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安民
摘 要:青少年的身体成长和学习进步都需要以健康的体魄作为依托,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一直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学校学生的身体状况调研,综合分析当前学术的健康状况和锻炼情况,在系统了解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小学体育教学的对策,为后续的教学和研究做铺垫和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身体素质
一、引言
近年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每个家庭中的子女数量相对减少,青少年在营养摄入量方面取得明显提升,但是不得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是否稳步提升。国家一直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情况,尤其是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时时进行干预和调整。人是社会主体,人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直接基础和全面体现,在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格外重视。
据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海霞等医师在2009年做的调研结果可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和田、喀什、福海地区汉族、维族和哈族7~14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等,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共抽取3个民族7~14岁中小学生11 894名,在2009-2010年的统计结果中,超重总检出率为5.6%(男女生分别为6.6%、4.7%),肥胖总检出率为2.9%(男女生分别为3.6%、2.2%)。近年来,学龄段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日益增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超重和肥胖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导致成年以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率增高。因此,小学生体质是否健康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对小学生健康进行及时的调研和训练调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权威报告,调研结果显示近年在我国7~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机能指标有所改善;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低年龄化趋势,口腔保健水平低;据调查统计在校中小学生中,患有视力不良、龋齿、肥胖人的比例分别高达52.84%、22.13%和19.44%,这一结果触目惊心。所以,学生体质是否健康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新疆地区地处北疆,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居民多年来也以身体强健享誉海外。所以,务必要重视新一代接班人的身体健康。
三、对象与方法
由于经费和时间等方面的原因,本研究主要抽取了本学校的学生参与调研。本次研究所做的调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根据本校小学生2011、2012年体质监测数据,了解学生体质水平的现状,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总结小学生体质水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当前体育教学的开展现状,总结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第三,以小学生体质水平监测数据及体育教学现状为依托,从体育教学层面来探讨改善小学生体质水平的应对策略,提出相应的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四、结果分析
体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基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所形成的同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特征,表现为不同个体、不同群种在对外界刺激反应、功能代谢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些倾向性。就体育领域而言,普遍认为体质是个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即体格、体型)、生理功能(主要是新陈代谢)、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是衡量人体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体质的形成过程中,遗传提供了一定的先天条件,但这种作用不应被过分夸大。体质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后天的社会因素如生存环境、体育锻炼频率及营养摄入等,都对体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从体质所包含的范畴来看,主要涵盖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及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
有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体质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可见,正确而积极的体育运动可以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各方面生理以及心理的平稳发展,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挥。
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本研究主要统计了学生的一些直观易测数据,结果简述如下。
(一)学生身高统计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高发育非常快,每年身高增长都非常明显。尤其是男生,到了高年级之后身高逐渐超过女生,但是有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重视。由于学生本身遗传因素的差异,以及后期锻炼和营养的不同,虽然小学生的身高发育总体趋势一致,但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同一个班级最高的与最低的身高差在10 cm以上。同一个年级里面班级内的桌椅高度是一致的,长期这样坐,必然影响学生的脊椎生长,导致学生出现轻微驼背等現象,而且对于学生的视力、四肢摆放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发展必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学生体重统计
由于学生的胖瘦不能单纯以体重来界定,需要结合学生的身高来计算。所以,本次调研采用了国际上比较常用的界定方法来予以界定。
国际上常用的人的体重计算公式,以及身材比例计算(比较适合东方人)。
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kg)
标准体重(女)=(身高cm-100)×0.9(kg)-2.5(kg)endprint
正常体重:标准体重+-(多少)10%。
超重:大于标准体重10%小于标准体重20%。
轻度肥胖:大于标准体重20%小于标准体重30%。
中度肥胖:大于标准体重30%小于标准体重50%。
重度肥胖:大于标准体重50%以上。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超重比例逐渐增高,尤其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女生的体重增加比男生更加明显。男生很多都比较热爱运动,女生随着年龄增加运动越来越少,一部分女生明显开始变胖。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多考虑适合女生的运动项目,帮助女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除了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调研外,本次还对三、四、五年纪学生进行了10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项目以计数和计分形式进行了综合性检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综合体能不仅没有相应增长,反而还有下滑趋势。增强学生身体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已刻不容缓。
五、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及锻炼兴趣的对策
通过与体育老师的对话也了解到,目前学生的体育水平层次不齐,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及各项机能都非常优秀,但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一般。只有极少数学生有锻炼的意识,并且能够自觉约束不断加压。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学生们的肥胖率不断升高,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出现近视、散光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久坐少动的习惯引起的。所以,一定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意识。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喜欢教学内容的问题,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及锻炼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应与小学生生理发育的轨迹接轨
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相结合,重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这里的全面发展主要是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肌体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小学生的体重增长速度要比身高增长速度慢,此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考虑学生肌肉支撑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走、跑等身体姿势为依据,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型和健康的体魄。同时,针对小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现实情况,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与“阳光体育运动”相衔接,选择一些形式多样的晨跑、冬季跑操等。
(二)教学内容可与当地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吻合
小学生的心理、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新奇事物的兴趣较高,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可以与当地的传统体育优势项目相结合。将这些体育传统优势项目以新奇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产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这些体育传统项目的锻炼中,学习并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运动,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开展课外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育课外活动体系。通过形式多样、项目繁多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成立各种体育业余组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开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资源,掀起校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的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孙宝全.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66-267.
[2]陳余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好家长,2015(15):33.
[3]梁健晖.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途径和方法的研究[J].教育界,2014(19):71.
[4]凌金付.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分析[J].教师,2014(15):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