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也喜欢戏曲音乐

2017-11-03 23:31黄开健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戏曲音乐喜欢

黄开健

[摘 要]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快,本土文化尤其是戏曲在传播方面渐显出弱势。学校的孩子已渐渐生疏或不会演唱。对于戏曲而言,失掉了听众就以为的走向灭亡。在如此尖锐的矛盾中,教育部果断提出了戏曲走进课堂的口号。在口号提倡多年的背景之下,本文试图探讨在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能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孩子;喜欢;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是指戏曲里的歌唱与伴奏。中国戲曲音乐是在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的土壤中繁衍发展起来的,它的内涵及外延、形式与内容、风格与色彩,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水准,是我国各门类音乐的集大成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外来的文化艺术形式的进入,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受到了冲击和冷落。为了承袭、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戏剧文化,教育部提出了戏曲走进课堂的计划和落实措施。

一、戏曲音乐进入课堂是戏曲艺术发扬光大的希望

中国戏曲发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中国戏曲的剧种众多,现在有三百多个剧种。由于各地方言不一,各个剧种又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典雅如幽兰的昆曲,还是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以及田园牧歌式的花鼓戏,高亢激越的梆子,低回委婉的越剧,在风格上均各不相同,绰约多姿。戏曲表演要运用唱、念、做、打诸种艺术手段,这每一种手段都与音乐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在这些手段之间,音乐是一个联系的纽带,通过音乐的节奏,起着统一与协调的作用。同时,戏剧的进行要讲舞台节奏,戏剧的情节、情绪的各种变化发展,戏剧矛盾的起伏跌宕,需要通过或强或弱、或张或弛的舞台节奏来体现。不仅一出戏中场与场之间要有这种变化,即使某一段表演或某一段唱腔之中,在节奏、速度上也需有种种不同的变化。

然而,戏曲遗产有失传的危险。我国现存戏曲剧种267种,比新中国成立初减少上百种。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仅福建发掘的传统剧目就有15600多种,曲牌100多种。这些剧目和曲牌,只有少数整理、编印出来,相当一部分或存放于老艺人的箱子里被虫蛀,或存于老艺人的记忆中,或流散在外,因缺乏经费而无法征集、收购,进行妥善保护。传统戏曲面临失传危险,青少年一代对传统戏曲缺乏认识与理解,兴趣点更不在此领域,人才培养也无法跟进,造成人才短缺。整个戏曲行业萎靡。戏曲节目也因此无法維持,复兴更无从谈起。

那么,只有让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今天的中小学生了解戏曲、喜欢戏曲并热爱戏曲,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去欣赏戏曲,为明天的戏曲舞台培养更多的观众,使戏曲艺术有更大的市场,才能有更多的戏曲工作者投身于戏曲事业,使戏曲艺术发扬光大。

二、农村孩子也喜欢戏曲音乐进入课堂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各年级。

这只是在城里的部分学校做试点,然而,面对广大落后的农村学校,孩子们又是什么态度呢?其实,农村孩子也是喜欢戏曲音乐的。

在前几年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安排有一个戏歌《说唱脸谱》,当我把光碟上的歌曲一播放,学生们脸上立刻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学生们先是被好听的歌曲吸引,然后又对歌曲的歌词感到好奇。什么“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等奇怪称呼飘进学生的耳朵,吸引着学生一遍遍认真的去听着歌曲。比平时听其他的歌曲还要投入,没有听几遍自己就会唱了,非常让我意想不到。这充分说明了农村学生也喜欢好听的戏曲音乐。

然而,由于城乡差异,让戏曲进入农村学校课堂,从目前来看,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是观念上接受不了。毕竟农村还是比较落后,学生对戏曲常识几乎不知道,也不会唱戏曲歌曲,更没有看过电视上的戏曲频道,确切的说,就是学生不喜欢传统的戏曲。因此,不可能一下子接受戏曲的其他内容。

其次,是戏曲艺术的一招一式,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了,都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做到,学生更不会去学习戏曲的一招一式。

同时,最主要的是师资力量不够。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本来就少,少数是学音乐的,更没有学戏曲;多数是兼带音乐课,平时教课本上的歌曲还可以,但教唱戏曲歌曲就成了问题,更不用说戏曲表演了。

因此,对像对城市那样要求农村学校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可以降低标准,先让戏曲音乐进入课堂,让学生们只唱唱戏曲歌曲,听听戏曲音乐,感受戏曲音乐的魅力,同时了解一些戏曲音乐知识,这样一来,就会容易做到一些。

三、戏曲音乐进入课堂同样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让戏曲音乐进入农村学校课堂,相对来说就容易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就是唱唱戏曲歌曲,听听戏曲音乐,学生们也容易接受,便于操作。但是,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中小学音乐老师们多数是兼带音乐课,不是学音乐的,只有少部分音乐老师学过音乐,更不是学戏曲出生的,不会唱戏曲歌曲,尤其是戏曲里的吐字、行腔,更是把握不好。因此,要对音乐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戏曲知识培训,特别是戏曲的咬字、吐字和唱腔上进行指导,把握一些常见的、脍炙人口的戏曲歌曲进行教学,保证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收到好的效果。这样,就能做到让戏曲音乐顺利进入课堂。

四、选择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进入课堂,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一定要有长远的打算,对落后的农村必须区别对待。不是所有的戏曲音乐学生都喜欢,只有一些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戏曲音乐,学生才能喜欢。

其实,戏曲歌曲进入课堂早就已经开始了。前几年的音乐课本就已经安排的有戏曲歌曲,如:《苏三起解》、《说唱脸谱》、《谁说女子享清闲》等。我在音乐课堂上都已经教学生唱过,学生很喜欢听,也愿意唱,更觉得好奇。同时我还下载有其他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戏曲音乐,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陈小涛的《变脸》、黄梅戏《对花》。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学生通过这些戏曲歌曲,逐步了解其他戏曲音乐,热爱戏曲音乐,从而更加热爱中国的戏曲艺术。

五、要求不要过高,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对农村学校落实戏曲进入课堂,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我们可以降低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可以分三步走,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首先,引入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节奏明快的戏歌进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听唱好听的戏歌,逐步热爱戏曲音乐,进而热爱戏曲艺术,再进入戏曲音乐。

然后,在课堂上欣赏一些经典的戏曲视频片段,了解相关的戏曲知识和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丰富学生的戏曲修养。

最后,再聘请戏曲方面的专家进入校园,教学生唱念做打的一些基本功,同时再配上服饰进行表演,使学生全面进入戏曲角色,领略戏曲艺术最高境界。

有了上面的一些准备工作之后,戏曲进入农村学校课堂就更顺利一些,同时也为将来培养了一大批热爱戏曲艺术的观众。那么,戏曲的将来就会更加繁荣兴旺,中国戏曲艺术就会不断发扬光大。endprint

猜你喜欢
戏曲音乐喜欢
晋剧行当音色特征及音色调节
苏州滩簧独白