种管理对象和管理重点的变化,不仅要满足当前教学训练的需求,适应未来教育、训练的需求。
(三)实验室管理手段不断改进、提高
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原本就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实验室变得更加先进,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具有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还要努力钻研业务,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以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为此高效试验室管理手段也必将融入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中去。
二、当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室管理封闭,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工程专业实验室大都隶属于教研室,处于“学科壁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一种情况。管理体系不健全,实验室课程设计中综合性、创新性项目所占比重较低,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实验管理仍局限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在保障教学方面,仅仅是为课内实践课服务,没有为学员提供充分使用实验室的机会。在科学研究方面,工程专业实验室装备的高精尖设备和先进的软件开发程度尚且不够。
(二)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相对落后,人员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一支精干高效的实验室人员队伍是院校以“多层次、多功能、高水平、高效开放式”为目标的实验体系建设的可靠保证,这就要求教研室必须拥有其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队伍。然而,现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都属于兼职管理员,平时授课、科研任务较重,或多或少的会忽视实验室的管理。再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和教学队伍,也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三)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
目前工程专业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如实验室仪器设备登统计本、使用记录本等仍然采用传统手工填写方式,不便于统计和管理。
三、工程专业实验室管理相关对策
针对目前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验室建设,下一步必须以改革的思路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创新的思路谋划、实施实验室的管理。为建成能够满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室体系,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优化实验室管理,完善管理体系
1.要着眼工程专业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的实际,切实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为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实验室工作十分繁琐,在具体工作中如何进行协调,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从实际运作来看,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已刻不容缓。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规范实验室的管理。从实验教学的特点人手,制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工作、管理规程,从实验教學计划、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课的考核、实验的改革与更新、实验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实验项目及实验档案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要结合这次学院实验室建设,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制定各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实验课教学的质量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实验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1.可选用教员担任实验员,专职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同时,要鼓励教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发、研制一些尖端、实用的实验教学设备,以满足本专业教学、实验之用。
2.先进的实验设备需要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知识的人员去使用和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实验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可以选择部分专业较好的教员,组织起来进行短期的强化培训;也可以多进行交流,多走出去学习其他单位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这样,对本专业工作的开展会有很多帮助。
(三)重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应开发实验室管理相关系统、软件,借助系统和网络平台实现远程管理和维护,应建立以实验室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体系,根据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实验数据无纸化记录,改变原来传统被动管理的局面,从实验登记(包括实验项目、标准方法、实验类别、等信息)到实验过程(包括仪器设备自动采集数据)再到实验结果处理(包括实验数据等)可形成各类统计表,方便实验室管理者快速、及时得到相关数据,尽可能的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管理效率。
总之,只有转变传统观念,采用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通过完善管理体制,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等举措,使实验室队伍各尽其才,各尽其职,并时刻把教学效益作为第一追求。实验室建设、管理好了也是为下一步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加快现代化和信息化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